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2 14:09:58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曾经要步行数小时才能抵达,如今驱车只需十几分钟;曾经一日三餐只能“酸菜+土豆”,现在家里挂满了“四指宽”的肥肉;曾经不爱讲卫生的孩子,现在喜欢上了“抹香香”(润肤品)……
去年春天,记者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新城镇拖都村、美姑县拉马阿觉乡马依村采访。这两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占总人数1/3,贫困人数之多、贫困程度之深让人深触目惊心。春节前夕,记者再次来到四川大凉山腹地深处,重访这两个贫困村。虽然时隔不到一年,但相同的地方、相同的人,早已变了模样。
拖都村属半山区,上次记者从不通路的地方步行进村,用了一个半小时。这次正在系紧鞋带准备开始爬山时,汽车竟已经直接开到了村口。村长吉布里布说,3公里的通村公路从去年8月开始动工,11月便修进了村。“虽然还没硬化,但村民高兴得很呀!”
马依村的交通条件更加艰巨,原来只有一条山高坡陡的黄泥烂路,雨季和冬天根本无法通车。记者看到,当地正在新修建一条坡度更缓、质量更高的柏油路。“现在天气太冷了,等到三月,只要气候可以,我们就开始大干!”美姑县扶贫移民局副局长吉日木良说。
走进拖都村,村长便把我们带往村里的地质灾害监测点和紧急避难所。记者看到,8间紧急安置所立于村里相对平缓的空地上,可以容纳340人。
到达马依村的时候,大雪纷飞,全村白雪皑皑,一群群黑毛的小山羊格外瞩目。大雪中,全村养羊最多的妇女尔日曲杰,正把它的16只美姑山羊赶出来喂水进食。拉马阿觉乡党委书记徐高峰说,去年下半年,县里给马依村127户农民按每户7只的标准赠予了“美姑山羊”,发展高山畜牧业。如果养殖顺利,一户一年可增加数万元的收入。
走进拖都村村民约其土一家的时候,一家四口正烧着旺旺的炉火,目不转睛地看着一块21寸的电视机。在离约其家不远处的老人罗思阿曲家,常年和她居住的三个孙女已经起床,12岁的大孙女吉布牛牛正写着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旁边,吉布的两个妹妹正互相洗脸、梳头、扎辫子,最后还抹上了“香香”(润肤品)。
在拖都村口,小伙子阿里木多和阿尔吉布的小摊前围满了人,格外热闹。两个小伙子去年从外地学习了爆米花技术,购来简易装备,每到节假日,就到各个村给村民爆爆米花赚钱。他俩说,他们一次可以爆4斤玉米,每次收费10元,每天可以爆五六十筒,一年可以挣到五六万元。
一年前,记者曾采访马依村村民古次作古家,见到他们全家人围着一筐发芽的土豆吃午餐。再次走进古次家时,看见一家人穿戴整齐,面露笑容,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除了7只美姑山羊,家里还有了牛、马和猪,种了玉米、土豆和苦荞,比以前多种了好几亩地。男主人尔日书进指着房梁上挂满的肉高兴地说:“看,肥肉都有四指宽呢!”
凉山州扶贫移民局局长黄玉超介绍说,2015年底,凉山州贫困人口已从50余万降至40万,脱贫10.6万人。更重要的是,全州建立了“一村一幼(儿园)”,并基本全面开课。
在拖都村,村子一头的活动室重新装修完毕。作为拖都村“一村一幼(幼儿园)”的教室,33个3至6岁的孩子已经在这里上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