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4 11:13:52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作者:卢冠琼
【编者按】1818年5月5日,全世界因为一个人记住了一个伟大的日子,这个人是卡尔·马克思,这一天是他的生日。
提起马克思,或许如今大多数青年想到是高校里人人必上的公共课,抑或是那个大胡子德国人的画像,却鲜有人铭记这位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在人类文明史上不可磨灭的思想贡献: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正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缺乏系统了解,不少青年人眼中的马克思笼罩着一层意识形态的迷障。近日,一批80后、90后年轻人利用新媒体技术,在网络上对马克思及其思想进行视角独特的阐释,重新燃起了大家关注的热情。
在五四青年节和马克思诞辰198周年到来之际,中国青年网推出特别策划“您好,马克思!”,深入在京高校调查了解学生马克思相关课程情况,采访学术界知名大家、青年学者教师以及网络意见领袖,通过图文、视频、图表和H5等多种形式为你呈现最真实、最炫酷、最深刻的马克思。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4日电(记者 卢冠琼)“老师,共产主义真的能够实现吗?”“共产主义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是不是我去商场见到什么就能拿什么?”“老师,美国没有意识形态教育,只有我们中国有,这种灌输,真的很讨厌!”……
严肃,活泼。在张明明的课堂上,类似的刁钻问题不少,但是她从不惧多,“学生感到疑惑的问题你回答不了或者避而不答,他们就会认为这个理论只是一个遮羞布,什么都不是,很难打动别人。”问题再犀利,也能冷静应答,“美国就没有思政课、没有意识形态教育吗?学西方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你就会发现,他们把意识形态渗透于整个教育过程中。此外,向外输出的好莱坞电影中,糅合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是否对你们产生了影响?”这个最初只是想科普哲学而在网上撰文却意外“走红”的“85后”清华才女,2014年毕业后,进入中国石油大学,成为了一名思政教师。
“在有些人先验地看来,学马克思的女生要不就是戴着厚厚眼镜、穿着古板不苟言笑、拿着教科书照本宣科的马列老太,要不就是一副没啥理论深度偏又信誓旦旦、爱共产主义爱人类解放被洗脑的无知少女。可惜,姑娘我两者都不是!”2012年,不少人因为《混世魔王马克思》一文中的这段率真自白,认识、喜欢上张明明,并从此对哲学产生兴趣。
4年过去了,当中国青年网记者在办公室里找到张明明的时候,已为人师的她,“颜值”与“理论自信”依旧。此外,她的忧患意识也依旧——“青年们对马克思和共产主义有太多的误解”。
“一到考试周就大段大段地背,学马克思主义真的有用吗?”面对课堂上的各种问题,张明明喜欢用学生们熟悉的事物来解析理论。她曾不失幽默地表示,“马克思被误解惯了,他和东邪黄药师一样没有解释。后者因为一身魏晋范儿,懒得向周遭小民解释;前者则因为离世得早,没来得及解释。”张明明认为,作为思政老师,很重要的一项使命,即通过课堂消除误解,还原一个真实、多彩的马克思,并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切实指导实践,而不是让学生只是通过简单的记忆和背诵去了解教科书中凝固的马克思。
为什么“霸道总裁”在青年之中如此流行?为什么“范跑跑”此等自私之人竟会有粉丝?为什么时代在发展,雷锋等英雄却一个个“倒下”……在采访过程中,张明明一一用与青年息息相关的事例,向记者演绎,在她的课堂上,马克思主义如何被“正确打开”。
中国石油大学青年教师、《混世魔王马克思》作者张明明接受中国青年网专访。 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炎良 摄
这个时代若“糟糕透顶” 你愿意穿越向何处
中国青年网:你眼中的马克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张明明:马克思出生于律师家庭,可以说在犹太人中处于社会的中上层,他不是“穷屌丝”,尽管也不是贵族,但家境富裕。这样一个人,如果按照原定的人生轨迹,我们可以想象,他或许会成为一名律师,或者当一个犹太拉比(老师与智者的象征)。但是他放弃了优越的生活,选择作为工人阶级的领袖,一辈子在物质生活上非常清贫,在这一点上,我非常非常敬佩马克思。
近日有一首rap很火,《马克思是个九零后》,里面对马克思的描述很贴切,“像叶孤舟行在山丘”“为真理争斗”“嫉恶如仇”……为取得火种拯救人类,不惜承受残忍惩罚的普罗米修斯,是马克思的偶像。马克思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他是一个伟大的领袖。
中国青年网:据了解,当年你在本科就读哲学专业,是因为接受了调剂。在以后的学业中,为什么主动选择继续研究这个相对冷门的专业?
张明明:从本科到博士,我的专业方向没有大的变化,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但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我只是纯粹把它当成知识来背诵,并没有意识到其实理论是能够解决社会问题的。
当资本主义文明遇到危机的时候,哲学家们试图建立一种新的逻辑体系用以解决旧的哲学危机,马克思却蹦出来告诉大家,从理论到理论,从体系出发解释现实这都是徒劳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付诸实践才能最终解决危机。这是马哲(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大的不同之处。
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后,它会帮你分析社会,认清现实。当满大街小白领节衣缩食为买一个LV包时,马克思告诉你,这就是“异化”,事物变成了外在的异己力量。人类创造了包本为装东西,最终却沦为成包的奴隶。当你辛苦加班出差,飞来飞去堪比空中小飞人,却发现还是马上买不起房,而翻手为云覆手雨的房地产商可以一夜进账过亿时,马克思告诉你,什么是资本,商业资本金融资本,它的利润又怎样得来……
中国青年网:你如何将马哲指导实践带进课堂?
