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调查

春耕,正在构建别样图景

2016-04-01 15:55:41       来源: 新华社    作者:叶俊东、俞俭

  三月春耕忙,粮食主产区江汉平原,田里却少有忙碌身影。农民呢?正穿梭在专业育秧基地、农技培训现场、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选品种、下订单、派农活。春耕不再简易、单调,新技术、新模式和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等,正在构建别样春耕图景。

  新技术引领,新模式支撑

  记者在钟祥市长寿镇的春源农民种植业合作联社育秧基地看到,20多个再生稻育秧大棚一片绿意。一旁约十米长的育秧机生产线,四五个工人正源源不断把秧盘输送到育秧大棚。

  “今年市里大力推广种植再生稻,这些大棚秧苗都是农民预订的。”合作联社理事长朱小林说。

  朱小林介绍,再生稻育秧要选早熟稻种,育秧时间提前,保证头季稻收割后再生蘖抽穗。再生稻种得好,每亩收益2000元,比种单季稻增收近千元,省工、省肥、省药,污染少、米质好,价格高出普通米的2倍。

  记者采访时,巧遇邻近的宜城市流水镇牌坊河村七八个农民,他们离这里10多公里,相约来订购秧苗。农民姚菊生说,专业育秧保证质量,秧苗“带药出嫁”,种起来没有风险,而且方便机插,不费力、不费时。

  钟祥市农业局副局长樊乐成说,全市有720多个集中育秧基地,可供栽插58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76.3%,基本都是机械化插秧。

  新品种增产增收,专业化省时省力,带火新技术培训。记者在洋梓镇文化科技培训室看到,100多位农民正在听高级农艺师讲解再生稻种植模式、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钟祥市委副书记周正清谈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是增产增收的重要支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要从这里开始。市里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等作为重点对象,加强技能培训,引领他们争当“三新”农民。

  “比如这个再生稻,是增收增效的新模式,今年钟祥市要推广种植10万亩,为此办了300多场农技培训。”樊乐成对记者说。

  相邻的沙洋县今年也重点推广再生稻,办了120多场次培训,培训农民1.5万多人次。去年全县种了5万亩再生稻,新增粮食1.5万吨,增收3000万元,今年扩大到15万亩。

  农民“点菜”,专业合作社“送餐”

  “育秧每盘4元、插秧每亩57元、整田每亩90元……”走进沙洋县官垱镇双嘉农机专业合作社,一张服务价目表吸引了记者目光。

  合作社理事长张军波介绍,从插播到收割全程服务每亩350元,像菜单一样对每项服务明码标价,农民、农场按需求“点菜”,单项行,全托也可,灵活方便。

  马沟村订了100亩早稻秧苗,清明节前就可以插秧。张军波说,今年合作社服务辐射全镇24个村900多农户,面积1万多亩,全托的1000多亩已签单,还有黄荡湖农业公司3000亩全程服务正在洽谈。

  在合作社农资超市,来自官垱镇斋巷村的杨必学、同心村的杨维中,都是50多岁的农民,手中拿着一袋稻种,正在咨询农资服务员,产量如何、抗病抗倒伏如何、适应性如何。

  农机超市仓库墙上刷着“加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大红字,两位农民机修员正在给收割机等做保养检修。49岁的机修员王仕武说,5月中旬开始收割小麦,他一年要机收小麦、水稻2000多亩。

  育秧、整田、机插机收……专业合作社“三农”超市全程包。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专业合作社在沙洋县、钟祥市都有100多家。沙洋县农村经营管理局局长陈春生说,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比较健全,普遍开展了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

  生态种养,农旅融合

  沙洋县曾集镇雷都村的春耕农忙又是另一番景象,100多位农民正在“樱花部落”家庭农场忙碌着植树、松土施肥、挖沟排水……

  这个家庭农场主许全心,外出务工创业多年,8年前,许全心从荆门市回到雷都村,与农户签订协议,流转荒山、荒坡、荒水800多亩,投资5000多万元,建起家庭农场,种植葡萄、蔬菜、樱花,养鱼、养猪,发展循环经济,200多村民成为“樱花部落”员工。

  许全心对记者说,以万头养猪场为起点,建成沼液池,埋了5公里长的地下管道输送沼液,解决果蔬树木的肥料,既提高植物免疫力,又环保生态,产出的绿色蔬菜水果,卖价高,家庭农场年销售收入已达1000多万元。

  在江汉平原,此类发展循环高效农业与生态观光旅游农业的比比皆是。沙洋县农办主任周洪华介绍,近年来,先后在赵集、黄荡湖、沈集、曾集等建设了多个集休闲观光、生态种养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农旅融合效益好。

  “百里花海,金色沙洋。”发展观光旅游农业,油菜文章当是沙洋县“得意之作”。沙洋县副县长杨宏银说,依托全县60多万亩油菜种植基地,打造“最美油菜花海”,每年接待境内外游客18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6亿元。

  “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在江汉平原不再是新鲜事。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