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社会

[挤进北京]北漂美甲女:从“农二代”到“城一代”,我有我的傲娇!

2015-10-29 15:31:45       作者:吕欣、白晨

  开篇的话: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每天吸引着全国甚至世界各地怀揣梦想的人前来寻找机会。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包括户籍人口及在京居住六个月以上的暂住人口)达2069.3万人,其中1297.5万人有北京户口,剩下的八百多万,人们习惯称他们为“北漂”。我们不知道当中有多少来自农村,但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推进,大量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开始到城市里生活。他们可能是卖菜人、送水工,也可能是美甲的小妹、建筑工地的大叔……带着不同的梦想、忍受着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孤独,他们挤进北京的大街小巷,挥洒着汗水,只希望在这儿成就自己人生的中国梦。他们中,有的已立住了脚根,有的仍在迷惘、仍在寻找。

  从今天起,中国乡村之声新媒体将在周末推出系列报道《挤进北京》。我们将记录这些从农村来的青年男女在北京上演的一幕幕奋斗的故事,记录他们在北京的泪水与欢笑。

  北漂美甲女:

  从“农二代”到“城一代”,我有我的傲娇!

  图/文:吕欣、白晨  

  三里屯的夜

  凌晨1点,北京三里屯,夜幕笼罩之下,正是这里最热闹的时候。张婷骑着摩托车,拖着一箱美甲用品,穿梭在人群与灯火中,就像九年前,她刚来北京时的样子。

  弥漫着酒精的空气里,遇到烦心事的职员走进酒吧,觥筹之间将伏特加一饮而尽;打扮时尚的服务员说着略显生疏的美式英语帮外国人点餐,旋即用家乡话通知后厨的同伴;到城里谋生的中年夫妻在路边支着煎饼摊,等待酒后胃空的人买上一个解馋。

  这时的三里屯,依然是九年前那个狂欢之地,来自各地的人们为成功而欢笑、为生存而挣扎。这时的张婷,依然束着长长的马尾辫、亭亭玉立,却不再是那个从河北农村刚刚进城的“80后”姑娘、对未来充满迷茫。

  如果没有来北京,深夜里的她或许早已睡下,以便第二天一早去厂里打工。而现在,她像一只小小鸟,习惯了自由穿梭在灯光璀璨的城市,为爱美的人们上门美甲。北京,这里有她的事业、她的小窝、她的梦想和眷恋。  

  接受采访的美甲女张婷

  1、“农村姑娘,凭什么就得嫁在农村、生活一世!”

  和很多“80后”的农村孩子一样,张婷的童年在广阔的田野里度过。在河北辛集一个叫彭六佐的村子里,父母守着几亩地,种着小麦和玉米,倒是没让张婷姐弟几个挨过饿。

  她排行老二,上有姐姐、下有弟弟。有人说“老大最顾家,老二不当家”,张婷从小就有股闯劲儿,想去外面看一看。在村子里,许多孩子初中一毕业就不再上学、外出工作,张婷也不例外。她的老家辛集有中国“皮都”之称,皮革生意历史悠久。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的民营企业快速崛起,投资、出口推动了经济迅速增长,辛集的皮革生意受到了较好的拉动。十多岁的张婷进入皮革厂,做了一名制衣工人。

  在每天机械化的操作之余,张婷最喜欢的娱乐生活就是看电视剧:“当年特别流行《还珠格格》,我每天看得可入迷了。”

  草莽出身的小燕子,一跃变成了众人疼爱的皇家格格、收获了动人的爱情,这个“东方灰姑娘”的故事深深打动着像张婷一样的年轻女孩。不过,现实总是不如想象中美好。一次,因为看剧看得太入迷,缝纫机的针一下穿破了张婷的手指。康复之后,这位坚强的姑娘继续投入到皮衣制作之中。日积月累的针线活,也让她小小年纪就患上了眼疾。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2006年。在农村的传统观念里,二十多岁还不成亲,就变成“老姑娘”了。张婷的父母想在村里给她说个婆家。她却并不愿意:“农村父母都希望女儿嫁在农村,这是老一辈村里人对婚姻的普遍期望,但我,不认同。”

  那时候,张婷有一个相好的男朋友,即将去北京参军。而张婷的父母不同意,不想让她离开家乡。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张婷做了一个决定——跟着心爱的人进京闯荡。

  “海可枯、石可烂、天可崩、地可裂,我们肩并着肩、手牵着手,踏遍天涯……”在《还珠格格》中,主人公冲破重重阻碍,仗剑走天涯。张婷所期望的,就是走出农村,去城里的世界闯一闯。“凭什么村里的女孩子就该一辈子待在农村?”

