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1 11:01:03 来源: 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龙通平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村改厕工作,今年7月在吉林延边考察时,明确提出要来次“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并指出基本公共服务要更多向农村倾斜,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农村改厕对于改善农村人居卫生环境,优化农村投资和旅游条件,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缺少了农户家庭的小康,小康农村就是空中楼阁;而要建设农户小康家庭,厕所必须“革命”。从这个角度看,“厕所革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的一项“关键工程”。
改厕是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强调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要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而农村不卫生的传统旱厕,与美丽乡村和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越来越不合拍,“百米臭熏天,路过捏鼻尖,进去踮脚走,一鼓作气完。”很多生活在高楼大厦中的城里人,本来对农村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和惊奇,可是一迈进农家旱厕,对农村生活的美好印象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更有甚者,有的乡村没有建设公共厕所,随地便溺者大有人在,如此不文明现象,任绿水青山再美,群众生活再纯朴也不能称其为美丽。要改变这些状况,就必须来个“厕所革命”,彻底解决“如厕难、排污难,垃圾粪便处理难”的“三难”问题,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同时,以环境影响人、以环境教化人,帮助群众改变不良卫生习惯,让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广大农村群众的自觉行为。
改厕是农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保障。研究表明,粪便中含有多种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病原体,严重威胁人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全球因缺乏厕所等基本卫生设施引发肠道疾病,每年造成约150万未满5岁的儿童死亡。而我国农村流行的传染病大多数也是肠道疾病,农村改厕通过对粪便实施无害化处理,可以有效杀灭粪便中的细菌和寄生虫卵,减少蚊蝇孳生,实现了从源头上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流行。国家卫计委2009年至2011年医改农村改厕项目综合效益评估显示,项目地区“粪-口”传播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由37.5/10万降至22.2/10万,其中痢疾、伤寒和甲肝发病人数分别下降35.2%、25.1%和37.3%。特别是在血吸虫病疫区,建设卫生厕所已成为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农村改厕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改厕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关键环节。“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粪便是农作物生产宝贵的肥料资源,可为农作物提供丰富的有机养分。但是,目前由于制度层面缺乏必要规范和扶持引导,导致大量粪便等废弃物没有得到科学处理和合理利用,随意排放,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长期过度依赖化肥,许多地区的农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有机质减少、地力下降等情况,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不少地方化肥投入的增加甚至不能再对作物增产有更多贡献。可以说,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已迫在眉睫。目前,农业系统正在大力实施“一控、两减、三基本”行动,以治理农村污染,其中处理利用畜禽粪污和减少化肥施用量是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认为,实现农村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也是其中应有之题。农村改厕与沼气池建设、改厨、改圈相结合,实现了粪便、秸秆、有机垃圾等农村主要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有效降低了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清洁了家园、田园、水源,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实现了粪污变废为宝,是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