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9 11:38:28 来源: 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浙江省委副书记 王辉忠
今年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大科学论断十周年,也是我省首次全省性农家乐工作现场会召开十周年。十年来,我省农村改革发展和城乡面貌取得了巨大进步,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遍布全省的农家乐及休闲旅游观光点,以星火燎原之势,打造成为浙江“三农”工作的一块金字招牌,打造成为惠及广大城乡居民特别是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甜蜜事业。新形势下,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工作时提出的“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新要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积极打造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升级版,努力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跑道上跑出漂亮的“加速度”。
新形势下怎样重新审视农家乐休闲旅游业
早在十多年前,胡锦涛同志就指出:“农家乐前途无量!”十年来,各地各部门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一以贯之、合心合力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加快发展。通过十年努力,我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总体上实现了从“点上萌芽”向“遍地开花”、从“单一吃住”向“多元经营”、从“各自为战”向“抱团发展”的“三个加快转变”,在浙江大地上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大科学论断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和富民力量。十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是一篇常做常新、常抓常新的大文章,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永远在路上,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子走下去,就一定能干好这件前途无量的大实事。
第一,对“绿水青山”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山山水水”上,需要打开视野、打开思路。十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的“绿水青山”,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单从字面上理解,“绿水青山”就是好山、好水、好空气、好阳光、好风光。但是,“绿水青山”的内涵绝不只是这些。广义的“绿水青山”,应该还包括古村落,包括美丽乡愁,也包括乡风文明等等。去年,我省集中拆除了高速公路沿线近万块广告牌,这就是拆出了绿水青山;我省全面规范村干部“小微权力”、开展“拔钉除霸促发展”专项行动,这也是优化了基层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各地广泛开展修订村规民约和“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活动,也是营造了乡村和谐、家庭和谐的“绿水青山”。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只是“吃吃饭、喝喝茶、拍拍照、过过夜”,我们一定要打开视野,善于用陌生的眼光、用游客的眼光、用创意的眼光看熟悉的事物,既要看到那座山、那条溪、那方水、那棵树、那片云、那块地背后蕴藏的致富资本,又要看到一个古村落、一面黄泥墙、一条石板路、一间空猪圈、一件旧家具、一张老照片背后凝结的美丽乡愁,还要看到家风纯正、民风淳朴、乡风文明、村风廉洁背后无形的生产力。
第二,目前不少农村的生态环境与真正意义上的绿水青山还有距离,需要持续整治、持续改善。近年来,全省各地全面开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农村生态环境有了明显好转。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走进景区、走进农村、走进农家乐,会发现水更清了、岸更绿了、景更美了,田间地头、村里村外人气也更旺了。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不少农村地区“垃圾乱扔、污水乱排、杂物乱摆、衣服乱晒、电线乱牵、广告乱贴”等脏乱差现象仍有发生,造成了不良的“视觉污染”,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乡村环境的“第一印象”,破坏了人们到乡村旅游的休闲兴致。长此以往,必将成为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绊脚石”。农家乐是靠“绿水青山”起家的,不能一边端着这个饭碗吆喝赚钱,一边又污染这个饭碗,砸“绿水青山”这块牌子。要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以及农村垃圾集中分类处理等工作,重点开展“五治”(治违、治污、治乱、治安全隐患、治无证照经营),全面整治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努力抓出富有诗意的“美丽乡村”、富有诗意的“农家乐”。
第三,绿水青山不会自动变为金山银山,需要加强保护、加强经营。今年初,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推进26县加快发展工作会议,部署26县摘掉“欠发达县”帽子加快发展有关工作,加快成为浙江乃至全国的“绿富美”。“绿富美”是对“两山论”的生动诠释,核心是“富”,落脚点也是“富”。既不能躺在“垃圾堆”上“数钞票”,也不能守着“金饭碗”过“穷日子”,而是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强化经营山水、经营乡愁、经营美丽的理念,科学开发利用农村山水林田湖资源、农业生产资源、村居田园资源、传统民俗资源、人文历史资源,搭建起“绿水青山”通往“金山银山”的桥梁,变“常青树”为“摇钱树”,变“美丽环境”为“美丽经济”、“美好生活”。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日益凸显。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要强化经营理念,敏锐地看到休闲度假时代的一座座“金山银山”。
