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调查

守着“菜篮子”为啥还吃高价菜

2016-01-21 08:57:37       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记者 何 伟

  

  海口市设立的平价菜专区。  记者 何 伟摄

  

  昆明农贸市场的摊位售卖量要远远高于海口。  记者 何 伟摄

  每年冬季,海南都会吸引大批人来此躲避严寒和雾霾。在享受着蓝天碧海、阳光沙滩的同时,又感叹着对一日三餐高菜价的无奈。

  “这里什么都好,就是菜太贵,我们老家的大白菜一斤几毛钱,海口居然卖到4元钱,海南不是全国的‘菜篮子’嘛,菜价怎么会这么贵?”来自黑龙江的“候鸟老人”王慈敏抱怨道。

  的确,海南一直顶着“全国人民菜篮子”的光环。每逢冬季,海南的新鲜蔬菜运往北京、上海、武汉等地,为寒冬的蔬菜市场增添了绿色。然而,海南本地菜价却持续居高不下,以致外来避寒者及当地居民的“菜篮子”越来越重。近期,记者走访了海口、昆明等地,对海南高价菜的成因进行调查。

  “难产”的本地菜

  在种植业更有优势的海南省,记者调查发现,这里蔬菜的种植成本远高于内陆许多地区。

  位于海口市龙华区城西镇苍东村的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种植面积达700多亩,种植户大都来自广西、湖南、云南等地,约160户。

  今年42岁的黎锦强与妻子和两个儿子从广西南宁到这里承包2.52亩菜地已有10年,一家4口人居住在菜地旁一处简易平房。

  “每天晚上11点开始采摘,然后骑三轮车到海口市琼山区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或培龙市场销售。”黎锦强介绍,他种的菜有三四种,夏季以种菜心为主,冬季则主要种小白菜,再加上黑叶白、生菜等。在这个区域,他的种植产量相对较高。

  “每种菜的生长周期不同,基本是20至30天左右,一年能产9茬菜。在这个季节只有小白菜的产量高一些,每亩产量在1800公斤至2000公斤,其他品种则低一些。”黎锦强说。

  在海南种菜赚不赚钱?“冬季还好,夏季的投入以及人工要多一些。”黎锦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夏季按照最低标准算,一亩地一年的租金是3000元(大棚农地租金每亩约4000元至5000元),用8包种子共72元;化肥约200斤(不包含农家肥、有机肥、磷肥);农家肥每公斤1元,一茬菜投入500公斤;水电费每月120元。除去成本、水电、租金,黎锦强家的两亩多菜地净收入约6万多元。如此算下来,每公斤叶菜不计人工成本高达3元至5.6元。据了解,在海口市郊,像黎锦强一样来自湖南、广西等地的菜农并不少。

  相比之下,农户李雪梅与丈夫在云南昆明的陆良租地种菜花销,则便宜不少。夫妇俩租了40亩地,每亩每年租金2000元。“上海青的种植一般每亩产量在4吨到5吨,1月上旬的收购价格为每公斤0.8元。”李雪梅告诉记者,这个价格,他们能赚不少钱。

  海南省物价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海南省常年蔬菜基地面积共计15.05万亩,实际种植面积9.06万亩,种植率为60.21%;海口市常年蔬菜基地达5.1万亩。

  记者了解到,除租金因素外,受高温天气以及台风影响,海南叶菜生产种植成本增加,造成农户或基地没有投入过多精力种植叶菜,导致叶菜产量低。

  海口市马坡洋广地农业万亩蔬菜产业园基地核心面积近2100亩,加上带动周边农户以及自然村共计9000多亩。据该基地主任万述明介绍,基地主要种植叶菜、瓜类、椒类以及少量的西红柿和玉米。在谈到叶菜的种植成本时,万述明以菜心为例,每亩地成本在1850元至1900元,按平均产量600公斤计算,每公斤叶菜的成本在3元至3.3元,批发价每公斤5元至5.2元。

  万述明说,夏秋季露天种植叶菜的风险较大,主要是病虫害、野草长得快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每年5至10月的淡季,基地露天种一亩菜可以得到海口市农业局200元的补贴。”

  记者看到,该基地露天种植的菜心周期已超过20天,到了上市的时候,但此时周围的野草长得比菜心还高了。而在基地大鹏内种的是南瓜、冬瓜等冬季蔬菜。“夏天大棚和露天菜地,最高时种1400多亩。”万述明告诉记者,但由于各种自然灾害,导致露天种菜产量低,约为400公斤左右。

  零售环节加价多

  记者调查中发现,在蔬菜种植销售中,零售环节加价最多。

  在昆明篆新农贸市场,摊位每公斤蔬菜涨价0.5元,而海口市蔬菜摊位每公斤加价2元多,这是为什么?据海口市大英市场一蔬菜摊位透露,不加价这么多,就难以生存下去。

  大英农贸市场共有蔬菜摊位74个,摊位费为每季度1440元至1450元。记者看到,在摊主王阿姨的摊位上摆放有胡萝卜、生菜、菜心等10多个品种的蔬菜,主要以本地菜为主。“我一天进货大概在50公斤左右,菜好卖的时候一天能卖400元左右,但通常每天是100多元,每公斤菜要加1元至2元,才能基本保障生活开支以及摊位费。”王阿姨说这个摊位她签了30年的合同。

