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人物

梅园雪三拒升迁:“我就是为农民干点具体工作的”

2016-06-11 22:35:14       来源: 新华社    作者:林超 连振

  出身医生世家,为何毕业选择当“农民”?当了领导,为何每年还要下乡200多天?成绩突出,为何却三次拒绝了升迁机会?……面对人们的诸多疑问,她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我这人比较死性,就是个为农民干点具体工作的。”

  在她“死性”坚持的背后,是每年行程数万公里的艰辛,是一个旗(县)10年增粮千万吨的惊叹,是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0多倍的喜悦。

  她,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农牧业局副局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梅园雪。

  27年如一日,帮助增粮千万吨

  “有项目区的地方,没有几个土房。没项目区的地方,没有几个瓦房。”在科尔沁左翼中旗的农村,可以听到农民如此评价梅园雪推广的膜下滴灌项目区。

  敖包苏木朝伦敖包嘎查农民石永辉种了40亩地,2014年都被纳入项目区。谈起项目区的好处,他乐得合不拢嘴:“每亩地多打了200多斤粮食,节水节肥还能省下20多元钱。原来干农活一身大泥巴,现在浇水施肥都不用下地。每天摁一下机器的按钮,背着手绕地头走就成……”

  在30年前,这一切还难以想象。当时,因为长期使用单一氮肥,科左中旗不少土地已经板结,加上生产技术落后,平均粮食亩产不足450公斤。

  1989年大学毕业后,梅园雪放弃在城里“坐机关”的机会,也没有像父母和弟弟一样当医生,而是回到家乡科左中旗,成为一名普通的农技推广员。

  农民最初并不接受新技术,梅园雪只能一家一户地劝说,有时候一户人家就要去七八趟。农民听不懂,她就住到农户家里,面对面讲,手把手教。

  上世纪90年代,科左中旗没有一条像样的乡村公路,梅园雪下乡只能搭老乡家的农用车,一走就得多半天。“到了地方下了车,腿都走不动道了。”她说。

  为了在春播前采集好土壤的样本,她往往冬天就出发,同时也带着春天的衣服,因为一圈走下来,已经从冬天走到了春天。

  农技推广的活儿又脏又累,一般毕业生来了没几个月就要走,梅园雪一干就是27年。她笑着说:“别看有时候累得直不起腰,等到春天出苗了,秋天收获了,我就挺高兴。”

  27年来,梅园雪平均每年都有近200天扎在基层,行程四五万公里。她走遍了全旗516个嘎查村,累计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十余项,推广应用面积近5000万亩。

  27年后,科左中旗粮食亩产提高了200多公斤,粮食总产由40万吨增加到280万吨,农民收入从不足850元增加到8997元。

  自2004年起,科左中旗连续11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先进生产单位”等称号,至今累计增产粮食已达1400多万吨。

  “好党员不能只有花架子”

  在母亲口中,梅园雪是个地道“老农民”,因为她不仅总下地,而且像个真正的农民一样干活。

  敖包苏木关家窝堡嘎查农民徐秀梅回忆,2014年5月的一天,下了点小雨,地里泥了吧唧的。农民们正在地里锄草,突然看见一个陌生女人在地里头一株一株地扒苗,从地里出来时两腿全是泥。

  大家相互问,这女的谁啊?旁边有认识的人说,这是来推广技术的梅局长。

  村民们渐渐发现,梅园雪从不穿皮鞋,下了车就往田里钻,还是个庄稼好把式。春天出苗了,梅园雪就招呼农民一起去看苗情,一走就是一整天;秋天收获了,梅园雪就带着农民一起深翻整地、秸秆还田。

  徐秀梅说:“有的领导下了车,走一圈就走了。梅姐不仅和你唠嗑,还和你一起干农活。有这样的领导真好啊。”

  长期在一线劳作,帮助梅园雪获取了大量第一手的基础数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她说,有不少实用技术就是和农民“唠”出来的。

  有一次,一个农民和梅园雪半开玩笑地说:“膜下滴灌是挺好,但是以后地膜污染了土地,可要找你们。”梅园雪就此上了心,开始尝试不覆膜的滴灌试验,并最终成功解决了困扰农业多年的地膜污染问题。

  还有一次,梅园雪下乡时听到几个正在劳动的妇女抱怨田鼠太多,梅园雪回去马上试验,通过管道将少量低毒鼠药滴在地里,既不污染土地庄稼,又有效地防治了鼠害。

  27年来,梅园雪先后主持参与了30余项农业实用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和研究工作。她说:“许多农业技术是傻瓜技术,原理并不复杂,关键是怎么能想到老百姓需要的。”

  “好党员不能只有花架子。”梅园雪说,好党员好干部不能仅有满腔热情,还得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没有能力,你想奉献也奉献不了。

  “最大的成就是为农民干了多少实事”

  梅园雪出色的工作不仅赢得了农民的心,也获得了上级的认可。2012年,她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2014年,她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面对成绩,她始终保持平静。“我最大的成就感不会是当了多大的官,拿了多少荣誉,而是到底研究了多少技术,为农民办了多少实事。”

  事实上,在过去的20多年里,她多次拒绝了“上调”的机会,坚持要求在一线工作。

  梅园雪在28岁时就是全市最年轻的植保站站长,32岁时就被推选为科左中旗农牧业局副局长,年轻有为、前途无量。但令人惊讶的是,她拒绝了。

  36岁时,她再次被推选为副局长,她又拒绝了。别人问为什么,她说:“我比较死性,不适合做领导,我就是个为农民干具体工作的。”

  2012年,领导又一次给她破格提拔的机会,不仅官升两级,而且能和在市里工作的丈夫团圆。但梅园雪只犹豫了几分钟,又拒绝了。她说:“如果我走了,我正在研究的技术可能就要停下,那我会终身遗憾。”

  供人参观的项目说明牌是一个项目的脸面,别人建议梅园雪至少在自己的项目区旁边立个大牌子。她反问:“牌子好看有啥用?多少年以后,农民只会记得好的技术,不会记得是谁做的项目,不如把立大牌子的钱省下来给农民推广技术。”

  她说,农民增收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