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2 10:17:03 来源: 新华社 作者:郭翔、李双溪
正值东北春耕备耕,广袤无垠的田野泛出泥土味道。吉林省镇赉县约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手王浩平吃过午饭,继续翻地整地,“我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后,被聘为农机手,农忙时每天工资150元。”
44岁的王浩平加入合作社后每年获得三次“分红”:第一笔是土地流转费,每公顷收入1.1万元;第二笔是产量“分红”,每公顷收入4500元;第三笔是农机手工资,一年约1.5万元。王浩平有3公顷水稻田,去年纯收入6万多元。
据介绍,约农合作社经营着140户农民的300公顷水稻田。“土地流转费不给现金,而是按照每公顷7000斤水稻进行折算,按每斤1.6元计算,农民收入1.1万元左右。”合作社理事长艾长影说。
合作社还依据产量为农民二次“分红”,每公顷的纯利润中60%分给农民。按照去年合作社每公顷平均产量2万斤计算,农民“分红”4500元左右。
像王浩平一样,20多名农民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后在这里挣工资。“去年合作社支付给农民工资120万元,除了20多名长期工外,还有300人次打短工。”艾长影说。
三次“分红”的吸引力不言而喻,但合作社的底气来自哪?答案是上、中、下游的系统对接:上游对接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等科研单位,引进高产优质品种,生产上实现全程机械化;中游对接农业保险公司,增加保费投入,一旦绝收每公顷可获得3万元补偿;下游对接大型水稻加工企业签订单,订单价每斤高于市场价0.1元。
“上游保证产量品质,中游防范风险,下游保证销售和收益。”艾长影说,形成上、中、下游联动形成体系,“农民放心,合作社发展也有动力。”
艾长影的微信里,置顶的是一个名为“吉林现代农业”的微信群,“里面100多人有农民也有农业科技人员,随时都可以探讨咨询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说起为什么群名是“吉林现代农业”,艾长影笑了笑,“我们正实践着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和产业三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