2016-06-10 22:06:27 作者: 新华社记者郭强
粉墙黛瓦、绿树掩映,一幢幢客家特色的新房错落有致……一进入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镇洁源村,一幅乡村美景映入眼帘。
而在几年前,洁源村却完全是另一副模样。
作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村庄,在苏区时期,当时仅千余人的洁源村共有186人参加红军和在苏维埃政府工作,105人为革命牺牲。由于战争的创伤,贫穷落后几乎成为洁源村的代名词。2011年,当地人均生活性支出仅968元,近七成村民住在土坯房中。
“十二五”期间,江西省在洁源村实施以村庄整治为主体的十大扶贫项目,从此,这个村庄驶入发展快车道,曾经破旧的危旧土坯房变成一栋栋漂亮的小洋房,村里新建了敬老院、幼儿园、休闲广场、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
洁源村的变化是“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瑞金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这里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并领导广大军民在以瑞金为中心的红土地上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与全国其他革命老区一样,由于地处偏远、区位条件不佳,再加上战争的创伤,瑞金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较为滞后,脱贫攻坚与振兴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红色故都”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由此,一场前所未有的精准扶贫攻坚战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拉开。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搬迁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保障扶贫六大攻坚战,“红色故都”吹响了嘹亮的脱贫攻坚“冲锋号”。
瑞金市委书记许锐介绍,2011年以来,瑞金市已累计帮助9.7万余名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28.37%降至2015年底的10.09%。
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华屋小组的后山上,17棵青松见证了“红色故都”的变化。
当年红军出征前,17名烈士视死如归,栽下17棵青松守望家乡。几十年来,青松从幼苗长成了大树,但它守望的村子却没有多少改变:2012年,全村119户462人中,五保户、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和贫困户等四类家庭共有61户203人,占全组总人口的43%,年人均纯收入仅2000余元,其中还有103户农户居住在土坯房中。
而在新一轮脱贫攻坚战中,通过安居和产业扶贫,这一切逐渐成为过去。
今年春节,17烈士之一的华钦梁的儿子华从祁一家终于大团圆了。过去他家只有3间土坯房,4代20多口人同堂,过年几个儿子只能轮流回来陪老人。通过土坯房改造,如今华从祁一家住进了一栋两层半的小楼,过年时几个儿子全都回来了,全家在新房子前拍了一张全家福。照片中,年过八旬的华从祁在儿孙们的簇拥下,满脸幸福。
站在远处眺望,如今的华屋小组焕然一新,后山的青松愈加苍翠。
“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华从祁说,现在村里正在对他们原来居住的土坯房进行装修改造,未来将结合村里的红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他们可以从中分红,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