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4 10:42:50 作者:徐海涛
安徽省检察院预防处工作人员赴监狱调研农村职务犯罪情况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强农惠农政策,大量涉农资金投向农村,一些基层干部却“雁过拔毛”,挪用、截留、套取、贪污,严重损害群众利益。
作为农业大省,安徽重拳打击涉农腐败,强化行业主管部门主体责任,完善涉农资金管理制度,走出了一条成效明显的惩防结合之路。
重拳打击
私吞美好乡村项目资金、虚报骗取涉农补贴……针对涉农资金职务犯罪多发易发,安徽省自2013年起加大打击力度。
通过两次“提前摸底”——深入10多家省直主管部门,分赴7个市11个县区,调阅千余案卷,与百余名一线办案人员座谈,向农民群众发放调查问卷千余份,相关部门发现涉农资金领域有三大突出问题:
一是资金量大、点多面广,管理存在漏洞。2009~2012年,安徽涉农资金总投入达1300亿元,涉及20多个部门,种类繁多、条块分割,难以统一监管,给截留、挪用留下空间。
二是贪腐易发多发,犯罪手段多样。涉农资金涵盖征地补偿、退耕还林、农机补贴、新农合等领域,相关职务犯罪作案手段隐蔽、多样,其中虚报套取、违规挪用、受贿索贿等大量存在。
三是农村基层干部缺乏廉政警示教育。部分基层干部竟相互攀比,存在“他贪我也贪”的心理。
针对这些问题,安徽各级检察机关加大打击涉农腐败犯罪力度,突出重点项目、重点单位、重点环节,重拳打击。到今年5月已立案查处涉农职务犯罪1292人,有力地打击了“群众身边的腐败”,较好地保障了涉农资金的安全运行。
堵住漏洞
今年上半年,地处大别山区的霍山县一些乡村出现“干部退钱潮”。一些基层干部主动上交多拿多占的民生工程资金,短短一个多月全县“回收”109万元。
促使这些干部主动退钱的是霍山县新上线的“民生工程资金监管平台”。这款软件针对涉农资金涉及面广、多头管理、去向分散、监管困难的问题,将全县33项民生工程的资金运行情况全部接入,以达到促进规范、加强监督的目的。
“只要是通过惠农一卡通发放的资金,纪检反贪机关、主管部门、乡镇都能进行快速比对核查,实现有效监管。”安徽省检察院预防处处长王玉兰说,每笔资金的流向、每个人领到的资金数额在系统中显示得一清二楚,一些隐藏的腐败因此败露。
涉农资金腐败易发多发,主管部门的监管主体责任没有落实到位,无疑是重要原因。现实中一些单位管理制度存在漏洞,有章不循,“重资金分配、轻资金管理”,在项目申报、审核验收时,不严格履行程序,不深入实地核查。此外,涉农资金发放面向千家万户,监管工作客观上存在人少事多难以兼顾的情况,一些部门不得不依靠乡镇、村组干部上报数据,容易造成监管缺失。
在打击涉农腐败过程中,安徽要求24个资金管理部门把惩防腐败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化监管的主体责任,完善资金管理的相关制度。
安徽省农委副主任陈卫东介绍,省农委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强化“一岗双责”,纪检组长对相关单位负责人进行“一对一”全面约谈,并强化责任追究。“今年我们出台了新办法,对农业项目资金实行名录制、备案审批制、评价制、审计制管理。”陈卫东说,省农委还把省财政项目、农业部项目整合到一个平台上,统一管理,提高效率、降低风险。
惩防一体
安徽打击涉农腐败的另一大特点是“惩防一体化”。“确保案件一上手,预防跟着走,扎扎实实做好查办案件的后半篇文章。”安徽省检察院检察长薛江武说,该院专门出台制度明确内部业务部门的预防职责,并与20多家涉农资金主管部门建立预防联席会议,使打击涉农腐败工作内外联动,形成合力。
针对农村基层干部长期缺少针对性预防教育的问题,安徽开展了“百场讲座进乡村”活动,举办讲座1167场,覆盖全省1253个乡镇、1.5万个村庄,受教育人员达16.4万人。
“当了12年的村干部,第一次听预防腐败讲座,很受教育,一些模棱两可的认识澄清了。”安徽省亳州市一名村干部说,村两委干部实干能力强,但存在普法、廉政教育的短板,预防讲座是及时雨。(半月谈网记者 徐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