  2、“做美甲很有前途!女人,就要美美的。”

  初到北京,许多人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靠什么谋生。建筑工、服务员、保姆……这些大家脑海里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定位,在张婷看来,是公众对农民工或者说老一辈农民工的“刻板印象”。作为年轻人,她和姐妹们可不这么想。

  “我当时找工作比较顺利。有一些朋友是做美容、美甲的,就带我入行了。当然,我自己也非常感兴趣,姑娘都有爱美之心。给别人做出来个好看的指甲,都是一种美、一种成就。我是一个比较开放的人。选择什么,得看自己喜欢不喜欢。”

  刚来北京,张婷和朋友在三里屯租了一间房子,工作地点就在附近的一间美甲店。她每天学美甲要学到晚上9点,“觉得不算很晚,也没有之前在皮革厂那么累眼。其实我在2009年还做过一段时间的美容,但是太累了,就不做了。”

  在美甲行业,张婷算个老行家。打开她的美甲箱,各色的指甲油、各式的工具琳琅满目。戴起口罩、油画师般调好所需的颜色,在小小的指尖上灵活地勾勒出一幅幅闪亮的小风景,这时的张婷倒像是个艺术家。“以前都是用指甲油,2012年开始流行甲油胶,这是美甲行业的大事,算有个突破,挣钱也多了嘛。三里屯的很多家美甲店就火起来了。”  

  张婷为爱美的姑娘大显身手

  3、“每个月花一万多,钱都是自己打拼出来的。”

  2008年,张婷和男朋友领证“转正”,组建了自己的小家。2011年,她回老家生下了儿子,然后带着孩子回到了北京。如今,一家三口租住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附近。

  这两年,互联网行业渐渐兴起,张婷也跟着“互联网+”一把。她听朋友说,有上门服务的美甲机构,就毅然跳槽换了工作,来到一家基于互联网的美甲公司。“我也算是自由职业了,用手机和客户联系。虽然随叫随到,但如果把后台关掉,顾客找不到我、就不能预约我。孩子今年四岁,白天得有人管。这个工作在时间上比较自由。”  

  张婷拿出来的美甲颜色小样 琳琅满目

  张婷的上门美甲服务主要集中在下午和晚上,夜里最晚的时候,在顾客家做到凌晨一、两点。不过,既能照顾孩子,还能兼顾事业,张婷对自己现在的职业状态还算满意:“我们这行干好了其实很赚钱的。”

  丈夫是军人,她做美甲师,一家三口的小日子还算富足。张婷算了算:“我们一家三口现在一个月的花费是一万多元,差不多占家庭收入的一半,在北京的吃穿租房并不是大问题。我们的钱,都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

  来到北京,除了工作,更重要的还是自己的身体。张婷说:“原来在乡下没有医疗条件,到了北京才知道,自己因为以前做皮衣,落下了‘干眼症’,慢慢开始治疗。在大城市,见识的多了,心态自然不一样了,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和在农村完全不一样了。”

  4、“到了假期,就借辆车回家看看父母。”

  对于每一个在外打拼的游子来说,“回家”是一生永恒的话题。张婷回忆,离乡时的自己还很天真,一下决心就走了,没怎么顾着想家。最开始来北京的几年,张婷的工作很忙,回去的次数很少。她第一次回家,是离家一年多以后。当时,爸妈思念的泪光,让她久久不能忘记。

  越来越习惯北京生活节奏的张婷,也越来越来不及体味回家的感动。如今,她对家人的孝顺,就是常回家看看,带些钱给爸妈。“一有假期,我借上朋友的私家车,开车就回去了。”

  一路向南,穿过北京的中心城区,从大兴区开出、驶进河北,走高速路进入辛集,最后到村子里,300多公里并不难走,顺利的话,四个小时就能到。然而,从辛集到北京扎下根来,这条跨越城乡的道路,张婷走了九年。

  在这条路上,张婷的姐姐和弟弟,将自己的坐标定在了乡村老家,成为继承农民父母衣钵的“第二代”。张婷则把自己定位在了另一端的城市,成为家里在城市奋斗扎根的“第一代”,不再复制父母的老路。  

  夜幕将至 即将前往下一家进行美甲服务的张婷正在拖工具箱上摩托

  在张婷心里,自己的追求已经不同于留在乡下老家的姐姐和弟弟。但有一点永远不变,就是孝顺父母。“在北京打拼,回家看父母肯定是必要的,也不能让父母留在村里成了留守老人,得有人在身边。不过还好,家里有儿子。在农村,儿子是要管父母的。”

  如今,张婷也有了儿子要牵挂。而她的想法,和老一辈不一样:“我儿子以后结不结婚、找不找媳妇、生不生娃,我都不干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父母干涉多了没意义。”

  “摇号!”张婷夫妻俩短期内最大的目标就是买辆车,“在北京买车得摇号,可是中签率太低。现在就盼着老公能摇到号,在北京,还是有辆自己的车方便。”

  记者手记

  在大城市做自己喜欢的事,难吗?

