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2 16:07:39 来源: 新华社 作者:屠国玺、王衡
5月里,甘肃陇南康县长坝镇的花桥村迎来了“有史以来”最热闹的时期。村口的千年菩提树正值花期,满树白色小花每天都要吸引四五千名游客的到来。而这个小村庄只有200多户、总人口814人。
这个地处西部大山中的小村庄,怎么一下子就让众多游客钟情、纷至沓来呢?游客口中,最多的赞叹就是这里有着原生态的“乡情山水”:除了参观千年的菩提树,还可以探访北“茶马古道”上马帮经过的古城楼,欣赏古老的羊皮鼓舞和毛山歌,品尝几口当地土法酿制的苞米酒……
村支书田仲虎说:“这些东西以前村里都有,可就是换不成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尽管山好、水好、物产不少,可村民的收入到去年底也只有人均3000元,其中80户群众的收入还在贫困线之下。
一年以前,花桥村“藏在深闺人未识”,不是说外地游客不愿来,而是来了“要吃没吃的、要玩没玩的”,西部贫困乡村发展滞后的种种表现这里都能找到。就连本地的年轻人,也是“出去了不想回来”。
花桥村的跃变源自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去年下半年开始,陇南市一家旅游公司投资5000万元在村里建起了接待中心、自驾营地等旅游必需的基础设施,并沿着穿村而过的长坝河两岸搞起景观河堤。
完成了“美颜”的过程,花桥村的美名开始快速远扬。甘肃省内和周边省份陕西、四川的游客纷纷前来。古老的羊皮鼓舞不再只是正月里才跳起来,现在村里20多个人每天都要给游客跳上好几回;古老的水磨坊也不再是摆设,每天都有许多游客要上阵体验一番;油坊、豆腐坊、酒坊每天都游客盈门,村里还专门开了一间电商体验店,看上了当地的特产,就可以掏出手机当场下订单。
游客多,需求多,对于村民们来说,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收入多了。田仲虎说:“现在几乎每个村民都参与到了乡村旅游当中,都能受益。”贫困户卯小平不出门打工了,现在接待中心里当领班,每个月工资2000多元,她的丈夫则在建设中的房车基地上当泥瓦工,每个月收入超过3000元。
不仅如此,村里的还有不少外出“能人”重新回来了。28岁的姑娘杨明霞,在广州打工7年成为一家日资企业的主管,还去过日本3个月,收入每月5000元;可她还是拉着自己的姐姐和姐夫返乡,投入了30万元搞了农家乐,现在每天都有2000元的收入,她说现在也不想出去了,想招一个好女婿在家里创业。
更为重要的是,像杨明霞这样的能人大户都将加入村里的旅游公司,到年底,公司盈利的一部分将向贫困户分红。田仲虎预计,到时候每个贫困群众都能有3000元的分红。“也就是说,单靠这一项,我们村今年就能整体脱贫。”
不只是花桥村,仅在康县,就有40多个美丽乡村通过发展旅游业,努力从“乡情山水”中寻求脱贫新路。有的主打乡村体验,有的则展现原生态的山水。在康县县委书记李廷俊看来,西部乡村旅游正迎来“黄金期”,许许多多昔日偏僻的贫困乡村,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其原生态的“乡情山水”可以迅速对接游客多样化的需求。而对贫困农民来说,旅游则帮助他们快速实现从农业到服务业的调整,相比于附加值低的传统农业,高收入的服务业能使贫困人口迅速脱贫致富。
按照计划,到2020年,地处西部的甘肃省将扶持500个贫困村开展旅游精准扶贫,带动70万以上的贫困人口告别贫困、奔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