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临储退出首个收购季:市场一片“寂静”

2016-10-17 12:16:51       来源: 和讯

 十月,正逢秋收,眼下东北玉米全面进入收获期,新季玉米陆续上市。再加上,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联合宣布:将取消东北四省区的临储玉米收购政策,转而实施种植补贴政策。临储收购政策取消第一年,新季玉米上市,玉米一夜跌回十年前的苦状将维持多久?玉米价格将怎样波动?市场上将如何应对当前的风险与挑战?

  临储政策取消 玉米价位渐走低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备战、备灾,实行了多年的储备粮政策,而且2008年开始,为了维护量价稳定,促进农民增收,实行国家玉米临时收储制度,政府通过收储玉米以维持玉米价格高于某一特定水平。该计划得到农民的积极响应,纷纷增产玉米,中国的玉米库存也随之飙升,目前已达到2009年的两倍,为全球最高水平。

  此前有关官员透露,中国临储玉米的库存总量已达2.6亿吨,远超国内玉米一年的消费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玉米总产量为2.24亿吨,较上年增加893.4万吨,创下历史最高水平。而且面对数量庞大的国储库存,不尽带来财政资金压力,还需要负担巨大的库存费用和利息费。

  玉米库存“粮满为患”,涉及北方多个省区的临储政策改革已呼之欲出,促使临储政策改革。在政府每周举行国储玉米拍卖和取消最低收购价格的双重政策影响下,市场流通的粮食供应量相应增大,近几个月中国国内玉米价格已出现下降。

  新季玉米收购“静悄悄” 现货价格继续承压

  随着临储玉米收购政策的“寿终正寝”,“市场化收购”和“价位分离”登上历史舞台,但这概念对于农户还属新兴事物。新粮上市之初纠结于卖与不卖之间。另一反面,失去政策支撑,大部分农户只能随行就市,但用粮企业趁机压价收购,农户议价能力低,只有小部分农户会产生惜售心理,等到春节后再卖。

  与往年收购市场“热闹”的景象相比,今年市场“静悄悄”,市场收购主体入市动力不足,大多持观望“等等看”的观望态度。一方面是失去临储支撑,玉米销路不畅,占用大量资金,贸易商不敢贸然收购;另一方面,因临储政策取消,部分贸易商会的收购重点转移到水稻上,收购玉米态度谨慎。

  十一期间北方地区由于阴雨天气,导致华北地区农民售粮延迟,东北推迟收割进度,以致企业到货量减少,提高玉米收购价格,期间最高提价幅度达到180元/吨,节后玉米期货价格受此影响出现补涨。尽管如此,但接下来东北玉米的集中上市,现货价格将继续承压,下游贸易商及企业对后市较为悲观,备库积极性不强,短期充足的玉米供应必将压制市场价格进一步走低。期货市场受此影响,价格亦会出现下跌。

  展望后市,临储政策退出的首个收购季,玉米购销就面临价格下跌和需求疲软的双重难题,尤其东北市场将受到较大压力。但市场也有声音指出临储退出初期,整体影响并不大。这从价格波动上体现出来,今年玉米市场被没有出现去年同期的断崖式下跌。

  新季玉米的上市,玉米价格或再度受冲击,但短期潮粮较多,并且新季玉米供应压力还没释放完全。所以10月份国内玉米价格承压下跌仍是大概率事件,但在没有明显利空因素作用下,未来暴跌的可能性不大。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