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6 06:13:26 作者: 王坎 李尧 冯慧文 郝君婷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昨天表示,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尹蔚民同时称,人社部将向社会公开延迟退休改革方案,通过小步慢走,每年推迟几个月,逐步推迟到合理的退休年龄。
今年以来,延迟退休不断地被提上议事日程。这项改革事关亿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难怪尹部长话音未落,话题就再次被舆论热炒。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医疗卫生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家实施延迟退休政策有其必然性。此举也将无可避免地延长大部分人的职业年限,客观上增加了劳动总时间,遭遇一定的质疑声音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少部分人对“延迟退休”存在着一些歪曲和误读,并通过网络平台进一步放大,将对政策实施造成影响。以下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四种观点,让我们来帮您分析分析误读在哪。
1. “退休平均年龄不到55岁”是胡说?企业女职工年满50岁退休、高危行业也可以早退
在很多人眼里,60岁退休已是常识,但事实是怎样呢?
据尹蔚民部长介绍,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8000多万退休人员,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他所说的“55岁”指的是普通企业职工,现行退休政策是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职工年满50周岁。
然而,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等其他有害健康工种,并在这类岗位工作达到规定年限的职工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即可退休。因此算上女职工和高危行业早退、病退的职工,企业职工“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并不奇怪。
但是,从现实情况看,55岁的平均退休年龄已经不符合我国国情。
据尹蔚民介绍,55岁的平均退休年龄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制定,基于当时我国人口50岁的预期寿命;而目前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已达70多岁,仍实行该政策,“显然是不合理的”。
而且,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现行55岁的平均退休年龄也比较早。据人民日报记者调查,美国、加拿大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67岁,德国、日本男女均为65岁。现在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2.1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5.5%,延迟退休有着充分的现实需要。
2. 延迟退休是因为养老经费捉襟见肘?养老金充足,增资也有新渠道
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养老金一直处于“亏空”状态,因此才出台了“延迟退休”政策作为“缓兵之计”。
其实,就养老金存量来说,我国养老基金收入连续增幅虽然低于支出增长速度,但仍在累计总结余上保持着盈余水平,养老金“亏空”一说并不能成立。人社部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职工养老保险当年结余0.3458亿元,累计结余3.06万亿元。
况且,按照国务院今年8月印发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养老基金“保值增值”投资渠道得到拓宽,除银行存款、购买国债还可参建国家重大项目,参股国有重点企业改制、投资股市等等,今后“以钱养钱”的方式将助力养老基金“不睡觉、多增收”。
此外,全国养老基金所属的“大池子”全国社保基金的来源也将多元化。今年3月,山东首开先河,将山东30%的省管国有资本划转到山东省社保基金理事会,成为社保资金的一部分。其实早在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经明确,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可见,社保基金的山东试点不是单兵作战,经验有望得到复制、推广。
3. 延迟退休导致老年人与青年人“抢饭碗”?二者并非“退一个补一个”的简单替代关系
老年人延迟退休就会跟青年人“抢饭碗”,这是很多人反对延迟退休的一条重要理由。
这部分人认为,我国每年离退休人员在600万人左右,一旦实施延迟退休,就会导致600万适龄就业人员找不到工作。这种判断看似有几分道理,实则有失偏颇。
这种判断无非是基于两个假设:第一,不同年龄层的劳动力是简单的相互替代关系;第二,整个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工作岗位是一定的,老年群体不“腾地儿”,就挤占了年轻人的就业机会。
但实际上,这两种假设都不成立。
首先,老年员工与年轻员工在工作技能、经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两种劳动力往往是互补关系,而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比如日常工作中的“传帮带”;其次,一个经济体的就业岗位也并非一成不变,就我国来说,按照人社部的数据,近几年每年大概新增工作岗位一千二百万左右,这也就是“在发展当中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的道理。
而且,延长退休不会抢青年人就业的“饭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退休人口和非退休人口在消费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
大家都明白,退休后个人收入和家庭收入都会下降,相应地,消费会随之下降。而退休所导致的消费需求下降,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抑制就业。反之则能够增加总消费需求,促进就业。
4. 国人工作时间长、强度大该早休?未来劳动强度降低、假期增多是趋势
早在2013年,中国人就被某国际调查机构评为“全球最勤奋”。最近,有媒体称,中国劳动者年均工作2000至2200小时,远远高于英国、美国以及素有“勤奋”美誉的日本等国家。
我们比别国工作时间长、强度大,不就应该早一点退休吗?听到人社部部长昨天再次提及延迟退休,不少网友都不理解。
我们都能感受到工作的压力和无奈,但是,有些情况也该提一下。的确,在有些一二线城市和部分体力劳动行业当中,超负荷工作比较普遍,让人身心俱疲想要早点退休。但是,随着科技水平、劳动者素质等的进步,劳动者劳动强度减小是必然趋势,有经济学家就指出,中国人工作时间的下降趋势已至少持续30年。
而且,我们一直抱怨的“工作时间长,休息时间少”其实正在逐步改善。建国以来我国全体公民的法定节假日从最初的7天,增加到10天,2007年又增加到11天。周末的天数也从单休变成了双休,今年8月国务院又下发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实行每周2.5天休息。更重要的是,“落实带薪休假”已经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未来推行延迟退休也不会一蹴而就,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昨天也说,方案将“小步慢走”,每年推迟几个月,逐步迟到合理的退休年龄。工作强度的降低和延迟退休的实施,这两个过程在同步推进的情况下,大家不必过于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