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9 08:59:35 来源: 澎湃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街道龙井村党总支书记 钱卫国
年龄:59岁
任村支书时长:4年
简介:1981年从部队退伍回村里工作,3年后当选村委会主任,2013年起任村支书,30多年间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村民增收为本,保护、发展、创新、传承西湖龙井茶和茶文化。
龙井村概况:位于西湖风景名胜区西南侧,东临西子湖,西傍五云山,南靠钱塘江,北抵南北高峰,四周群山环抱,呈北高南低趋势,村境范围2.18平方公里,下辖岭上、九溪、狮峰三个自然村、370户、661人,开发茶地1200亩,是驰名中外的西湖龙井茶原产地。
我叫钱卫国,今年59岁,是龙井村里唯一一户姓钱的人家,一家人自祖父一代起从浙江绍兴迁居龙井村。1981年,我从部队退伍回到村里工作,3年后当选村委会主任,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3年起任村支书,在村里工作超过30年。
还记得刚被选为村委会主任时,村里没有什么管理规划的概念,电线乱拉、污水乱排、树木乱砍。我当选后,对于怎么管理好这个大“家”,心里很没底,毕竟那会儿自己还没成家呢。但让全村人过上好日子的目标是从那时建立的。
2005年,龙井村进行了第一次全村整治,位于村中大路两旁的144户人家统一了楼房样式、高度;2015年4月~10月,第二次改造中剩余家庭房屋全部翻新,全村电线下移,污水管网改建,煤气管道全覆盖。
如今走在村里,看不到一根电线、一处污水、一栋平房,与30年前相比,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活环境改善的同时,为了发家致富,我和全村370户家庭紧紧围绕1200亩茶园做起了文章。
为专心发展龙井茶经济,村里关停了污染较大的五金加工厂、手套厂、饮料厂。“有污染的企业,绝不允许在村里存在”是大家的共识:以茶为本,第一产业中只种茶树,第二产业绝对禁止,任何人不能破坏生态。
在无公害生态示范茶园建设上,全村严格遵循“五统一”原则:统一农药进货渠道、统一防治技术规范、统一开展技术培训、统一病虫害信息发布、统一配备基层农技人员。春茶决不允许用尿素、催芽剂,必须统一使用政府规定的肥料、药水,任何人不得自行采购。自统一管理后,原本参差不齐的茶叶品质陡然提升。
依靠生产、销售精品龙井茶,来村里品茶问道的游人越来越多。为大力发展旅游业,村民们在外销茶叶之余,纷纷将自家小楼改造成茶馆、农家乐。
如今全村已有农家乐170家,每年仍有不少村民提出房屋修缮申请。但由于全村地处西湖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内,根据《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规定,村民的楼房,无论新建、扩建、翻建,都须经过各个部门的层层审批。
可是每年下放的指标有限,如何平衡各家利益,成了压在我心里的一块大石。为了帮助大家增收,我提议全村转变经营思路:不在农家乐住宿上下功夫,而是专心种好茶,从论斤两卖茶转向利润更高的论杯卖茶。譬如,好一点的茶叶,一斤至少可泡150杯,若以80元一杯的价格卖给前来就餐品茶的游客,利润比2000元/斤的直销多出1万元。
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去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已超过三万五千元,远超小康标准。
当了三十多年村干部,村子在变,我的管理思路也在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对村民的管理还是以批评教育为主,如今已转变为以“和谐”为核心的“服务型”管理模式。
生动点说,从前是我们叫老百姓随叫随到,现在是老百姓有事叫我们随叫随到。为了让村里“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我们村委会的几位负责人时常走家串门,询问村民生活中的困难,只要政策范围内力所能及的,一定帮忙解决。
让我最自豪的是,如今村里老百姓没有百分之一百,也有百分之九十九支持我的工作,几乎没有处理不掉的问题。我常告诉村里的年轻干部,要多想实事、多做实事,一辈子做好龙井茶和茶文化的守护者,如果只想着怎么在村里多挖点钱,那干脆不要做村干部。
我一直坚信,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把古韵悠长的西湖龙井茶和龙井茶文化可持续地传承下去,是我们这代人的动力,更是责任。我的目标就是,守护好这片茶园,终身做龙井茶和茶文化的传承者,带领村民从小康走向富裕。
镜头之外
每天早起一杯茶已成了钱卫国30多年雷打不动的习惯。
尽管龙井茶的采摘季只有短短一个月,但只要人在村里,不管什么时候坚持每天到超千亩的茶园里转转,闻一闻茶土的气息,观察茶树的生长细节都是钱卫国必做的事。
“我这一生与茶是分不开了。”望着满山茶树,近耳顺之年的钱卫国用“满足”、“欣慰”二词向澎湃新闻总结了自己的心境。
秉持“村民手里的钱一定要比村集体资产多,这样才不会因分配不均而产生分歧”理念的他深知“藏富于民”的意义。
“今年9月杭州要举办G20峰会,全村人都很期待。为提高服务水平,家家户户都学上了基本的待客英语。”钱卫国说,把龙井茶和龙井茶文化推荐给世界各国友人,是龙井村人的骄傲,更是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