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人物

信任是基石 合作是未来

——访日本守护大地协会会长藤田和芳

2015-10-23 09:55:05       来源: 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本刊记者 周学勤

  藤田和芳是日本最早推行有机农业的先驱者之一,被誉为“日本有机农业教父”。1975年8月,藤田和芳参与创立了公益组织“守护大地协会”。1983年2月,藤田和芳担任社长。目前,守护大地协会拥有2500个签约农户和超过10万户以家庭为单位的消费者。

  藤田和芳曾先后20多次来中国推广他的“大地模式”。2013年年初,守护大地协会与北京富平学校合资创办了名为“富平创源”的社会企业,以“生态信任”为理念,在京津地区生产和销售生态信任农产品。今年6月10日,他再度造访中国,在北京富平学校、花旗集团基金会等组织的支持下,同中国的生态信任农业生产者进行互助交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藤田和芳告诉记者,他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参与到农业的发展中来,这对中国来说太珍贵了。

  重建“信任”,不仅是对农产品安全,也在人与人之间

  记者:40年前,日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什么状况?是什么促使您决心从事农业?

  藤田:40年前,日本的状况和中国的现状很相似。当时,日本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农业普遍实行机械化,家家户户的种植品种单一化,越来越往高效农业的方式发展,农产品的市场供应变得充裕。在这个过程中,日本农业开始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同时,工业化也给农业带来了严重的污染。然后,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因为食品当中含有有毒成分而出现疾病,像水俣病。农民在长期接触农药化肥的同时,身体健康也受到危害,甚至有些人不得不长期治疗。而消费者很难找到小时候的食物的味道了,甚至对食物的安全都不太有信心。那时,我认识一个医生,他非常反对施用农药化肥的种植方式,他认为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很大。

  这些现象对我的触动很大,决定做一些改变。于是,我们找到了一些深受农药化肥之苦的农户以及一些有志于从事安全生产的农户,和他们多次沟通,最终决定一起创建守护大地协会这个组织,来改变农业的状况。

  记者:在您的带领下,守护大地协会拥有2500多个签约农户,为10万个家庭供应农产品。守护大地协会给这些签约农户带来哪些改变?

  藤田:对于农户来说,首先就是生产技术的整体提升。在和守护大地协会签约之初,这些农户的生产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我们一方面通过标准化的技术规程来指导农户进行生产,另一方面经常开展农户之间的生产实践交流。在这样的环境里,和我们合作的农户的生产水平得到了快速、普遍的提升。另一个变化就是,守护大地协会带给他们规范经营的理念。守护大地协会非常重视每日生产活动的记录。数据的记录和整理,是传统的农民所不擅长的,一开始可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错误百出。但是通过和守护大地协会的不断磨合,他们渐渐适应了这些做法。还有一点,守护大地协会带给农户家庭比较稳定的收益。这一点吸引了年轻人留在农村,继承父辈的工作,继续和守护大地协会合作。

  记者: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者往往会经历从恐惧,到认知再到参与的过程。消费者参与的过程,也是消费者对生产者重建信任的过程。守护大地协会在这中间做了什么工作?

  藤田:守护大地协会最早并没有采用宅配的销售方式,而是从露天菜市场做起。一开始,我们用货车拉蔬菜在固定地点售卖。大家在现场买卖,互相能够见面,利用这个机会可以做很多学习会和交流活动。我们组织生产者向消费者讲解我们农产品是如何种植的,我们在数百个售卖点都经常性地开展这样的活动。

  后来,售卖点有了几十个固定的客户,于是我们将这些需求做成一个订单进行配送。为了增进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我们每年都要组织几千次观摩产地的消费者活动以及生产和料理等活动。我们把消费者带到农户的家里和地里,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让消费者了解到所购买的农产品的生长状况,也加强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情感维系,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我一直认为,信任是有机农业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为重建信任,我们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推进有机农业,

  日本民间走在政府的前面

  记者:中国有官方的农产品认证机构,对农产品进行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日本有没有类似的机构?守护大地协会生产的农产品如何进行认证?

