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社会

“现在村里啥都有,换到城里我都不住!”

——辽宁盘锦建设宜居乡村见闻

2016-05-19 20:57:34       来源: 新华社    作者:徐健童 张逸飞

  82岁的杨洪生住在辽宁盘锦的一座小山村,近两年,他主动申请做卫生监督员,每天都会来到村里新修的小广场上转悠。“现在村子里自来水、煤气都有了,环境还这么美,换到城里我都不住!”老人笑呵呵地说。

  据介绍,杨洪生负责卫生监督的区块是小广场和老年活动室,每天保证这两个区域干净整洁无杂物是老人心里最重要的事。他说,看着周围环境美了,自己心里也特别敞亮。

  2014年以来,辽宁省盘锦市大力推进宜居乡村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在各级组织和不少像杨洪生一样的卫生监督员的共同努力下,农村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杨洪生所住的田家镇大堡子村通过近两年的建设,实现了每家每户24小时自来水供应、天然气入户,村口还开起了超市和大众浴池。“我们还找来了画师,在每家每户的院墙上结合我们本地的历史,画上了美丽的壁画。”大堡子村副主任杨立告诉记者,大堡子村里的壁画面积达到了5374平方米。

  在榆树镇曾家村的院墙上,记者看到了一幅幅壁画格外引人注目。这些五彩斑斓的壁画用中国画、版画、剪纸画等不同形式,以中国梦和精神文明创建为主题,生动描绘出绚丽多彩的新农村生活,重点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伦理道德和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俨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盘锦市大洼县榆树镇文化站站长王继芳告诉记者,在曾家村村支部的道路两侧,廉政文化宣传画最受村民们的欢迎。“我们当时设计稿就设计了60多幅,都是以反腐倡廉为题材,宣传群众参与反腐斗争的。大家都很喜欢,最后所有的设计稿都用上了。”王继芳说。

  通过开展宜居乡村建设,盘锦农村面貌在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也让农民的生活理念和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在2015年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村民义务献工人次达36.8万。优美的农村环境也刺激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近两年,盘锦市还涌现出了唐家镇北窑村大唐骊珠葡萄园、赵圈河镇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盘山县鼎翔旅游区、王家镇七彩庄园等一批乡村特色产业园区及旅游区。

  “盘锦市将宜居乡村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已初步形成宜居乡村建设与农民增收致富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盘锦市宜居乡村建设办公室主任李之栋说。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