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6 13:40:05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张天虎 赵晓慧
绿岭核桃通过了欧盟有机认证,畅销全国。长城网 张天虎 摄
长城网5月24日讯(记者 张天虎 赵晓慧)说起临城薄皮核桃,可以说享誉全国,它被国家工商管理总局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同时批准注册了“临城薄皮核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2年,“绿岭”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2013年,绿岭核桃通过了欧盟有机认证。而这一切成就和荣誉,都与一个人息息相关,是他十几年如一日,用科技在荒岗野岭上创造出绿色奇迹。他——就是河北农大教授李保国。
把荒岗野岭变为品牌“绿岭”
绿岭公司位于临城县城北李家韩岗上,十几年前,那里曾经是一片乱石堆积、杂草丛生的荒岗野岭。1999年初,李保国带领课题组进驻绿岭荒岗开始了调查和规划。李家韩岗又名狐子沟,一无土二无水,地质学上称这种地貌为洪水冲积多砾石岗地,地表无森林涵蓄,下场雨就都顺着狐子沟流走了。在这种条件下植树造林,困难可想而知。李保国组织课题组专家实测了20多个土壤剖面,最终确定发展种植省水易管理的核桃。
10多年来,临城县已发展薄皮核桃种植20多万亩,涉及138个村1万多农户。临城的核桃产业带动了邢台市乃至河北省的千万亩核桃产业带,可以说,李保国与临城绿岭的成功实践,为太行山区的人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一个成功“样本”。
1999年,绿岭公司初创,正在为承包的3500亩荒岗发展什么产业左右为难时,是李保国教授经过实地测量,规划了适合薄皮核桃栽植技术的荒山治理的整地模式,确定了绿岭核桃产业的发展方向。
李保国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在绿岭公司探索新型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向科技要效益。在荒岗上挖掘条形沟,挖走劣土,运来好土添加鸡粪、农作物秸秆等有机肥进行回填,保证核桃树生长;创新树上结核桃,树下种植紫花苜蓿草,树行间散养柴鸡、鹅,鸡粪填入沼气池,沼渣沼液还田的“树、草、牧、沼”立体种养模式,充分的利用空间资源,减少用工,实现了资源的最优整合与循环可持续发展。
昔日荒岗野岭如今变成金山银山。长城网 张天虎 摄
1.2万户农民依靠种植薄皮核桃脱贫致富
2003年,绿岭公司首批核桃上市,由于皮薄、仁丰、好吃、耐看、易存放等优点,每公斤卖到35元,比普通山核桃高出一倍。2004年,绿岭牌核桃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华名果,市场价达到每公斤68元。
李保国制定的绿色核桃生产管理技术、早实薄皮核桃生产技术规程成为省级标准,选育的绿岭、绿早两个品种被科技部确定为重点示范推广品种。目前,绿岭公司已带动临城县发展薄皮核桃种植20多万亩,涉及138个村1万多农户。可以说,没有李保国就没有绿岭核桃,就没有临城的核桃产业,就没有邢台市乃至河北省的千万亩核桃产业带。
临城县有74个贫困村、1.5万余户贫困户、贫困人口4.43万人。该县坚持把产业培育作为扶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按照“生态致富、绿色发展”的思路,突出发展以薄皮核桃种植和深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
“在绿岭的带动下,又有48家公司和合作社投入到开发荒山、种植核桃中来,吸纳周边群众到企业打工8000多人,全县1.2万户农民依靠种植薄 皮核桃脱贫致富。”该县扶贫办主任张喜庆表示,该县还制定了资金扶持、目标奖励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将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农业开发、水利、土地整理资金以及帮扶资金整合使用,力争做大做强薄皮核桃产业。
绿岭公司负责人高胜福介绍李保国教授生前在绿岭工作情景。长城网 张天虎 摄
科技富农 情满太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在临城,核桃树不仅结出了“经济果”,还带动了当地生态旅游的发展。去年5月,绿岭·市外桃园开门纳客,设有采摘区、无公害畜禽饲养区、休闲垂钓区等六个区域,让住在城市里的人领略到了核桃园的自然风情。
“绿岭公司的壮大,临城核桃产业的发展倾注了李教授太多的心血!”绿岭公司负责人高胜福说,李教授说过,“这辈子最过瘾的是干了两件事:一是把我变成农民,二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这,也许就是新愚公李保国30多年扎根太行山的真正原因。
2015年12月,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绿岭公司技术总顾问李保国教授被河北省委宣传部授予“燕赵楷模”荣誉称号。颁奖词中写到:“你用科技的力量,把荒山秃岭丢进历史,把绿水青山留给未来;你用责任和担当,让贫穷困苦成为过去,让富裕文明变成现实。”
“李保国教授虽然走了,但他的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典范,将激励我们把绿岭的事业做大做强,把产业扶贫融合发展的模式发扬光大,使太行山越来越绿,广大农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广阔。”高胜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