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农产品市场周刊》第29期发表了《“极白”三问》一文,对具有政府出资背景的安吉茶产业集团强势介入安吉白茶生产、经营领域及其经营方略提出了质疑。此文一出,便引起了社会热议,各方纷纷发声,争相探讨这一举措“究竟是把安吉白茶发展带入坦途还是迷途”。今天,我们选取观点各异的5篇文章一并刊出,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更多的视角理性看待和分析这一并非简单个案、且具有一定代表性,事关农产品品牌培育、建设的现实问题。
《“极白”三问》http://www.crnews.net/70/35564_20160725103829.html
《一问安吉城投:国资入市边界何在?》http://www.crnews.net/70/35567_20160725104254.html
《二问策划公司:农产品是不是类快消品?》http://www.crnews.net/70/35566_20160725104220.html
《三问万向信托:农企上市目的何在?》http://www.crnews.net/70/35565_20160725104134.html
“极白”:坦途还是迷途?
安吉白茶作为区域性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产品,其产业整合度低和品牌影响力缺乏,已成为严重制约安吉白茶产业发展的瓶颈。最近,具有国资和政府背景的安吉茶叶集团,全力策划打造安吉白茶领导品牌“极白”,试图以资本和品牌的力量,对全县白茶行业进行整合,带动白茶市场发展,由此引发了热议。这一举措究竟是把安吉白茶发展带入坦途还是迷途?值得警醒和反思。
我们对“极白”的疑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极白”的品牌策略精准可行吗?
当今,在茶叶市场过剩、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背景下,“极白”品牌建构侧重于概念营销,脱离品牌文化的深度挖掘、产品差异化和消费者需求,将品牌核心诉求定位于富含氨基酸。这一品牌策略至少忽视了三个问题:其一,氨基酸在茶叶中含量的高低,对营养构成和口感影响有限,不致构成品质差异主要因素;其二,氨基酸作为品牌核心诉求,是否进行过消费者调查或测试,并对消费者购买动机产生影响,值得怀疑;其三,与传统白茶不同,安吉白茶实际是绿茶,其珍贵之处在于茶树品种的稀缺性。“极白”不从产品品质和差异化上去作深度挖掘,而用一个空泛的“极白”概念来强调品牌的核心价值和产品差异化,给人以本末倒置、虚无缥缈之感,能否影响消费者心智,值得怀疑。
“极白”的产业整合思路具有普惠性吗?
“极白”品牌拥有者——安茶集团是国资城投集团背景,且有政府财政基金导入,借行业整合之机,形成对白茶行业的垄断控制态势,挤压了中小茶农的生存发展空间。目前,我们听到两种不同说法:安茶集团推出“极白”品牌后效益显著,也有人说收效甚微。不论结果如何,如果借用政府力量形成行业垄断,这一做法本身就忽视了农业生产经营所具有的特殊产业属性,即农业本身属于弱势产业,事关农村民生和社会稳定,进行产业整合,必须考虑到普惠性和可持续性。不能以牺牲农民利益而形成“领导品牌”一枝独秀和行业垄断,更不能借助行政化手段“优胜劣汰”。农业产业提升与整合的目的,是通过品牌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生产经营一体化,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农产品附加值提高。
“极白”用资本思维推动产业升级适用于农业领域吗?
安吉县为打造白茶产业链,曾着力推行产品标准化和质量追溯体系,但效果不如人意。由安茶集团牵头,基于国资和政府产业基金,以资本力量整合白茶产业链,推动市场竞争,这一思路忽视农业特殊性和复杂性。因为农业生产分散、周期长、品种多、附加值低、市场差异性大,不可能完全照搬工业的标准化、流程化和可控化,以市场效果和经济效益为唯一旨归,因此,“极白”用工业化与资本化思路去推动白茶的产业升级,是否行得通、走得远,有待验证。
“极白”的未来发展,坦途还是迷途?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