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办起免费幼儿园的80后小夫妻:陈亮 逄秋香

2015-10-08 10:08:37       来源: 农村工作通讯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未来的希望,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在广大农村,青年更是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文化、树立文明新风、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4年,团中央主办 “践行核心价值观,携手共筑中国梦”寻找乡村好青年活动,在全国寻找诚信创业、带动致富、奉献社会的创富好青年和尊老爱幼、和睦邻里、热心公益的道德好青年。

  从本期起,本刊特开设《寻找乡村好青年》栏目,发掘乡村好青年的追梦故事,传递青春正能量,激励和引导更多的青年扎根乡村、积极创业,用自己的青春,为“三农”事业谱写新的篇章。

  在山东省青岛市临港开发区兰西村,有一所远近闻名的育新幼儿园。在这里, 所有孩子都不用交学费,只需交每天 10 元钱的伙食费,除了早上、 中午两餐饭外, 还有两顿加餐。在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的今天,一所农村幼儿园把免费入园变成了现实。

  这是青岛市黄岛区土生土长的80 后小夫妻陈亮和逄秋香,在接管了父母经营多年的幼儿园后,打破常规办起的不收学费的公益幼儿园。2010 年 10 月至今,育新幼儿园已先后为 2000 名幼儿免除学费。

       免费入园,苦恼中萌生的理想

       育新幼儿园最初是由陈亮的母亲高璇于 1995 年在山前村(现已迁至隐珠镇)开办的。2006 年,小两口从母亲手里接过了幼儿园。陈亮负责游乐设施维修、蔬菜采购兼校车司机,逄秋香负责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工作。陈亮性格文雅内向,逄秋香则活泼开朗,可谓珠联璧合,把育新幼儿园经营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到 2010 年,幼儿园园内有20 多间教室,游乐设施也很齐备,被评定为青岛市一类幼儿园。幼儿园的经营收入,是这个家庭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

       幼儿园虽然打理得越来越完善,但时间久了,小两口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许多孩子都交不上学费。 ”陈亮告诉记者,有一次他驾驶校车接孩子时看见一位父亲抱着孩子在路边等校车,因天气太寒冷,冻得那位父亲不停地跺着脚。等陈亮停下车后,那位父亲把孩子送上车满脸愧疚地对陈亮说: “陈老师,学费的事我一定想办法交上,我不想让孩子连幼儿园都上不了。 ”自此之后,那位父亲的愧疚表情就定格在了陈亮的脑海中,时不时地就会闪跳在他的眼前。赶上交学费的时候,平常很热情的家长因为交不上学费会绕着他走,这让陈亮心里很不是滋味。

  心地善良的逄秋香,在收缴学费时,经常遇见一些要求“拖两天”和“给减免减免”的孩子家长,让她很是难为情。到了后来,逄秋香每天下班回到家后总会边干着家务活边对陈亮说: “×× 孩子又交不上学费了,挺可怜的,要不咱们给他免了吧?”

  这对刚踏入社会不久的年轻夫妻,对未来充满理想又都极为感性。这些因收学费引发的烦恼,折磨得他们不约而同地萌生一个想法:免除幼儿园孩子们的学费。然而没了学费,幼儿园就等于没了经济来源,各项支出类目繁多,如何维持下去?夫妻俩非常苦恼。

  就在这时,陈亮的父母在海边开的渔家宴饭店因建设大项目工程拆迁,得到了 70 多万元的补偿款。因陈亮是独生子,儿媳妇逄秋香又讨公婆喜欢,陈亮的父母就把 70 万补偿款给了儿子儿媳,要他们投资个项目多赚些钱。然而,拿到 70 万元补偿款的夫妻俩,当即决定要用这70万免除幼儿园所有孩子的学费。

  2010 年 10 月 1 日,陈亮、逄秋香夫妻打出了“免费”招牌,免除每人每月 180 元学费,每天只收取6 元基本伙食费。这对小夫妻还认真地算了一笔账:幼儿园有 150 多名孩子,每人每月的学费为 180 元,免除学费后,一年少收入 30 多万元。6 个老师一年的工资 10 万多块钱,光这70万补偿款起码也能撑上几年。

       负重坚守承诺,大爱感动社会

       陈亮、逄秋香夫妻的初衷是免除在山前村育新幼儿园就读的 150个孩子的学费,然而随着消息迅速传开,周围很多村子的家长都把孩子送来,幼儿园孩子的数量增长到了 180 多名。到了 2010 年冬天,由于报名人数过多,陈亮和逄秋香又以每年 16000 元的租金租赁了一处楼房, 开办了兰西村分园。 到2014年,两个幼儿园的孩子加在一起达到 300名,教师也增加到 26 名。

