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社会

京津冀医疗协作问题多 亟待打通“肠梗阻”

2016-01-12 23:37:11       来源: 新华社    作者:李亚红

  记者在北京、天津、河北采访发现,三地在合作办院、医院托管、专科合作等方面效果逐步显现。然而,让三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负责人挠头的是,地区间医保报销、医疗价格等政策“高低不等”,医疗机构跨省市合作权责利不对等,医疗协作主要靠政策推动而未形成内生动力,这些成为制约三地深度协同发展的障碍。

  协作

  “进京看病”艰难,很多京外患者深有感触。北京有60多家三级医院,近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每年门急诊量在2亿人次左右,其中河北每年有700万人次赶赴北京就医。让患者留在当地就医,可说是医疗协同发展的目的。一年多来,北京大型医院与津冀两地医院通过合作办院、托管医院、专科合作等输出优质医疗资源,帮助河北、天津医院。

  河北燕达医院位于三河市燕郊,与北京隔潮白河相望。这家医院规模大、设备高端。然而患者寥寥,其主要原因是缺少优质医生。张家口市卫生计生委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张家口市参保人员到北京住院总人数2.5万,住院报销费用2.2亿元。据了解,当地最大的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没有设立神经内外科。北京朝阳医院和北京天坛医院分别与燕达医院、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合作办医院。

  北京朝阳医院有40多名医务骨干人员在燕达医院从事医政管理、出诊和临床教学。燕达医院的医疗院长、医疗副院长、医务部主任等岗位由朝阳医院专家担任。合作一年多来,燕达医院门诊量比一年前增长181%。

  天坛医院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合作建立北京天坛医院(张家口)脑科中心,吸引张家口、内蒙古等地神经科患者前往就诊。

  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等4家三甲医院与张家口市5家医院合作办医院。

  北京儿童医院托管河北小医院。“2014年北京儿童医院门诊量330多万人次,住院就医7万余人次,约60%来自京外地区,其中河北患儿居首位。”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说。2015年5月,北京儿童医院托管河北保定市儿童医院,委派专家任业务副院长,同时,专家前往保定出诊、手术。据保定市卫计委主任张晓梅介绍,此次管理期为10年。实施托管后,保定市儿童医院的国有公办性质、资产归属、独立法人、财政拨款渠道、职工身份等保持不变。

  此外,“北京10多家市属医院与津冀两地30多家医院开展个性化医疗合作项目。”北京市医管局局长于鲁明说,“北京宣武医院与天津市西青医院、沧州市中心医院的个性化项目合作,主要是医院科室间的合作,包括专家定期前往坐诊、开展手术等。”

  “与北京医院合作,最明显的变化,即过去很多做不了的项目现在能开展了。”河北大厂县中医院院长马青山说,“医院与积水潭医院骨科合作后,目前可开展全髋置换、膝关节置换手术。”

  欠缺

  河北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张绍廉认为,京冀医疗机构间开展个性化项目合作的不少,但共建共管、整体托管等深度合作偏少。三地协同发展存在人员外迁难,医保报销政策、医疗服务价格“高低不等”,跨省市合作医疗机构权责利不对等,当前协作主要靠政策推动等问题。河北张家口一家医院负责人坦言,协作尚未形成密切的利益共同体。

  天津、河北卫生行政部门、医院负责人最为担心的是,三地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缺总体长远规划,主要靠政策推动甚至“熟人关系”。

  记者采访了解到,三地医疗卫生协同最终达到什么目标、如何合作、疏解出的医疗资源如何布局等缺乏统一规划。有时候,这种合作甚至形成“人情合作”,比如,三地的个性化医疗项目合作,通常是医院间医生认识后,凭个人关系在合作。

  受访人士提出,要填平三地的医疗政策存在的“沟壑”,政策对接才能便于协作开展;同时,要让合作各方能从中获益,才能使“政策推动疏解”变为积极主动对外寻求合作。

  北京、河北卫生行政部门、医院负责人建议,应对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制定统一的区域规划,引导医疗合作有序进行。同时,出台激励制度调动京津优质资源向河北流动。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