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人物

一位博士服务团成员的农村电商实践

2016-03-13 16:15:24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王聪聪

  3月5日,看到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城乡宽带网络全覆盖”、“推进农村电商工程”等内容,陈秋霖着实为网络将走进更多乡村而高兴。

  他是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副研究员,作为中组部、团中央选派的第十五批、第十六批博士服务团成员之一,2014年11月在内蒙古扎兰屯市挂职副市长,今年起又在呼伦贝尔市挂职政府副秘书长。他在当地推进电商工作的过程中深深感到“一根网线的力量”——正在连接中国乡村和全世界。

  “在中西部地区发展农村电商,政府前期一定要引导甚至主导。”在陈秋霖看来,农村电商发展缺网络、缺物流、缺氛围,但最缺的是人才,“有些地方,不仅‘孔雀’东南飞,甚至‘麻雀’都东南飞”。比如网络运营岗位要求有较高的创意、资源对接和分析能力,往往“一人难求”。而博士服务团的成员,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在理念引导和资源对接上下功夫。

  陈秋霖想出的一个办法是“请进来走出去”。他们选派了一批党政干部、企业人员和年轻人组成的农村电商带头人,去浙江遂昌、江苏睢宁等电商发达的地方学习、培训;又邀请了一些电商研究者、阿里巴巴讲师、实操专家来到扎兰屯市给全市科级以上干部和企业人员开座谈会和培训班。

  “理念改变先从改变领导、企业、年轻人开始,他们的积极性起来了,自己会想怎么往下做,也会带动更多人。”陈秋霖建起了十来个电商微信群,有创业群、渠道群、县长群……每天各种各样的交流信息“嘀嘀嘀”响个不停。

  贫困户张秀荣就在这样的资源对接中受益。2015年1月26日,陈秋霖邀请电商专家汪向东来到扎兰屯市开展讲座,在考察贫困群体情况时,他们觉得张秀荣的小作坊式黑木耳种植可以利用电商扩大规模,早日脱贫。

  后来,他们帮助张秀荣在友成基金会和淘宝网特色中国内蒙古馆支持下发起的内蒙古自治区首例众筹活动中,成功募集12.15万元,建起了300多平方米的吊袋大棚,并和几个贫困户一起注册成立“张大妈黑木耳专业合作社”和“一把木耳”牌商标。通过电商技术培训,“一把木耳”成功实现线上销售。前不久,张秀荣乐呵呵地告诉陈秋霖,“一年净收入3万多元”。不少邻居发现,张秀荣打工致残的小儿子,因为可以帮助家里做电商销售,比原来开朗多了。

  “农村电商归根结底要让农民受益,让当地产业出实效。”陈秋霖说,淘宝、京东等大平台主要做的是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更需要政府推动,“农产品千万不能靠低价位,因为不可持续。农民不挣钱,就不可能维持再生产。要真正提高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让老百姓愿意去做绿色的产品”。

  除了经济效益之外,农村电商还有一个重要意义是“互联网+农村”,“帮助农民了解世界、发展自己”。陈秋霖介绍,在团扎兰屯市委建立的青年创业孵化园里,50%的青年创业项目和电商相关。甚至有几位曾经在国企工作的年轻人辞职创业做起了电商,一些大学生陆续返乡成为“新农人”开始电商再造家乡之路。

  “哪怕失败了也应该尝试。”陈秋霖刚开展电商工作时,党政主要领导这样的支持让他信心十足。目前,入选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扎兰屯市正在探索把电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比如在社区试点电商时增加智慧图书馆、慈善超市等建设,前期由政府引导,后期政府逐渐退出,真正实现市场化运营,“电商加进服务功能,就是更加综合的一个抓手”。

  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和支持是陈秋霖最高兴的事。在一年服务期满后,因当地挽留,组织决定派他再服务一年。“博士、服务、团”,陈秋霖期待,未来在不同领域服务的博士,更加发挥抱团的作用,多做跨界交流资源共享,共同做一些事情更好地服务当地。

  据了解,自1999年以来,博士服务团工作已先后选派16批2426名博士到西部地区、革命老区和边疆民族地区服务锻炼,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