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从“服务无市场”到“农民上门等”

——四川成都温江区开志农机合作社发展经验与启示

2015-10-26 16:26:30       来源: 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鲜开志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开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于2010年6月由7人发起成立,位于温江区金马镇兴元村13组。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走出了一条集机育秧、机耕、机插、机防、机收于一体的新型农机服务新路子,目前合作社成员达到50人,拥有各类农机具98台(套),固定资产总额已突破900万元;年作业量达7万亩以上,年经营收入达450万元以上,成员从合作社获利5万元/人以上,高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30%以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基本情况

  开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于2010年6月由鲜开志等7人发起成立,位于温江区金马镇兴元村13组。目前,合作社成员达到50人,拥有各类农机具98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16台、联合收割机8台、乘坐式插秧机18台、农用运输车5辆,以及其他配套农机具;办公用房2间、简易农机库700㎡、维修车间60㎡、油料配件库房800㎡、停车场1200㎡,固定资产总额已突破900万元;年作业量达7万亩以上,年经营收入达450万元以上,成员从合作社获利5万元/人以上,高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30%以上。

  突出一个“新”,奠定农机服务基础

  坚持引进新机具。拥有先进的农机具就能优先占有市场。合作社坚持引进、试验、推广国内先进农机具,率先在成都市范围内试验推广油菜联合收割机、久保田、洋马、景观等新机具。2014年,合作社立足花木产业发展,引进、试验、示范航空植保飞机,切实解决花木“面大难防”和“树高难防”的实际困难;引进和推广花木起挖机、花木装载机,满足大型花木在起挖和装卸的实际需求;立足有机大蒜生产管理,引进、推广大蒜收获机,切实为温江区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坚持培养人才。先后组织200余人次参加省、市、区、镇各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组织的技术和业务知识专题培训,拥有了驾驶(操作)、保养维护、维修、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优秀人才。合作社取得农机驾驶(操作)证的有26人、保养维护证书的有30人、农机具维修证的有30人、市级农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的有7人、国家级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证的有3人,为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坚持机具升级改造。合作社引进了3台山东生产的开沟机,实际作业中与田块操作不相适应,出现了机器闲置无市场、无效益的现象。合作社技术骨干们经过多次的试验、修改和完善,开沟机的开沟宽度、深度正好适合花木田地开沟的实际需要,改造升级后的开沟机从“闲机”一下就变成了“忙机”,不但解决了温江区花农开沟的困难,周边区县的花农闻讯纷纷“上门等机”。开沟机从最初的“无市场”变成了“抢手货”,年作业量达到4000亩以上,仅此一项就能为合作社实现近20万的收入。合作社将为开沟机的改造升级申请专利,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坚持一个“实”,确保农机服务质量

  拓宽跨区作业服务半径。机耕和机插秧作业服务遍及郫县、双流等成都市范围内的各个区县以及仁寿县、眉山市等地市州,机收作业除涉及成都市范围外,还远赴西昌、广东、广西、陕西、河南等省市,机收作物涵盖水稻、小麦、大麦、油菜、高粱、大豆等。在机收作业过程中,先行先试,在崇州市首开先河尝试用油菜收割机收获高粱并取得成功。合作社每年派出参与跨区作业的收割机在外作业时间长达250天以上,作业量达到12000亩以上,作业收入达到90余万元。

  探索“链条式”服务方式。随着土地综合整治和规模经营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种植方式已不适应规模经营的需要,合作社大胆探索尝试“链条式”服务方式,即:土地股份合作社只管出钱和出田,农机服务合作社提供从育秧、机耕、机播、机防、机收和晾晒各个环节服务,一环扣一环形似链条,实现了农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既解决了 “无人种田”的问题,又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保障,同时,还节约了生产成本,100亩地原来需要数十人参与生产管理,人工费高,全程委托农机合作社后,只需5-6人就能完成100亩地的生产管理。截至目前,与农机合作社达成常年服务合作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有6家,服务面积达到3000亩,服务收入达到135万元以上。

  尝试“机农合一”循环经济模式。所谓“机”即:农业机械化,所谓“农”即:种养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合作社经过前期摸索发展,意识到不能再局限于“单一”的农机服务,拥有自己的粮油基地、走“机农合一”的路子这个理念在合作社中达成了共识。2012年底,合作社在崇州市规模连片流转土地700余亩,在土地上配套修建畜禽养殖用房,引进沼渣沼液抽排机7台,尝试走集农机服务、粮油种植、畜禽养殖为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经过近一年的摸索和尝试,“机农合一”循环经济模式基本获得成功,实现了粮油生产管理和畜禽生物肥循环利用全程机械化,走出了一条标准化作业和集约化经营的新路子。2012年,大春收获水稻250余吨,销售收入70余万元,出栏生猪200头,销售收入40余万元。尝到甜头的合作社于2013年继续在崇州市流转土地达1600余亩,2014年在温江区流转300余亩土地,截至目前,合作社的“机农合一”基地面积已达2000亩。

  固守一个“严”,强化农机服务管理

  完善内部管理。在管理上,坚持规范化管理,合作社的办公用房、车库、维修车间、油料库房等必须分离,并配齐办公设施和常用维修设备与工具,设立机械台账和维修记录,建立健全作业合同、作业档案,并指定专人管理。在制度上,制定行之有效的合作社章程、安全生产、机务管理、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使合作社运作有章可循。在经营上,制定机具操作规范和作业标准,要求机手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作业标准进行作业,切实维护服务对象的利益。在奖惩上,合作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为合作社发展作出贡献的成员实行奖励,几年来,已有4人对合作社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而受到奖励;在进出上,合作社按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建立畅通的进出机制。

  科学合理分配利益。对于带机入股的成员实行“一独立、六统一”的运行机制,“一独立”即实行单机核算,由机具所有人自负盈亏,多劳多得;“六统一”即统一业务联系、统一作业质量标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配件供应、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签订作业服务合同。对于由合作社成员共同出资购买的机具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作业、统一核算,利益按投资比例共同分配。

  几点启示

  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开志农机合作社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禁锢于传统农业,而是放眼区域内的主导产业发展。升级改造开沟机和引进航空植保飞机、花木起挖机、花木装载机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温江区、郫县及其他花木种植区花木产业发展的需要,把花木生产经营机械化作为合作社服务的重要内容,成为众多花木企业解决花木生产经营机械化的首选合作社。

  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农机合作社如果离开种植业和养殖业,就失去了“生命”和存在的价值。开志农机合作社在发展的过程中,认真进行市场调查,为土地股份合作社提供“链条式”的全程机械化服务,以及大面积成片流转土地作为自己合作社的种养基地,既解决了土地股份合作社田没有人种的问题,又实现了“种养立体循环”发展,既保护了环境,又实现了收益,真正做到了多方共赢。

  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脱离传统的农业生产,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甚至有的农民还“离土离乡”、“走出去、闯市场”,可是又顾虑自己的那份承包地。农机合作社提供的耕、种、管、防、收等多元化的机械化服务,让他们既能放心投入非农领域,又能获得承包地收益,受到广大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欢迎。

  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诚信。开志农机合作社不论是引进新型机械、升级改造原有机械,还是严格技术规程、扎实作业质量,都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诚信立社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夯实农机服务的基础。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开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wl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