新形势下需要什么样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
第一,我们需要以农民为主体的“富民农家乐”。不管形势怎么变,农家乐都必须坚持姓农、为农、靠农。各地要牢牢坚持农民在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中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兄弟的利益,让农民兄弟的“钱袋子”鼓起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农家乐的发展模式和业态多种多样,但不管什么模式、什么业态,从党和政府的角度,把农村的绿水青山更多地转化为农民的金山银山、把农村的美丽环境更快地转化为农民的美好生活,这是千条万条中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条。如果偏离这一条,就十分危险,“农家乐”就会变成“农家不乐商家乐”。农家乐不排斥工商资本进入,但是要防止工商资本盲目进入、与民争利。这些年,各地掀起了一股“民宿热”,出现了一大批民宿特色村、精品村。各地在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升级改造中,一定要注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农家乐的文化改造,切忌不顾自身条件,简单模仿、盲目攀比,切忌借发展“民宿经济”的由头,搞“去农民化”。
第二,我们需要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的“全产业农家乐”。把农业打造成一个一二三产融合、上中下游一体、产供销加互促的“第六产业”,是新常态下的新命题。所谓“第六产业”就是依托第一产业融合发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经济,创出新的附加值。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连接城市、乡镇、农村,贯穿一产、二产、三产,融合生产、生态、生活,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融合性。要突出全产业链建设,以农业“两区”建设为主平台,依托“农家乐”融合发展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沿海渔区要结合渔区新农村、海洋牧场、渔港经济区建设,引导上岸渔民利用原船发展“渔家乐”等休闲渔业,让“一条鱼”产出原来“几条鱼”乃至“几十条鱼”的价值。要突出“品相、品质、品位、品牌”,将工业4.0的理念融入农业,大力发展智能化精致农业,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以“舌尖上的安全”、“舌尖上的美味”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转型发展,打造一批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农家乐综合体”。
第三,我们需要“外土内洋”的“创意农家乐”。21世纪是创意经济的时代。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既要有卖点又要有创意。成都之所以成为“世界乡村旅游目的地”,凭什么?凭的就是“五朵金花”、“宽窄巷”等一系列精彩创意。德清西坡山乡度假村的“乡村民宿”,每年大约有2000万元的营业额,售价最贵的一间房是当年的猪圈,凭什么?凭的就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创意。桐庐的“牛栏咖啡”凭什么如此火爆?凭的也是创意。农家乐最大的优势在于“农”字,农村景、农事活、农屋情、农家饭;最大的卖点在于“乡”,乡村田园、乡下生活、乡愁记忆、乡风民俗。乡味越浓就越有吸引力,越有“回头客”。从这个意义上讲,农家乐的总体风格应该是“外土内洋”。“土”就是农耕文明、田园风光、村落建筑、乡村生活、民俗文化等乡土性元素,要力求原生态;“洋”就是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经营服务规范、产品网络营销、从业人员技能等功能性配套,要注重精细化。农家乐,如果外面不“土”,就会没有生命力和吸引力,游客很难心动,即使来了也会大失所望;要是里面不“洋”,缺这少那,呆着就不舒服。总之,“不土不洋”、“半土半洋”、“弃土从洋”是农家乐的大忌。
第四,我们需要富有乡愁记忆的“文化农家乐”。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之后又在多个不同场合强调“美丽乡愁”,唤起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对乡村故土的深深向往。从历史上看,最容易引发乡愁的是两种年代,一个是乱世,一个是盛世。在战乱年代,人们因为流离失所、背井离乡,自然会产生无尽的乡愁,这种乡愁是一种牵挂。在太平盛世,乡愁是美丽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就会想念这个地方。”乡愁浓缩了一个地方的生活,是一道独特的心灵景观、一种难以抵挡的诱惑、一串可以感知的文化基因。发现乡愁、享受乡愁、传播乡愁,始终是农家乐休闲旅游的“进行时”。近年来,缙云县以“缙云烧饼”为突破口,率先在全省破题“乡愁旅游”,用乡愁的意境和情怀抓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打造“乡愁旅游先行区”。去年以来,缙云县成立“烧饼办”,短短一年多时间“小小乡愁饼”从“路边摊”走向“品牌店”、从“小县城”迈进“大都市”,成为从业人员3000多人、营业收入超4亿元的“富民大产业”,人均年收入高达13万元。各地在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中要强化经营乡愁、经营文化的理念,加大力度挖掘历史文化村落、古建筑、古街区以及民间小吃、民俗节庆、民间传说中的乡愁元素、乡愁文化,既让游客“闻乡愁之名,动旅游之心”,又让游客“触旅游之景,生乡愁之情”。
第五,我们需要插上“互联网+”翅膀的“智慧农家乐”。互联网是改造世界、改变生活的利器。互联网面前人人平等。农家乐要张开双臂拥抱互联网,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地——乌镇,扫码支付普及,网络营销发达,免费无线WiFi永久全覆盖,从买票检票到购物住宿,不需要现金支付,一个二维码扫描即可全部完成,实现“智慧旅游”。在“手机触屏时代”,我们要强化“大数据思维”,积极推动农家乐智慧化,深度整合开发景点、饮食、住宿、交通、娱乐、购物等多种资源,利用微博、微信、政务网等渠道实现多方分享互动,让游客“手指一动”就可以轻松实现“私人订制”乡村之旅、农家之乐,促进农家乐与农村电子商务协同发展。
