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袁隆平杂交水稻论文发表50周年:跨越禁区 具永恒的指导性

2016-10-06 08:15:14       来源: 澎湃新闻网

  

  “一株小小的水稻,解决了全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开启我国水稻育种杂种优势利用序幕的,则是袁隆平先生1966年发表的一篇标志性论文。”近日,在湖南省农科院召开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50周年座谈会上,《科学通报》编审彭斌说。

  1966年2月28日,袁隆平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于《科学通报》中文版第17卷第4期。4月15日,经编辑部摘译的英文版发表在其外文版第17卷第7期。

  这次对水稻育种“禁区”的跨越,奠定了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与产业迅猛发展的基础,为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挑战经典理论,初生牛犊不怕虎

  《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一文开宗明义:水稻具杂种优势,尤以籼粳杂种更突出。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他还大胆预测,通过进一步选育,有望找到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实现三系配套,使利用杂交水稻第一代优势成为可能,并将给水稻带来大幅增产。

  1960年,袁隆平在湖南省安江农校试验田中,发现了一株“高大上”的水稻:植株高大,穗大粒多。可当他把从该稻株收集的壮谷视作良种,播撒试验田后,结出的水稻却长得参差不齐,表现出严重的遗传分离。

  根据遗传学知识,只有杂种F2代才会有遗传分离现象。而袁隆平发现的“高大上”植株,是天然的杂种F1代。他认为,既然杂种F1代植株能表现出优良特性,就说明水稻具有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指遗传基础不同的两个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在某些性状上会有优于其亲本的现象。不过,根据遗传学经典理论及当时国际上的普遍观点,水稻是花器很小的自花授粉作物,并无杂种优势。

  而袁隆平坚持认为,自花授粉与异花授粉作物的区别,仅是繁殖方法上的不同,绝不是影响杂种优势有无的主因。他推断,经多代自交提纯的水稻品种应该能产生杂种优势。此后,袁隆平做的几个品种的杂交实验,也证实了水稻杂种优势的存在。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