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财经

中央交上海10项改革试点任务持续推进,全面深改红利正显现

2016-07-15 10:51:06       来源: 新华网    作者:姜微、叶锋、何欣荣

  

  今年上半年,中央交给上海的自贸区建设、科创中心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地方群团改革等10项改革试点任务持续推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一项项创新举措在上海落地生根。  澎湃资料图

  新华网上海7月14日报道,卡了多年脖子的核心科技迎来突破、“证照分离”试点大大缓解企业办证难、执法一线的公务员打破职业“天花板”……作为改革高地的上海,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中,一项项创新举措落地生根,制度红利加速释放,改革效应日渐凸显。

  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只争朝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表示,中央交给上海的各项改革试点任务十分明确,必须始终保持改革定力,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难点瓶颈,敢于担当、勇于突破,通过改革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更大范围推进,更深层次突破

  改革贵在行动、重在落实。今年上半年,中央交给上海的自贸区建设、科创中心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地方群团改革等10项改革试点任务持续推进,全市上下呈现抓改革落实的生动局面。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有一项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成果,可用于某种肿瘤的早期筛查。而要实现产业化,必须闯过验证改进、小试中试、部门报批等层层环节,耗钱、耗时、耗信心。

  关键时刻有了及时雨。新成立的上海露台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发起了“分子诊断平台”项目,并获得天使投资,有望大幅降低这一成果的转化成本——补上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突出短板,上海正在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格局。

  成果转化只是上海突破体制机制瓶颈、加快建设科创中心的一个注脚。上海去年5月出台的加快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22条意见及9个配套文件,今年以来全力抓落实、抓推进:多领域行政审批改革大刀阔斧,跨部门的财政科技项目统筹决策和联动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包括上海光源二期等在内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初现雏形。

  向着难点进,朝着深处改,推动改革举措早落地、见实效。今年以来,承担诸多改革试点任务的上海,全面深改的红利正跃然而出。

  在全国率先试点的上海自贸区,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显现。今年前5个月,实到外资、对外直接投资中方投资额分别为29.3亿美元和128亿美元,占全市比重分别超过四成和七成。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先后获批实施,上半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35.2%。

  牵动千家万户的教育综改、高考综改试点,今年以来也屡有突破:初步构建起基于科学规划的教育统筹机制,城乡教育一体化、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再上新台阶;高考招生录取,以往的“独木桥”正变为分类招生的“立交桥”。

  群团改革率先启动后,工青妇等内设机构精简幅度逾25%,已初步建立起机关小、基层强、覆盖全的组织体系。趁热打铁,上海新近又启动面向9家群团组织的第二批改革试点,分类管理、精准施策。

  全力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落地见效:企业社保费率下调2.5个百分点,预计今年全年为企业减负约133亿元;宝钢不锈钢2500立方米高炉和碳钢相关产线停产,预计全年减少钢产量250万吨;上半年,上海还启动实施“三高一低”企业调整项目716项;今年前5月,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新增长点持续发力,推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总产值由跌转增,增幅高于工业增速5.2个百分点。

  “上海的全面深改,就是要在更广领域内、更深程度上,实现改革开放的新突破,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说。

  系统集成,同向发力

  创业者申办企业,以前要到政府部门办理各类许可证,一等就是两三周;改革后,只要企业作出场所、人员、规范等相关承诺,可当场办理许可证。

  浦东新区承担的“证照分离”改革试点,自今年4月1日以来,已按照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告知承诺等五种方式,对116个事项进行改革试验,涉及的104个行业、领域和市场,“能分离的证都分离出去”,大大缓解企业“办证难”。

  企业方便了,事中事后监管如何跟上,风险管控如何进行?浦东新区审改办负责人说,这需要政府部门之间监管信息的互联共享,最终探索形成诚信管理、分类监管、风险监管、联合惩戒、社会监督“五位一体”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上海的探索表明:当下的改革已不是单兵突进,各项改革需要互动配套,打好“组合拳”,使各项措施同向发力。审批松了,监管得紧;一个部门牵头改革,多个部门密切跟进。“比如,前置审批改为事中事后监管,社会诚信和征信机制就必须跟上,这就是系统集成的理念。”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说,

  改革系统集成,关键靠制度创新。一年前,上海在干部管理上“放大招”,率先提出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这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要改革,也是为各项改革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和环境支撑。上海的先行先试,为更大范围内的复制推广提供了经验。

  改革力度越大,支持保障力度越大。上海市委副书记应勇说,要积极稳妥推进,把握好节奏,加强统筹衔接。要上下联动推进,横向协同配合,保障落实到位。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

  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今年,上海把“补短板”列为市委“一号课题”。在继续推进各项改革任务中,聚焦难点瓶颈,着力消除改革落实“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等问题。譬如,在社会治理改革创新中有的放矢,将人力、财力、权力全面向基层倾斜,各街镇、村居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得到全面增强。

  闵行区许浦村曾是远近闻名的“城中村”。半年多来,一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攻坚战在这里打响,基本拆除违法建筑57万平方米,关闭各类非法生产经营企业256家,清退非法居住人员1.3万人。原先那个小桥流水的江南村落又回来了。“现在,很多村里想干的事情都能干成了。”许浦村支书钱国忠说,改革增强了基层的战斗力,归根结底还是让老百姓受益。

  业已在全市推开的“四合一”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今年上半年再获突破,初步构建了贯穿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管、执法、技术支撑相衔接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监管得到加强,民众“舌尖”、出行等生产生活的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针对一线执法队伍职业细分不足、职业通道狭窄、收入偏低等问题,今年来,上海瞄准城管执法与市场监管两支队伍,在全国率先启动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分类管理试点。半年的改革已立竿见影,原来无法晋升的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增加了10余个职务层级,收入也一举打破“天花板”。7月起,上海已将这项改革从试点的3个区扩大到全市。

  国资国企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在加快提升国企创新能力的同时,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试点,也将使更多的职工分享改革收益。

  “改革关乎民生、连接民心。”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说,要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善于在复杂环境中把握大势,敢于在严峻挑战中抢抓机遇,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新局面。(原文标题为:披坚执锐 落地生根——上海全面深改勇争先)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蒋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