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人物

乡村教师杨公立和他的“精神乐土”

2016-09-29 12:13:42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曹曦

  望奎县莲花镇是黑龙江省版图上一个不引人注意的地方。8月初,记者驱车3个多小时前往莲花镇。村口,莲花镇中心小学教师杨公立骑着破旧的摩托车来接,一路尘土,奔向距离镇里十几公里外的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指的是课外青少年实践活动基地,是杨公立的家、农村娃的乐园、村民们的公园。

  52岁的杨公立对莲花镇有别样的感情。父亲、自己、儿子,三代人投身农村教育,有说不完的爱与眷恋。

  “喜欢那些娃娃,给他们开辟一片学习、玩耍的乐土。”32年来,教书育人、建基地,杨公立和家人把财力、精力都“折腾”给了这里的乡村教育。

  杨公立现在是该校自然课教师,“走进大自然”是他创新教学途径的招法。他多次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开展教学活动,效果和反响好得没想到,这让他萌发了创办实践基地的念头。

  想到了就动手干。2003年,杨公立决定把自己10多年前承包的3万平方米荒地开发成实践基地。挖塘、修路、植树、种花草,他和老伴儿挥锹抡镐,起早贪黑苦干,开始基础设施建设。从设想到雏形,10多年来,杨公立东拼西凑先后投入30万元资金。

  课外青少年实践活动基地免费开放的消息搅热了小镇,一年四季,孩子和村民往来不断。

  “让孩子们在接触大自然的同时,还能通过实物来了解家乡的历史。”几年前,杨公立又有了这个想法,开始琢磨着筹建“民风民俗展馆”。

  杨公立骑着摩托车,走街串户,寒来暑往,跑遍了各个村屯,搜集了上千件具有乡土气息的老物件。教育类、生活类、票证类……他把这些带着历史痕迹的“好东西”分成了八大类,墙上挂的、地上摆的,30多平方米的小屋装得满满的——诉说历史的“民风民俗展馆”成了实践基地又一个亮点。

  花草树木,鸟叫虫鸣。名声渐远的实践基地成了观光游览的胜地。村里、镇外、城里的,四面八方的参观者慕名而来。杨公立又当起了义务讲解员。每天早晚、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参观者们络绎不绝,一天近百次讲解,常常顾不上喝水、吃饭,迎来一群,送走一群,杨公立哑着嗓子,却乐在其中。

  “传承家乡文化,开展爱国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杨公立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做的事情更有意义。为了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杨公立动员老伴儿把镇里的家搬到了实践基地。

  村民们告诉记者,夫妻俩还把原来镇里的房宅地捐出来,无偿给村民建广场。现在,那里是村民茶余饭后最喜欢去的娱乐活动场所。

  实践基地里,杨公立的“家”充满了历史感。传统的火炕也就两张办公桌大小,一套几十年前的“炕琴”装着简单的被褥,这是杨公立淘来的老式家具,花鸟画的玻璃框上贴着4岁孙子的照片,小家伙笑得很灿烂,上世纪80年代的电视机和冰箱算得上屋里最值钱的家什。

  杨公立的老伴儿张淑华人勤快,说话也爽快:“日子平常、简单,种粮、养小动物、洗衣做饭,捡捡参观者留下的垃圾,一晃在这儿住了六七年。现在来的人多了,热闹得很。”

  “原来也吵过、闹过,可老杨就是喜欢干这些事,劝不了,最后也只能由着他。”张淑华的理解和支持,是杨公立坚持下来的动力。

  十几年来,游戏设施、观测科考站、农艺园、小动物养殖区、亭廊假山等诸多设施纷纷在实践基地里落脚,孩子们玩的、学的,越来越多样化。

  环境越来越美、越来越舒适,实践基地慢慢演变成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公园。“有些地方看上去还有点儿简陋、粗糙,但功能和效果都能充分发挥,还不错。”孩子们开心,村民们满足,这是对夫妻俩最大的赞赏。

  “小时候常来这里玩,观测气象、养殖动植物等科普知识开阔了眼界,让我对地理、生物等学科产生兴趣,也更爱自己的家乡。”高一学生张世纪每年寒暑假都会来这里,实践基地俨然成了周边村镇孩子们成长的乐园。

  “再难也要坚持把这些事做下去。”杨公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爱着这片土地,爱着这里的人们。

  说起杨公立的事情,村民们言语中充满敬重。他们告诉记者,校本教材《美丽家乡莲花镇》就是杨老师主编的。

  “学校的综合实践课、校本课、劳技课、科学课都能在基地进行,学生边玩边学习,这里已成为青少年儿童的科普课堂和思想品德教育主阵地。”莲花镇中心小学校长董伟说。

  “像莲花一样美丽”。日渐完善的实践基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孩子和村民。看着娃娃们好奇的眼神、村民们开心的笑脸,杨公立和老伴儿多年的辛苦、辛酸早已被冲淡,只剩下了甜蜜的味道。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