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9 22:40:01 来源: 新华社 作者:陈地
走进四川眉山市彭山区凤鸣镇江渔村时,村民刘文玉正在果园里修剪枝叶。从今年3月开始,业主陈静请她到这片她非常熟悉的土地上打工,每天有60元的报酬。
一旁的陈静正在大棚里指导工人抓紧摘香瓜。这片流转来的200余亩土地上已种上了百香果、火龙果、巴西樱桃等十几种水果,“只有好好干,才对得起农民、政府和自己,更对得起这片土地。”陈静说。
2014年下半年,彭山区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近两年来,当地通过探索创新土地流转四步机制,解决了农村土地流转中常出现的农民怕业主“跑路”,业主怕农民“难缠”,政府怕无限“兜底”等现实难题,全区土地流转顺畅规范、风险可控,吸引了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回流”,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两年前的一天,生产队长找到了正在地里干活的刘文玉。当得知可以把土地流转租出去的时候,她犹豫了。6亩多的田地,56岁的她耕种起来早已不像年轻时那般轻松,但流转出去的租金能比得上自己耕种的收入吗?没了土地又干什么呢?
刘文玉急忙跑去问身边的邻居们,发现他们都打算将土地流转出去。“土地流转给老板,我们还可以在地里打工呀,这是趋势!”邻居们劝说着。几天后,刘文玉以折合约每亩1100元的价格与生产队签订了预留转协议。
包括刘文玉家在内的彭山区数万亩预留转土地信息,都汇集到了彭山国有正兴农业公司,这是区财政出资5000万元成立的一家农村土地流转的服务机构。农业公司将根据具体土地的面积在村、镇、区三级挂牌,公开招选业主进行流转。
当江渔村土地流转的信息在彭山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上线的时候,陈静很快发现了这一消息。早年在北京做药材生意,陈静赚了一些钱。如今,她打算回到家乡发展农业。看到这片适合自己发展的土地信息,陈静动了心。这次回乡,她还特地拉上了一个来自台湾的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在农业生产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然而,想要获得土地经营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兴农业公司总经理汪志伟说,公司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对投资人的资金实力、农业经营能力和项目前景进行综合评估,避免工商资本下乡存在的经营风险和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宁缺毋滥。“要是陈静没有这个合伙人,我们是不可能跟她签协议的,哪怕业主再有经济实力,不懂农业技术也绝对通不过我们的资质审查。”汪志伟说。
除了资质审查,在正式签订协议前公司还向陈静收取了风险保障金,并纳入了全区土地流转风险处置专项基金。这主要是为了面对业主退租大宗土地时,兜底处置风险,确保农民土地流转的收益不受影响。2015年10月,陈静在江渔村终于拥有了246亩土地。
刘文玉和陈静所经历的,正是彭山区近两年来探索创新的“三级土地预推——平台公开交易——资质审查前置——风险应急处理”土地流转四步机制,全力畅通流转渠道,全程化解流转风险,从而实现了“农民流转有收益、业主投资得效益、政府服务更公益”的三方受益格局。
彭山区深化改革办公室主任周明强说,土地流转四步机制引入了第三方平台提供全方位服务,不仅避免了业主面对单家独户的繁琐与低效,做到了让“信息多跑路,业主少跑腿”,更重要的是使得土地流转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农民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零风险”流转。
据统计,推行土地流转四步机制以来,彭山区目前已集中流转土地12万亩,其中发展优势特色产业9万亩,流转率近70%,亩均流转价格达1083元,比农民自行流转每亩平均提高了83元。2016年,彭山第一产业投资增速近120%,远超二、三产业的11.9%和13.6%,极大地改变了农村长期呈现“业主无地可种,农村无人种地”的两难并存现象。
刘文玉又俯身捡起一片掉落的枝叶,笑着说,现在打工加上租金每年有3万元的收入,比过去拼死拼活一年赚不到2万元划算多了,也轻松多了。“关键有这么好的机制,我们怎么流转也都放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