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人物

“地主”老张的养老梦

2016-09-21 10:33:35       来源: 京郊日报    作者:葵南

  ▲老人在种养乐园的娱乐厅玩台球。  

  ▼颐和养老基地一角。

  “地主”老张名叫张德跃,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年轻时因为为人热情、处事仗义,被周边的朋友赐予“地主”的封号。被人叫了大半辈子“地主”的老张人生经历异常丰富,在四联美发当过学徒,在街道办事处工作过,也在商海里折腾过好几回。现如今,已近花甲之年的他却真的成了名副其实的“地主”。去年,张德跃在昌平区小汤山镇大赴任庄村租下一块60亩的土地,投资300余万元,建起了北京颐和爱老养老基地,实践着他种养结合与医养结合的“养老梦”。

  丰富经历练就商业头脑

  张德跃出生于1960年,自小在东城区的苏州胡同长大。16岁那年,刚刚步入社会的他成为四联美发理发店的一名学徒。虽然辛苦学习了4年,但他并未按部就班地留在那里成为一名理发师,而是改行到建国门街道办事处当起了一名工作人员。

  上世纪80年代,正是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因为紧邻北京站的地理位置优势,建国门街道办事处先后成立了照相馆、京华图片社和京华旅行社等相关业务部门,也让张德跃得到了不少历练。“那个时候我们在北京站广场给游客照相,还开办了小件寄存业务,卖明星照片、十大元帅的照片,还卖挂历,生意很火爆。”张德跃说,随后街道办事处还相继成立了饭馆、商店、烟酒店和春风食品店。“当时的春风食品店是北京第一家青年商店,都是用钢结构盖起来的,筹建的时候我就在,学到了不少东西。”虽然在建国门街道不过短短4年时间,但是张德跃涉猎的领域很广泛,也增长了不少见识。

  初次下海被骗损失惨重

  1984年,张德跃决定放弃8年的工龄,辞职下海,自己搞经营。他在王府井天主教堂对面的四联美发店边上租下了一个30多平方米的店面,并请来著名的书法家欧阳中石为他题了一块匾额,名曰“吉祥阁”,售卖书法字画、瓷器以及全国各地的工艺品和一些高档服装。

  “以前在单位做业务的时候,经常跑全国各地的旅游商品订货会,广州、武汉哪儿都去过,所以积攒了不少进货的渠道。”初次下海的张德跃起步可谓是顺风顺水。可是好景不长,刚刚发了家的张德跃,很快就败了家。“那个时候倒腾电视机是个很赚钱的生意,我觉得这是个机会,就准备从广东进一批货回北京来卖。”张德跃说,为了进这批货,他贷款了20万元。货很快就弄回来了,但是一打开包装箱他就傻眼了,装电视机的纸箱子里装的全是大砖头。“根本就找不到人,更别提把钱追回来了。”这次上当受骗的经历让张德跃备受打击,也赔得灰头土脸,毕竟20万元在当时对大多数人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

  重振旗鼓辗转各种行当

  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张德跃受到老东家京华旅行社的召唤,重返了工作岗位,在东单礼品店负责礼品销售。头脑活跃的张德跃把礼品店经营得风生水起。“那个时候,平谷有不少外贸加工的工厂,我比较熟悉,所以就弄了一些工厂尾货到店里来卖。”张德跃说,当时外贸产品是不允许内销的,因为涉及商标产权问题,但是工厂里又有许多存在小瑕疵的衣服长期积压无法处理,所以他就建议工厂把商标剪掉,然后拿到礼品店来进行销售。“现在大家熟知的原单、剪标的衣服,从那个时候就有了。”张德跃说,外贸加工的衣服质量好,价格又便宜,纯毛的毛衣才卖几元钱一件,非常受顾客欢迎,另一方面也给工厂解决了难题,可谓是一举两得。就因为销售外贸原单服装,东单礼品店一下子就火了起来,人最多的时候甚至堵塞了门口马路的交通,把交警都招来了。打开知名度之后,东单礼品店又开始销售羽绒服、旅游鞋等在当时比较时髦的物品,张德跃忙得不亦乐乎。

  随后,张德跃又转换了几个地方搞经营,成立了三利经销公司、建起了北京艺海工艺美术社。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他进入了昌平科协的下属单位,经营起一家铜厂,电视剧《唐明皇》中使用的大部分铜质道具就是他的工厂制作的。或许是天生喜好自由,张德跃最终还是放弃了铁饭碗,搞起了个体。二次下海后,他先是在健德门附近开了一家名叫“二亩地”的饭馆,随后又和几个朋友合伙开办了北京一家私立医院,一干就是20年。

  昌平租地搞起医养结合

  经营民营医院的经历,让张德跃早早就看到了市民对养老服务的的刚性需求。3年前,张德跃开始涉足养老服务领域,在朝阳区北沙滩附近找了一处地方,办起了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很受周边老人欢迎。可是没开几天,由于房屋使用权方面出现了问题,张德跃的社区养老计划“夭折”了,投入的十多万元资金也跟着打了水漂。不过他并没有气馁。去年,他在昌平区小汤山镇大赴任庄村租下了60亩地,投资300余万元,建起了北京颐和爱老养老基地,一边搞起种养结合,一边实践医养结合。

  这种田园式的养老思路,是张德跃在日本等地多方考察后想出来的。张德跃将颐和爱老养老基地划分为两个小天地,一边是“种养乐园”,一边是“疗养乐园”。在种养乐园区域内,既有种植大棚、动物养殖区,也有餐厅、娱乐厅、多功能厅。疗养乐园区域则以为需要照料的老人和顾客提供安静的住宿为主。在张德跃看来,这种田园式养老的方式比单纯的养老院模式前景更广。养老基地的床位有限,满打满算也就50个床位,每人每月2000元钱,收费标准很低,在所有床位住满的情况下,仅靠床位费、伙食费和护理费也就只能打个平手,很难实现盈利和长远发展。而开辟了种养乐园区域,老人们不仅可以在此老有所乐,还能够带动子孙后辈前来消费。老人的子女们可以在此租地开荒种菜,还可以带着孩子在院子里骑小马、接触小动物。这样的话孩子们既探望了老人,又接触了大自然,全家其乐融融。

  “在考察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养老院其实都住不满,而一些失能老人,却很少有养老院来收,因为设施人员条件达不到。”张德跃说,因为他背后有民营医院做支撑,所以开办医养结合的养老院也是条件“得天独厚”,现在他正在与专业的养老服务公司洽谈合作,准备为失能老人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同时将颐和爱老养老基地作为养老护理人员的培训基地,为一些有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需求的人员和机构提供专业的人才,把他的养老产业做大,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服务。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