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6 13:24:35 来源: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作者:王宇鹏
人民网运城9月6日电 (王宇鹏)早上7:30分,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北相镇西张贺村一片宁静。陈伟的家门口有数位乡亲在徘徊,等待8点钟进门就诊。33岁的陈伟不仅是当地村民,还是一位基层医生,诊所就开在自己家里。一间从小院辟出的平房,被紧凑地分隔成雾化区、药房、直肠给药室(包括配液区和灌肠区)和治疗室。9:30分,候诊区的六排枕椅已经坐满。治疗室的10张病床全部躺满了患者。
图为陈伟正在接诊
今年57岁的张素菊正躺在治疗室的病床上输液。她告诉记者,自己是董家庄村人,离陈伟诊所所在的西张贺村有8里地,每天骑电动车来输液。“我有高血压、高血脂,在这里看病看了6、7年,相信陈大夫,所以有什么毛病都要到这来看看,才放心。”像张素菊这样舍近求远的外村患者并不在少数,陈伟说,本来开设这个诊所,是想让本村人在家门口方便地看病,没想到现在60%的就诊患者都是外村人。“张医生名气挺大,村里不少人都来这看病,周围人都知道她。”张素菊说。
陈伟是诊所里唯一的医生,除了有5位护士给患者输液、灌肠、做雾化,日常的诊断和开药需要她亲力亲为,平均每天都要接纳二百多名患者。
图为陈伟在药盒上为患者标明服用方法
“阿莫西林胶囊,一天吃3此,一次吃1片。铝碳酸镁片,饭后一小时吃,一次2片,一天3次……”陈伟一边叮嘱着患者,一边用马克笔在每个药盒上写下服用方法。“村里老年人多,文化程度不高,视力也不好,他们看说明书可能比较费力,写在药盒上更清楚,更方便他们吃药。”陈伟告诉记者。
陈伟的诊室旁边就是一个小药房,尽管步履蹒跚,她坚持为每位患者亲自拿药。陈伟从小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由于当时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有限,致使他落下残疾。自身的遭遇使她从小就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长大后一定要当一名好医生,帮助病人恢复健康。为此,陈伟拼命学习,希望能考上一所医学院校。2001年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先后考取了国家执业医师,药剂师。
图为陈伟正在接诊
带着服务乡亲的心愿,陈伟成了村民们的健康守门人,2003年开设了自己的诊所。直到中午12点,诊所里还是人满为患。12点30分,陈伟到行动不便的患者家里出诊。13点,陈伟回到诊所继续接诊。“每次我们劝她先吃饭再坐诊时,她总是说:没事,病人都等了好长时间,看完再吃。可是这个刚看完那个又来了。尤其是冬天,流感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很多,经常要忙到下午三、四点钟才能吃上午饭,有时一天就吃一顿饭。”护士许欢说。
一上午的功夫,陈伟走访了三位患者。实际上,她每天都固定到几个老病人家出诊、检查、治疗。从诊所到邻居韦女士的家里,路程步行只用五分钟,陈伟需要开着电动车过去,这辆出诊“专车”伴随她多年,风雨兼程。48岁的韦女士刚刚在大医院做完乳腺癌手术,后期的康复治疗,就要靠家门口的基层医生。韦女士的床头有根竹竿,顶端绑着铁丝挂钩,充当输液吊杆。陈伟在竹竿上挂上一个输液瓶,对韦女士的儿子嘱咐道:“输完这瓶换药时,别忘用棉签把那几瓶的瓶口擦擦。”“陈大夫随叫随到。”韦女士说,“只要哪里不舒服,让儿子到门口喊一声,不管多忙她都会过来。”
图为陈伟在患者家中挂输液瓶
“随叫随到”是许多患者对陈伟的评价。有一年,有村民急急忙忙跑到诊所,请陈伟到家里给他的老父亲看病,而他家离诊所有8公里远。陈伟二话没说,背起药箱就让村民带路,一路上先是拖拉机,再是三轮车,最后一瘸一拐沿着颠簸的山路走到了老人的家里。
普通就诊患者也能随时找到陈伟。陈伟的手机24小时开机,“有时半夜12点也会接到患者电话。”陈伟的手机号印在名片上,第一次来就诊的患者都会收到一张。“先吃这个药,看看半夜1点娃还烧不烧,如果还发烧就给我打电话。”坐诊时,陈伟把名片递给一位年轻妈妈。
陈伟说,基层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落后,自己作为一名医生,感觉到身上担着一份责任,也收获着成就感,希望能一直做乡亲们的健康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