       逄秋香告诉记者,当年公婆给的 70 万元补偿款,不到两年就花完了。现在除去房租、水电,最大的开销就是给教师们发工资。教师工资从 2010 年的 1000 多元涨到现在的 2000 多元,一年仅工资支出就高达60多万元。 “一个幼儿园能办下去,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教师队伍,我们这里每年都招几个幼师,陆陆续续来了 50 多个却已经走了一大半。 ”

  2014 年,同类幼儿园的学费最低每月 300 元,300 个孩子一年就是100 多万元的学费。这样算下来,一年不仅少收益 100 多万元,还得倒贴 60 多万元。这让夫妻俩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可两人免除学费的决定一直没有改变。不仅如此,他们还非常注重教育质量。由于幼儿园近一半的孩子是外来娃,有的父母每天要上 12 小时的班,早上不到6 点半就来送孩子,逄秋香和老师们每天要在 6 点 15 分上班,晚上 7 点等着最后一个孩子被接走才能下班。“把孩子送到这里来不仅免学费,做家长的还放心。老师们都很疼孩子,楼梯的扶手都用毯子包起来,怕孩子们磕着碰着。 ”从崮上村赶来的家长张永刚告诉记者。为了稳定教师队伍,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陈亮和逄秋香还决定从 2015 年开始为幼儿园的教师缴纳社会保险,每年预计多支出 20 万元。

  为解决经费问题, 四年来, 陈亮、逄秋香挖空了心思:养海参、养水貂、开办儿童乐园、出租门面房……凡是能赚钱的活,他们都尝试过。为了尽可能地节省开支,夫妻俩兼职采购员、老师、校车司机,结婚 8年来没出去旅游过一次,也很少买新衣服,7 岁的儿子至今和他们一起挤在幼儿园一间狭小的房间里。陈亮小两口的行动也感染了家人,公婆将家里一块闲置土地以每年 5 万元的价格出租出去,用来补贴幼儿园的经费;原本用来贴补幼儿园的鲍鱼池子和老房子都被拆迁征收,公婆把补偿款都拿出来用于办幼儿园,贴补老师的工资;为了减轻幼儿园的负担,公婆特意建了大棚种蔬菜, 每天将采摘的蔬菜洗好、 切好,送到幼儿园去,这样可以省下钱来,给老师提高待遇;公婆不仅帮忙料理水貂养殖场,还把公公在建筑监理公司的收入也补贴了幼儿园。用婆婆高璇的话说: “现在是俺老两口让小两口拖着往前走,能在背后帮他们多少就帮多少,有点儿压力对我们也是好事儿。 ”

  陈亮、逄秋香的善举,不仅感动了家人,感动了幼儿园的孩子和家长,连菜市场的菜贩子,每斤菜都会给陈亮便宜两毛钱,以此来表达对这位“不收学费的幼儿园园长”的敬佩和支持。

  从 2010 年 10 月宣布免收学费到现在,逄秋香、陈亮的育新幼儿园已经走过了4 年多的免费之路,先后为2000 名幼儿免除学费,投在这条路上的钱,仅教师工资就已超过了 200 万元,其余花费不计其数,难以统计。有人说逄秋香、陈亮是大爱的传播者,也有人说他们是幼教改革的先行者,可是他们却说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小事。用这对 80 后夫妻的话说: “把孩子的学费免了,我们自己也不知道如果没有大家的鼓励和支持到底能坚持多久,但是我们能做一天就开心一天,即使有一天坚持不下去了,我们也觉得自己尽力了,起码我们也享受了做这件事的过程。 ”对未来,这对年轻人充满了希望与规划: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他们想把这样的免费幼儿园多开几所,惠及更多的孩子和家长;他们还想开办一家“托老所” ,给需要的老人提供像孩子一样的呵护,让孩子定期和老人开展各种活动,让老人和孩子一起互动,其乐融融,让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地渗透到孩子心里,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坚持了这么久,陈亮和逄秋香没有后悔过。逄秋香告诉记者,现在只有靠着家里的副业维系幼儿园的发展, “我们夫妻俩苦点累点没关系,公婆也跟着我们一起受累,挺过意不去的。 ”现在他们最主要的是努力找到一个更好的支撑点、产业链,形成良性循环,这样才能在免费幼儿教育的路上走得更久。(团中央农村青年工作部供稿)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cw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