张明明:“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在课堂上不能教条地讲授课本知识,而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小见大。
为什么现在如此流行《霸道总裁爱上我》这样的文章?我用阶级分析向学生们讲解缘由。今天我们的爱情没那么纯粹了,更多的是看物质,看社会出身、房子车子,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对现实产生了逃避和幻想。我们真正分析的时候会发现,是私有制造成了人的异化、爱情的异化。而马克思主义所要解决的,就是消除这种异化,让爱情恢复到它原来的样子。共产主义就是消灭私有制。
中国青年网:建国以来,“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号召曾经鼓励了好几代人,当下,却有部分网友将其当作一种身份的“自我调侃”。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张明明:我专门开了一节课讲共产主义,因为很多人对共产主义的误解非常深。我上课会问同学们,共产主义的“产”是什么?一些人甚至会认为共产主义就是一大二公、一清二白、高度平均、禁欲主义等等,其实不是,共产主义的“产”不是财产,而是生产资料,它是在生产方式上讲究共产。当你把共产主义想得越仔细,甚至具体化成“两栋别墅,一栋住人一栋喂猪”时,其实这已经成为了一种空想,那不是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种运动,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已设定好的完美社会。同时,共产主义也有社会矛盾,只不过它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扬弃,消灭了私有制,消灭了剥削,没有这些矛盾,但是肯定还会有新的社会矛盾。
网上很多“公知”大发消极言论,认为今天环境污染严重,腐败严重,社会分化严重,“这个时代糟糕透顶”,刻意误导,令青年悲观消极,有些言论是客观批评有些却是唯恐天下不乱。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客观描述我们所生活的时代,马克思曾说:“历史有时以退步的形式表现着进步”,当我们针砭时政时,要认识到这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莫奈的画作中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雾霾,封建社会却是没有雾霾的,雾霾也是历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我经常开玩笑问学生,你们一上网发现貌似现在如此糟糕,如果真能穿越,你们愿意穿越到1840年到今天为止的哪一天,学生一比较,和过去相比,觉得还是当下最好。
不是为了喷而喷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会抑郁
中国青年网:面对眼前的社会现实,一部分将“共产主义”过度理想化的人因此对信仰产生了怀疑。这个时代还需要马克思吗?
张明明:从1840年以后,今天的中国可以说是当时那些试图救亡图存的人最希望看到的一个状态,即国富民安。但同时,因为这个社会的快速发展,让很多问题以爆炸式的状态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的社会有很多的弊端,让一些人产生了消极的想法。所以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更需要马克思,我们要强调马克思,通过课堂、节目等多种形式,还原一个真实的马克思。社会意识实际上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如果觉得当下有不好的地方,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这种社会存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不会抑郁的。
中国青年网:如何理解“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会抑郁”?
张明明:青少年恰好处在一个热血沸腾、有批判思维和怀疑精神的时期,作为老师,应当去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共产主义和当下的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很重要,而非要求简单背诵。背诵不是坏事,当你不了解一个东西的时候,最早的学习方法可以是记忆。但不能一味照本宣科。有些学生“厌烦”马克思,不是马克思的问题,可能是我们教条式教育方式的问题。
同时,要提防一类现象。个别老师在课堂上不是引导青年的批判精神、怀疑精神,而是去迎合和利用这种精神,在课堂上用不恰当的语言把中国描述得很黑暗,让同学们觉得“老师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从而跟老师“同仇敌忾”,这实际上是对青少年的极不负责。
中国青年网: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的氛围浓厚吗?你希望学生在学完课程后,思维和行动产生什么改变?
张明明:不能觉得在青少年中,马克思主义没有市场。我经常会遇见这样的情况,我上一堂课,学生过来旁听,而后我再到其他班级上课,他们会从头到尾地跟着听课。根据我们的经验,一个班一百个人,倘若有十个人上完你这门课能够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一个老师就是成功的。如果这个班一半多的人上完这门课之后,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去继续学习、阅读他的书,对社会产生一个客观的全面的认识,这也是成功的。
我希望学生们上完马克思这门课,内心充满力量,不要成为一个“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而是要将理论和实践联合起来的,让理论去改变自己的生活。
针砭时弊你得找到根源,不能简单地为了喷而喷。例如,有学生感叹“社会道德风气不好”,但批一通没有任何作用。马克思批评社会的不公,他会从生产方式、经济关系着手,但永远不会站在道德主义者的角度感慨社会。
感慨的事情是文学家做的,他们会通过文学写作把这个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描述清楚。但是理论家更多的是寻找问题的根源,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马克思分析,这是因为社会生产方式出了问题。要怎么变好?只能从这个领域改变。
很多年前,雷锋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没有人质疑。时代在发展,雷锋等英雄却一个个受到质疑甚至“倒下”?因为社会生产方式变了。要分析,为何在一个时代,雷锋受到推崇,而在另外一个时代,“范跑跑”这样自私的人都有了粉丝?要寻找根源,形成行动力去改变这个根源。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就是要消灭私有制。
在哲学界,马克思实际上是一个非道德主义者,不是不道德,而是不单纯为了道德而道德。只有把社会存在改变了,人的道德水准才会随之改变。然而,如何让一个社会运动形成自觉?肯定要形成一个阶级,一个政党,才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