  图/文:吕欣(实习记者)

  “在北京,生活压力这么大。你为什么依然选择来北京?”这是在北京打拼的人们最常听到,也最无奈的问题。  

  越来越繁华的北京城

  “挤进北京”系列的采访对象,虽然是出身于农村的北漂们,但他们的故事却能带给天下所有的北漂同样的心情。采访美甲女张婷的时候,她的举手投足给我一种双重感受——对北漂岁月的无奈和对生活在北京的从容。

  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每个选择北漂的人,既然选择来了,都会有他们打拼下去的理由。作为中国乡村之声的实习记者,我来北京的这段实习生活也算是同学们眼里的“小北漂”。但张婷得知我出身自城市家庭,立马和我说:“你们城里人和我们不一样。”

  或许,在从农村出身来大城市打工的人眼里,城里人在大城市奋斗会轻松很多:家庭压力小、不缺钱、学历好、有人脉……这似乎都是城里尤其是大城市的大学毕业生身上的闪光点。这些城里的大学生,还用得上“挤”进北京吗?

  然而,除了富二代,来自乡村和来自城市的人进京打拼,并不在于“挤进北京”和“走进北京”的差别。绝大多数外地的城里人选择来北京打拼,理由也绝不是凭自己的资本可以在北京活得比别人轻松。其实原因很简单,来到北京这个大舞台闯荡的所有人,无论来自城里还是乡下,都怀揣着来大城市做事的梦想。

  张婷是“80后”的“农二代”转向“城一代”的典例,而她最打动我的地方不是她的遭遇,是她因自己的心灵手巧,在北京碰上了喜爱的职业。她在做她喜欢做的事!这是多少北漂群体,不一定拥有的心灵体验。

  对于任何人而言,来大城市闯荡,若是没有一技之长或是人脉关系,又怎么能做成喜欢做的工作?要是不幸做了不爽的工作,那又如何真正地“既来之,则安之”?

  诚然,张婷的幸运因有她如今的老公,当时进京参军为她开路。但张婷的心灵手巧,又善于发现自己的追求,更多地成就了她的一技之长。无论之前做皮衣,还是做美容、做美甲、做纹绣,都是她手巧的天赋助她快速上手、学有所成。她并不停留在机械的工作上,而是发现自己的心,体会自己更想要去做什么。原来,她喜欢把满足别人对美的渴望,当成是自己最有成就感的事。这是张婷作为一位“80后”的“农二代”姑娘,带给北京这座城市最大的正能量。

  采访中的张婷除了表达她对美甲工作的热爱,也不断告诉我,美甲、纹绣一类关于“变美”的行业,赚钱的前景很好。从她的话语里,我读出了对她的职业乐观积极的心态,更带有一份对物质生活富足的追求。美丽与财富,谁又能不喜欢?

  由此,我不禁陷入深思。现在的年轻人常抱怨自己的专业是父母老师给选的,自己想学的是冷门,因为不好就业就没选。我读本科时候,有位老师曾对我们说:“去做你们喜欢的事、喜欢的工作,去想去的地方。试想,自己一睁开眼又要去做喜欢的事了,还有钱赚,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我的很多同学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不管它热门还是冷门,相信只要把喜欢的事情努力去做,这“功夫”就会“不负有心人”。

  但我不得不想说,张婷的收入情况或许比在名校学习过的学生就业所赚的要多,而且,并不是每一个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学自己喜欢的东西的人,都来自城市或是家庭富裕。那么,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和张婷一样,甚至并不一定如张婷幸运。  

  在天桥上看北京辽阔的马路

  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先要发现自己,自己究竟做什么做得起劲。做自己喜欢的事,最重要的,却是勇气。如果做一段时间,忽然发现没什么钱赚,那你还要不要继续坚守你的喜欢?就像谈恋爱一样,一直努力追逐的对象,到手发现有些意料之外的情况,你是会放弃还是继续坚守呢?

  如果这些问题你都想好了,那么你才是拥有最开放的人生态度。《周易》里有大家都知道的老话:天下同归而殊途。世界那么辽阔,大家各有各的选择,但终究会是同归。北漂人生活在同一个北京里,打拼不一样的梦,最终都是希望能在这里拥有收获,希望所有的辛苦和坚持不会白费。

  没有不辛苦的北漂,北漂不辛苦也就不算北漂。但你选择来了,至少说明你并不是要来这里虚度人生。北漂不易,但选择北漂,就但愿值得。我始终相信一位师兄曾对我说过的一句话:“这里没有谁最优秀,没有哪条路好走。但去做你想做的,并一直努力地去做,总有一天你想要的都会拥有。而这,就是北京的魔力。”  

  长安街上最适合哼起那句“北京欢迎你,为你开天辟地”

  城市的灵魂,是需要在这儿打拼的人们,用他们的精神赋予。

  来大城市做你想做的事儿。你,准备好了吗?

中国乡村之声
责任编辑:cw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