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人物

捡土豆捡来的新闻

2015-10-30 10:52:27       作者:肖正强

强彩霞与村民们在劳作间歇休息,分享烤土豆。(肖正强摄)

  一篇不起眼的稿子,《甘肃定西“强女人”的土豆情缘》意外得到领导表扬,大洋彼岸的同事也发来“贺电”表示祝贺。我内心却充满惶恐。这种感觉像极了农民,歉收忧,丰收也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10月初,土豆收获的季节,我有机会协助《中国在行动》纪录片摄制组去定西拍摄土豆。4个月不见雨,收获机刺破土地,翻卷土块,激起阵阵溏土,后面有人跟着机器,弯腰捡拾、装袋、装车,品相端正的土豆最后被送往超市,其他的送去加工厂做了淀粉。

  同事问我去干啥?我说捡土豆去。有个笑话说,定西的沟梁峁梁壑都“认识”记者。从最初的大修梯田到眼下的精准扶贫,都绕不开“苦瘠甲天下”的定西,仅我们新华社的记者就已深耕多回,写出好稿无数。前人有稿在上头,每每“眼前有景吟不得”,我除了捡土豆还能写点啥呢?

  闲聊时,有人提起强彩霞,我和纪录片编导都感觉“有戏”。

  初见之时,天气并不很冷,她被一件绿呢子大衣紧紧包裹着。握手之后,她便不再说话,一个人跑进土豆交易市场打听行情。我想大概是农忙时节被揪来开会,再加上土豆减产,情绪不高吧;抑或本来是个沉默寡言的人。

  一到她的地盘——定西市安定区石泉乡吕坪农产品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脱去大衣,换上随常衣服,她就像换了个人。给我们烧水、泡茶,还端来了煮“开花”的土豆。不知从何时起,奉上开花的煮土豆成了当地的待客之道,“土豆开花赛牡丹”恐怕是这花,而不是那不起眼的小白花。

  她不会讲普通话,我临时充当了她与编导之间的“舌人”,除非讲得过快或有意简省,我能听懂当地人90%以上的交流。

  “你就从小时候饿肚子讲起。”

  “那难过得说不成。”

  没说几句,眼里就渗出泪,她没有任它流出,也不擦,接过话头就再也停不下来。这情景让我想起农村灶台边的老风箱,一推一拉,吱吱呀呀,不徐不疾地煽着灶膛里的火苗。

  她5岁时母亲去世,12岁辍学当起了家里的“掌柜的”。父亲只会煮一锅土豆,她和妹妹每天吃两三个,“老觉得饿”,剩下的盛在篮子里挂起来,“吃的少,怕别人要”。她管家后第一件事是学烙馍馍(饼),吃饱肚子就开始想家长该想的问题。

  家门前一块苜蓿地,一半喂牲口,她留下一半来收籽,“收了10斤,一斤4毛,卖了4块钱”,“买了1斤盐,1斤点灯的煤油,一沓写对联的红纸”,一家人才正经过了个年。她记性好,多年前的数字记得分毫不差,采访中最多听到的也是她的“算计”。

  我意识到,她自有一套“算计”来的语言逻辑,谁也没法打断,索性听她讲完。

  她17岁结婚。儿子两岁那年三月初四让她终生难忘。农村的厨房,灶连着炕,儿子在炕上玩耍,不慎掉进了开水锅,“那时也不懂,一把扯下儿子的裤子”。撕心裂肺的声音让年轻的母亲心碎。

  在医院里,一天就要五六十块钱,她只借到80块,不到2天就花没了。刚开春,土豆还没种下去,也借不到钱,她决心带孩子上街乞讨。“一般都给1块钱,有的人看了孩子的伤说1块钱也不顶用,就给5块钱。”还有人给了10块钱,“这10块钱一直没敢忘,希望能有机会感谢他。”

  她一家生活出现转机也得益于10块钱。第二年,她背着20斤扁豆走了两个多小时上街卖了,得了10块钱;又进城批发了50串冰糖葫芦,3个月挣了200块,“那时候算富得很了”,这也是她开小卖部的本金。

  强彩霞还保留着她开小卖部的账本,每户村民一页,记录着他们的赊欠,“他们都很有信用,小卖部转手的时候账都还清了”。村民们信她,尽管不知道合作社能干啥,很多人都加入了合作社。她也不含糊,搞合作社赔了16万元,当初承诺的年底分红一分钱也没少给。

  种地的事,农民心里一本账。甲帮乙收了玉米,乙就帮甲收土豆,这在农村叫“辨工”,两不相欠。合作社的农机服务队帮“散户”种土豆,不收钱。“散户”帮合作社锄草、捡土豆,同样不要钱。这样村里大部分适宜农机耕作的土地都实现了机械化。强彩霞充分利用了这些在土地上长出来的智慧。

  强彩霞对土豆有旁人难以理解的复杂情感。她给女儿的男朋友精心挑选了一箱土豆作为见面礼。后来却得知“准女婿”根本没往家里拿,土豆烂在汽车的后备厢里,“你不知道土豆怎么来的?连种带挖要6个月时间才能吃上。这样的女婿我不要”,“我现在就想给女儿找一个会挖土豆,爱吃土豆的女婿”。

  强彩霞毫不掩饰自己对土豆的热爱,她现在依然爱吃,还给我们“表演”了一把土法烤土豆。“土豆救过命,不敢忘”,土豆挣来的钱也一次次让她的事业起死回生。我在文中称之为“土豆情缘”。然而,靠土豆让自己摆脱贫困容易,靠土豆使村民富裕起来难。今年土豆生长期没有一场有效降雨,定西的土豆大幅减产,可价格却没因此提高。农民在跟强大的市场较量时总处于下风。“强女人”有自己的办法,明年靠卖土豆原种和倒茬的小杂粮就可以平衡歉收带来的损失。

  生活的苦难没有摧毁她,接二连三的失败没有打垮她,生活转机也没有让她丝毫放松。我想,这当是“强者”,顽强倔强地立在土地上,又不失精明地展开自己的事业。当地方言中,犟和强同音,所以“强女人”也是犟女人。

  要是可以类比,记者的工作最像农民,一年到头收获了粮食,又开始为明年做打算。“只要把土豆种到地里,你就会有收获”,强彩霞这样说,不经意间,也道出了记者的秘密。(新华社甘肃分社记者肖正强)

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cw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