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9 14:58:54 作者:王逸群
央广网吉林10月9日消息(记者王逸群)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秋熟的农作物正在先后成熟。在东北,不少地方的农民已经迎来玉米的丰收,抢收和入库,成为当地农忙的主旋律。然而在吉林德惠市隽兴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150多农户、8000亩土地今秋收获的玉米,却遭遇尴尬。由于合作社的粮库被他人占据,刚刚收上来的数千吨玉米无处存放,部分玉米只能堆在粮库门口的马路上。几千吨粮食为何“流落街头”?后续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隽兴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德惠市经济开发区周家村隽家屯,社长隽洪兴告诉记者,几年前他成立了该合作社,目前已经有养殖业、有机肥等产业。在周家村附近流转了数千亩土地,涉及到周围3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700多户农民。因为农户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后,大量的粮食无法存放,他们便开始筹建粮库,将入社农民的粮食统一收储。
但是村民王大姐告诉记者,今年秋收开始之后,他们将打好的粮食送到仓库门口,却送不进不去了。
王大姐说,车到门口了,不让进,说粮库被占了。
该合作社社长隽洪兴给记者算了笔账:他们合作社一共有500多公顷玉米地,按照一公顷打10吨玉米,500公顷就有将近5000吨的玉米等待入库。
隽洪兴表示,当初做粮食仓储基地这一项目得到了德惠市政府的支持,特批了近5万平米的土地。但是去年因为建粮库贷款跟不上,他不得不用民间借贷的方式缓解危机。
去年8月,隽洪兴先后向德惠市一位姓仇的先生分十几笔,共借款1000多万元用于建设粮库,每月利息高达10%。隽洪兴说,这笔钱虽然属于高利贷,但当时仇某承诺,可以帮他向银行办理贷款,如此一来,这些借款仅仅是临时周转之用,时间不会很长。
隽洪兴没有想到的是,直到粮库建成,银行的贷款也没有办下来,而1000多万的高利贷欠款随着利滚利,已经翻了数倍。眼看窟窿无法补上,仇某要求,用粮库的所有权抵消欠款。
隽洪兴说,当时建设粮食仓储基地,买农机具。当时向一个朋友借钱,朋友说能帮自己把贷款还上,借了不到1000万,一毛钱的利息。朋友说吉林省担保公司有他家亲戚,后来借了之后,贷款没贷下来,他们当时就把粮库占了。
隽洪兴称,因为贷款迟迟下不来,也无法偿还这笔借款,在仇某的要求下,他分别与对方签订了抵押贷款合同和多份的借款合同,承诺如果不在2015年1月前还款,隽洪兴自愿将合作社粮食仓储基地及土地上一切建筑物所有权无任何条件归对方所有。
今年4月份以来,由于双方多次协商未果,仇某一直没有把粮库腾迁出来,导致粮库内很多农户的粮食无法过秤,无法给农民兑现粮款;而外面的粮食也送不进来,被逼无奈合作社成员只好将玉米卸到马路上。村民王大姐抱怨说,看着马路上的玉米,她们很心疼。
然而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粮库被占的身后,并非一起简单的民间借贷纠纷。一位不愿具名的合作社农户告诉记者,当初他们入社的时候,合作社资产属于每一位入社成员,不是某一个人的。而隽洪兴社长只是负责人,因此无权将合作社资产抵押给他人或者抵债。即使抵押或者抵债,也得由合作社入社成员集体表决才能生效。
有农户还表示,他们之间的债务纠纷应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不能通过“非法手段”抢占合作社的粮食收储基地。那么仇某占据了隽兴合作社储粮仓库的事情是否合法呢?截至发稿,记者多方联系借款人仇某,没有成功。而此前仇某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认为只是履行合同,按合同办事,并非抢占粮库。截至目前,记者多方联系借款人仇某,没有成功。
中国建设管理与房地产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才亮分析,隽洪兴和仇某签订的抵押合同不具备法律效力。
王才亮介绍说,建设粮仓的土地是公益事业用地,只能是划拨,建成的粮仓,如果要卖或者抵债的话,要报国资委以及国土部门批准。因为依照土地用途限制的有关规定,土地上建设的是粮仓,只能用于收粮。属于公共利益,不能转给别人的,要转就必须加上土地出让金。所以讲这个抵押合同就是无效的。
为了要回粮库,隽洪兴最终将仇某告上了法庭,德惠市人民法院已经于9月18日受理了此案。
记者联系到了德惠市人民法院副院长赵喜毛,对方表示,目前案件已经转到业务庭。
而针对隽洪兴欠款一事,目前仇某已经将隽洪兴起诉到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目前等待法院判决。
双方的纠纷迟迟不能解决,粮食迟迟不能入库,如果遇到极端天气,收回的粮食将有霉变可能。问题该怎么解决?当地农业部门是否有必要出面协调?为了了解有关情况,记者反复致电德惠市粮食局办公电话,但是无人接听。
按照吉林省粮食局网站公布的“全省秋粮收购期间群众举报电话”,记者给负责德惠市秋粮收购的负责人张立明致电,但是对方表示由于机构调整,他现已不负责具体问题,且不了解有关事宜,建议记者向德惠市粮食局副局长宋再武咨询。
而记者多次致电宋再武电话并且短信联系对方,截止到发稿前,对方也尚未回应。
对于上千亩粮食无法进入粮库的现状,合作社社长隽洪兴最后感叹说:步子迈得有点儿大。
隽洪兴表示:那几年确实做得挺好,当时国家号召土地流转,自己从2010年就开始搞土地流转,后来步子一下迈的大了,固定资产投入的过快。加上国家贷款也跟不上,所以就着急走了民间借贷的路。去年步子迈大了,农民也不懂得经营,就变成了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