  藤田:日本现在有53家左右政府承认的具有农产品认证资格的机构。上市的有机农产品必须从政府承认的机构当中选一家来做认证。

  在日本,真正的有机食品只占农产品总量的0.13%,因为政府对有机认证的条件非常苛刻,要求三年内,没有使用过任何农药和化肥。守护大地协会的有机农产品有一套自己的生产标准,当然这套标准是符合认证要求的。守护大地协会的做法是和一家认证机构签约,拜托那家认证机构来按照我们的标准考核农户。此外,对刚加入的农户来讲,他原来使用化肥农药,不可能一下子转变为生态农业。于是我们设立了一个“转换期”,在转换过程中,化肥农药的施用按照要求逐步降低。这些也会如实地告诉消费者。

  记者:有机农产品和普通农产品在价格上有很大差距。有些经营者为了获取暴利,甚至谋求非正常渠道获取农产品认证。守护大地协会成立之初,日本还没有农产品认证机构,你们如何得到消费者的持续信任,为你们的产品多掏钱?

  藤田:守护大地协会开始推广有机农业的时候,并没有得到政府的任何支持。相反,政府在那个时候正忙着推行农业的近代化,努力追求农产品产量,所以政府在积极推进施用农药化肥。守护大地协会的诞生,实际上是有悖于政府当时的政策。

  当时没有政府认定的有机标准,守护大地协会只能自己制定标准然后去执行。经过一段时间,消费者的确能看到我们为提供安全、有机的农产品而付出的努力,给予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有机农产品开始出现在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作为政府来说,越来越无法忽略这方面的事实。所以日本政府在2006年正式颁布了《有机农业推进法》,来推进有机农业。涉及有机农业的法律也好,标准也好,其实都是在强调结果的安全性。但是,日本的消费者,相比国家的认证和法律,越来越关心从事有机农业的各个团体,其自身内部的一些标准和规程。这也是消费者成熟和理性的表现。

  总结一下的话,日本有机农业的发展,是民间走在前头,政府追认这样的节奏。

  盲目追求产量的政策

  是错误的政策

  记者: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农业政策正在倡导“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今年农业部还提出了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这些政策契合守护大地协会倡导的理念。您对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有什么建议?

  藤田:您提到的中国政府正在强调的政策,我认为是非常正确的。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需要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如果只追求眼前的利益,在土地上进行掠夺式生产,农业产量也是不可持续的。

  我刚刚讲到日本政府逐步支持有机农业,甚至到2006年专门立法来支持。原因就在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味地靠剥夺地力提高产量,是无法持续下去的。真正可持续的做法,应该是从土壤本身的生产能力建设出发。中国提出的“藏粮于地”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农业生产必须杜绝有毒物质的投入,重视土壤自身的微生物和一些有益的菌类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如果能实现这样的做法,事实也证明产量不仅不会下降,反而会出现逐年持续稳定的上升。所以说,日本政府也不得不承认这是有益的做法。但是政府又不可能一下子否定过去的政策。

  中国和日本的国情不同。日本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比较高,例如在守护大地协会带动下的2000多农户,从事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是相对容易实现的。在中国,让分散的家庭农户开展可持续的农业活动可能会比较困难。我的建议是,实现一种形式,比方说是三五个当地的农户发挥各自的优点,互相之间合作,形成一个小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团队。我觉得这种方式在中国是可行的。实际上,在日本,也有越来越多的本地农户联合在一起,形成协作的农业团体。在中国,这条路也可能是改善农业现状的一个方法。

  “六次产业”给农村带来活力

  记者:您刚才提到合作模式。实际上,当前中国大量农户加入了合作社,这也是中国农业进入转型期的一个标志。在这个转型期中,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村空心化两个趋势并存。日本也经历过类似的阶段。请问能给中国提供什么借鉴?

  藤田:作为身居农村的农户来说,不仅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都要做一些。说白了,农户把蔬菜种出来再卖出去,这个利润是最小的;如果把它做成深加工产品,带来的附加值会更多;如果再能吸引城市居民来田地里休闲体验,就会得到更多的经营收益。只有延伸产业链,农村才会有活力。

  近些年,日本一直在农村地区推动“六次产业”的发展。一加二加三等于六,所谓“六次产业”,就是把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来。这个“六次产业”的提出,在日本也没有很长时间,有失败的例子,但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从方向上来说,我认为是非常正确的。

  譬如农产品深加工,靠单一农户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说还是提倡合作的形式。一些经营内容相似的农户共同注册一个法人,发挥各自的长处,能够更好地应对生产和市场。“六次产业”的发展会给农村带来很多就业机会,吸引一些年轻人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相关的生产活动。也就是说,让年轻人在农村也可以有工作有未来。这样,农村的生产活动会得到活力,农民的生活和经济都能被带动起来。这大概是日本政府想要实现的愿景,相信这种模式也比较适应于中国。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wl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