新形势下怎样打造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升级版
总的来说,要以“富民农家乐、全产业农家乐、创意农家乐、文化农家乐、智慧农家乐”为基本方向,围绕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和更好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基本目标,坚持农民主体、村为基础、生态优先、市场导向、突出特色,优化规划设计、丰富业态产品、规范经营管理、促进集聚效应,全面提升农家乐的发展规模、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经营效益。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党委政府要把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党政“一把手”要重视抓、亲自抓,分管三农和旅游的负责同志要联手抓、联动抓,及时协调解决本地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工作领导(协调)小组要做好规划编制、任务分解、政策落实、督促指导等工作。农办、农业、林业、水利、海洋渔业、旅游、文化、建设、交通、卫生、国土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要坚持规划引领,依据本地区生态环境状况以及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要求,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区域发展规划,加快串点、连线、扩片,规划一批一家一户农民办不了、一村一社办不起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和配套产业,培育区域休闲产业集群和美丽经济产业带。重点要坚持“三个优先”:优先把历史文化村落、特色小镇、浙派民居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村、生态示范村、重点农业“两区”等作为农家乐发展的重点区域;优先将农家乐设施的改善作为农村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优先将农家乐精品示范区、特色乡镇、重要的农家乐特色村(点)纳入全省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精品线路。要坚持抓具体、具体抓,像抓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一样抓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县一级要下抓两级,一直抓到村,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培育一批典型示范点、示范村、示范乡(镇)和创业带头人,提高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组织化程度。要积极发挥农家乐行业协会的作用,逐步赋予行业协会更多的管理和组织职能,强化协会组织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强化其标准制定、信用评估和市场营销功能。
二要强化制度供给。创新制度供给,要义就是用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要用足用好现有政策,整合项目和资源,挖掘政策潜力,促进农家乐的提升发展。农办、财政、国土、金融、消防、公安、市场等部门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强化分类指导、分类监管;要抓紧制定适合农家乐实际的用地指标、消防标准、服务标准、治安管理和资金扶持等政策,做到既依法严格管理又热情用心服务,为农家乐发展创造更加开放、更加公平、更加便捷的发展环境。要把更多农家乐旅游特色村(点)列入政府会议采购和工会疗休养名录,给农家乐发展带来更多的客源。
三要强化人才保障。要探索组建省市县三级“农家乐指导团”,组织农口、文化、旅游、建设等相关部门或科研院校,对农家乐的创意策划、规划设计、景观打造、活动设置、经营管理、品牌营销等出主意、提建议,并对重点项目实行挂牌指导。要进一步加大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人才培养力度,纳入“农村两创人才培训工程”,在做好食品安全知识、乡土风情、诚信经营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开展电子商务、运动休闲、教育科普、养生养老、创意产品开发等知识培训,为打造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升级版培养更多人才。要倡导“让更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合作理念,对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进行市场细分、错位发展,推进产业内部的分工协作和社会化服务,促进原本由经营户直接承担的服务内容和环节逐步分离出来。
四要强化极致思维。在互联网时代,农家乐经济也是粉丝经济、口碑经济。赢得粉丝,要做到极致,超乎想象,超越预期,做出让游客尖叫的口碑产品。村容整洁是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的“第一工程”。村容整洁才能留住乡愁。“臭水沟”的背后不可能有好的生态环境、好的乡村治理,“苍蝇到处飞”的环境不可能有乡愁的感觉,“脏乱差”的农村不可能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旅游。打造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升级版,要从“捡烟头”、“洗厕所”做起,把环境整治和卫生保洁工作做到极致,建设一批洁净家庭、洁净乡村、洁净农家乐,为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赢得口碑、赢得游客、赢得未来。要持续掀起一场“厕所革命”,像清扫客厅一样清扫厕所,像美化景点一样美化厕所,新建或改扩建一批与美景相匹配的“旅游厕所”、“农家乐厕所”,进一步促进我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