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双百"案例

“互联网+”优秀案例:用得起、用得好打造物联网水产养殖一流平台

2016-09-18 15:11:34       来源:    作者: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一、基本情况

  江苏中农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50万元。公司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主要从事基于农业物联网智能感知控制系统集成应用,重点在水产养殖、畜禽养殖、设施园艺、大田种植、水利灌溉、生态环境等领域开展农业技术、传感技术、测控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集成应用。公司致力成为全国技术最领先、规模最大的农业物联网高新技术企业,现有研发人员30多名,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20多个;获得省部级二等奖4项、公司先后投入1千多万用于水产养殖物联网建设,开展农业物联网项目示范应用,研发成果已在全国诸多省市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公司自成立以来,得到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科技部、江苏省农委、科技厅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先后获批“江苏省水产养殖智能控制技术标准化示范基地”“江苏省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国家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先后承担“江苏省农业物联网示范项目”“国家信息化建设工程项目”。2013年获批“江苏省(中农)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2015年被认定为“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公司研发产品进入市场后,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广大用户的好评和欢迎。为了加快创新,2013年公司研发投入达38.21万元,占公司销售收入4.1;201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50.20万元,占公司销售收入4.8%;2015年公司研发投入达82.10万元,占公司销售收入5.21%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针对我国传统水产养殖生产效率低,养殖风险大、劳动强度高、水体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围绕水产养殖的实际需求,开展了水产养殖环境感知、自动饲喂控制、智能处理调控、智能监控、水产养殖物联网大数据服务平台等关键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与示范。

  (一)坚持市场主导,创新推广机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水产养殖的实际需求和养殖户经济承受能力,进行水产养殖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的功能设计和设备开发,将市场推广应用的效果作为检验系统的主要标准。针对系统维护任务重、成本高的问题,立足当地资源,成立合作社。针对河蟹销售的80%是通过水产批发市场进行的特点,我们积极联系水产流通协会市场分会,打开了上海铜川路市场的销售渠道,帮助农户销售近500万元,积极参加2015年11月举行的“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进一步助推“宜兴大闸蟹”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制定应用标准,加强培训指导。为规范水产养殖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的发展,促进技术参数、设备材料、应用环境等方面的有效衔接,积极推动各示范点制定系统应用技术规范,为相关行业标准和地方出台打下基础。经过积极争取,公司参与农业行业标准《水产养殖溶解氧智能监控设备标准》、江苏省地方标准《中华绒螯蟹智能养殖操作规程》标准的制定,为推动水产养殖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的产业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聘请上海海洋大学成永旭教授进行河蟹生态养殖的培训。聘请中国农大李道亮教授进行水产物联网技术的培训。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了水产养殖物联网知识、河蟹疾病远程诊断、质量追溯数据电子录入、河蟹营销电子商务等一系列培训活动。在培训中,养殖户们学习气氛浓烈,就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向专家讨教。公司还将系统编印成养殖户“看得懂、信得过、用得上”的宣传材料,促进了系统的规范应用和技术普及。

  三)拓展智能服务,构建产业联盟。为扩大池塘养殖智能监控系统的应用范围,引导和拓展市场需求,积极挖掘系统的信息、用户、平台资源,开发了精准投喂、远程诊断、质量追溯等智能服务功能,为水产养殖智慧服务打下了基础。2016年3月,公司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全国60多个相关科研院所、院校、推广机构、企业,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中国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力推动了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平台进一步升级。

  三、经验效果

  1. 国内率先组织制定了水产养殖物联网相关标准2项(农业行业标准1项、江苏省标准1项),为促进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规范应用打下了基础。

  2.申请国家专利16项、受理专利8项,授权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2项,公开发表文章2篇,项目研发“水产养殖物联网关键技术与设备”获江苏省2014年科学技术二等奖;项目成果经2016年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的成果评价。

  3. 项目技术转化开发的水产智能监控相关系统和设备,通过江苏省农机鉴定站的农机推广鉴定,列入江苏省2013-2015年与2016-2018年农机补贴目录,开创了全国农业信息化设备补贴的先河,促进了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4. 构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核心、以公共推广平台为支撑,“政、产、学、研、推、用”六位一体的技术创新协作体系和产业化发展配套体系,促进了国内首个中国渔业物联网和大数据产业联盟的建立,促进了水产养殖物联网的产业化进程。

  5.经济效益,持续增长。2013-2015年,产品在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宁夏、云南、新疆等20个省份(区)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6.生态效益,实现了养殖节能减排。通过优化推进精细化养殖,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水、电等养殖能耗,减少了养殖废水排放,形成了集约高效、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的现代养殖模式。精细投喂减少了饲料浪费,防止了水质恶化,减少了养殖病害和用药,改善了养殖水体环境,保障了农村水域的生态环境安全。

  7.社会效益,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大幅降低了养殖者劳动强度,使传统辛苦养殖变为幸福养殖,提升了养殖农民生活幸福指数;能促进农村新业态的形成。系统推广应用带动了智能监控设备、增氧投饲设备、运维服务发展,促进了农村电商等新的业态形成,吸引了青年农民回乡从事养殖生产经营。

  8. “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广,是农业信息化的重大突破,其以新技术、高可靠、低成本、易操作等优势,占领农业信息化市场,通过互联网+农业,必将对传统农业产生颠覆式的改变,对农业现代化将带来革命性的推动。

  9.成效显著,各方反应客观公正。公司研发生产的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和产品进入市场以后,受到社会大量的密切关注。尤其是全国各地用户普遍反映公司产品不仅技术领先、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而且,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约了生产成本。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相关专家教授对公司技术和产品也十分推崇,并列为深入研究课题。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白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