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培养使用力度,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为全区现代农业建设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注重顶层设计,着力夯实人才工作基础
一是注重规划引领。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和《自治区农民培训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重点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能力提升、创业兴业和技能开发三项工程。二是注重行政推动。组建了区、市、县三级人才管理机构,注重发挥市县主体作用,同时加强目标任务考核。三是注重项目支撑。自治区每年整合1000多万元项目资金,支持科研院所、农技推广单位、涉农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民培训,拿出400万元用于农民田间学校建设。
创新工作方式,着力提高人才培训质量
一是创新培训载体。组建了13个产业指导组、33个技术服务组,形成高端人才服务平台,定期对实用人才带头人进行“手把手”、“点对点”培训。抽调自治区农业首席专家组建“三农讲师团”,采取农民“点菜”,专家按“菜”下单的方式开展巡回指导和服务,目前已培训农民8000多人次。二是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依托农广校体系优势,已培训中专学历农民7000多人;注重理论培训与技能实训结合。在全区建立了80所农民田间学校,通过分类实训、评估验收等流程,每年培训农民3000多人;注重定时培训与机动培训相结合。特别是突出抓好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让农民系统掌握生产全过程各个关键环节的技术要领。三是创新培训内容。每年培训村组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大学生村官500人;依托农业产业化项目,每年在区外培训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村经纪人800人;依托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每年培训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1.5万人。
立足以用为本,着力增强产业服务能力
一是立足发挥本土人才作用。全区已有7000多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创办和领办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带动全区53%的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吸引区外人才提升经营效益。在自治区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南方及毗邻省区大批“土专家”、“田秀才”在宁夏从事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建成供港蔬菜基地20多万亩,肉牛肉羊养殖基地50多个,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三是鼓励实用人才进行“传帮带”。四是建立产业协会抓统筹协调。
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激发人才工作活力
一是优化政策环境。出台系列激励政策措施,在项目申报、贷款贴息等方面支持农村带头人发展特色产业;支持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农创业,财政每人每月补助1500元;鼓励农技人员兼职创办和领办农业园区和经营实体,稳定各项待遇。二是优化基础条件。加强农广校多媒体培训教室、农村远程教育村级站点、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三是改进人才评价机制。积极稳妥推进认定工作。探索开展农民职称评定工作,把“土专家”、“田秀才”,纳入技能人才评价范围。组织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大赛,评选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农机能手并给予奖励,激发农民的创新创业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