  黄阿姨摊位上大陆菜居多,主要有油麦菜、大白菜等。“今天大白菜的批发价是每公斤5.6元,零售价每公斤8元。”黄阿姨告诉记者,由于与本地菜不同,内地菜有损耗,因此她在批发价格上每公斤加价2至2.4元,一天下来纯收入在100元左右,一个月正常赚到1500元至1600元左右。“如果卖的青菜价格太低,赚的钱连摊位费都交不起。”

  海口市商务局负责人介绍,海口市从事蔬菜批发和零售人员有4万多人,市区有41个农贸市场,在建5个,共约1.4万个摊位,其中一半是蔬菜摊位。海口市蔬菜市场到底有多大,能否养活如此多的菜贩?

  按照人均一天消耗一斤蔬菜计算,根据公安、计生等部门公布的主城区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加上年均自然增长率,逢冬春季节加入候鸟人群等因素,海口市一天的蔬菜需求是640吨至800吨。按照最高量每天800吨蔬菜为例,分摊到海口市4万菜贩大军中,意味着20公斤蔬菜就要养活一个菜贩,即使蔬菜每公斤涨价2元,菜贩人均收入也才每天40元。

  记者在昆明市篆新市场了解到,摊位费是每年5500元,行情好的时候一天能卖1吨菜,行情不好的时候也能卖600公斤左右,每公斤蔬菜提价1元左右,每天利润是600元至1000元。

  如果一个蔬菜摊位每天销量达到500公斤,摊主是否可以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同样保证自己一天的利润呢?

  据了解,海口各市场内的摊位早就是稀缺资源,目前均无空缺,堪称“一摊难求”。多处市场摊主告诉记者,作为在市场内经营多年的摊主,想增加摊位或者让朋友进场都不可能,只能通过转租的方式由商户间私下进行摊位的划分。

  记者在海口市海玻市场了解到,市场内的摊位租金为每月550元,据一摊位老板透露,他是从别人手中转租来的,每月要交2000元,无形中增加了蔬菜零售的成本。

  据海南省澄迈县金江镇农贸市场负责人李达进介绍,该市场有350个摊位,闲置摊位占近50%,经营摊位实际只有170个。摊主进入市场没有门槛,每月管理费、卫生费共计46元,摊位费按摊位的位置来区分,靠近市场门口的稍贵一些,市场里面的便宜一些。最高的为每月600元,最低300至400元,多数为400元左右。

  但记者走访一个销售干菜的摊位时发现,该摊位费竟达每月2000元。原来,这个摊位原本每月400多元,而摊主从别人手里转租后,成了每月2000元。“其实像我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其他市场也有。”该摊主表示,除去损耗和人工成本,还要将高价二手转过来的摊位费算入菜价中。

  此外,摊位之间的互换也形成一定利润空间。据一位市场负责人透露,由于市场内每半年会以抽签方式确定商户下半年所在摊位,拥有位置好的摊位也受到商户争抢,一些摊主为了得到好的摊位,通过加价方式进行摊位互换。

  多部门表态降低菜价

  针对记者调查的情况,海口市物价、农业等相关部门也有自身的看法。

  “在流通环节上,昆明市有3家批发市场、188个农贸市场,而海口市只有南北蔬菜批发市场,一级、二级批发市场远远不够,环节太多,导致蔬菜在流通环节层层加价,价格降不下来。”海口市物价局副调研员张孝高认为,建立综合性农贸批发市场迫在眉睫。

  “海口市夏秋季露地种植叶菜以及大棚建设,政府采取补贴扶持政策,促进夏秋季蔬菜正常生产,保障蔬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同时对一些蔬菜基地,有力引导,在租金方面进行扶持。如果一年下来,政府部门对其进行考核,达不到相应的量产,就会停止相应的补贴。”海口市农业局副局长梁其海表示。

  “海口市政府早已印发《海口市‘菜篮子’流通优化建设工程细化实施方案》,目的是解决摊位数量不足、从业人员效率低下、层层加价的问题。这项改革实施后,将菜价控制在每公斤加价1.2元,这是一个合理的价格空间。”海口市商务局负责人则指出,在批发环节上的过度集中,导致效率低下、现代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政府部门将新建大中型蔬菜农贸批发市场,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建设中型批发市场。

  据了解,海口市政府已通过成立“菜篮子”集团。该集团将把物价、商务、农业3个部门的资源以及一些重要手段加以整合,来引进民营企业。在种植、批发、零售等环节,对散户、菜农抗风险能力低、整合能力不够、技术参差不齐、补贴定位不够精准等问题进行介入解决。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希望价格回归,效率提升,既可以解决人员就业,又解决菜价偏高的问题。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