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昆山——生机与希望的土地

2016-07-01 13:58:34       来源: 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刘微 张仕东

  人未到昆山,早已知其名,那是如雷贯耳的“第一”:中国“第一县”!

  这个“第一县”,出自中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比(简称中国百强县市),昆山已经在榜首位置保持了11年。11年的时光穿梭,让昆山的大名深深留在了人们的脑海,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人,关心中国乡村变化的人,谁不注目昆山?

  2016年5月11日至12日,《中国村庄》杂志记者来到了昆山,近距离感受了昆山的蓬勃发展成果。

  昆山地处江苏省苏州市东端,北至东北与常熟、太仓两市相连,南至东南与上海嘉定、青浦两区接壤,西与吴江、苏州主城交界。总面积931平方公里,超过24%是水面,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常住人口165.87万。昆山有“四乡”美誉,那是“中国第一水乡”周庄,“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锦溪,“中国石板街之乡”千灯,“阳澄湖大闸蟹之乡”巴城,“四乡”是昆山历史与文化的沉淀,是一方肥美沃土和丰富人文的体现。

  记者了解,昆山有3个国家级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2015年昆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80亿元,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800亿元,上交国家财政400多亿元,工业总产值9000亿元,进出口总额834.5亿美元,其中出口538亿美元。这些数字每一项都让人惊叹,有人说,它甩开了众多的地级市,甚至超越了数个经济较弱的省份。

  我们的视角在乡村。从张浦镇到淀山湖镇,在走访村庄、与当地干部农民交流中,我们感受到昆山不一样的精彩与活力。

  张浦镇金华村广植林木,绿色养眼,村委会在一传统园林风格院落中,村中农户正按照规划建设新居,一派盎然生机。村子在经济发展起来后,正致力于美丽村庄建设。在南、北华翔两个自然村,有158户农民申请翻建新楼房,占总农户86.8%。每幢楼房都是三层高的乡间别墅,占地面积在规划以内,待到2017年普遍建成完工,配以小桥流水,将呈现一种诗情画意的乡村景观。

  淀山湖镇晟泰村农民新村让到访者眼前一亮,这个新村有公寓式住宅楼32幢252套,建筑面积6万多平米,容积率58%,绿化率63%,它的设计与建筑风格可与北京上海的城市小区媲美。据说它是由晟泰村党支部书记在1997年时设计的,这真让人佩服他的超前眼光。更难得的是晟泰村正在破解农村养老的难题,它探索了“离家不离村”养老模式,高龄老人集中养老而不离开自己长期生活的乡土,它的益处很多。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社会问题,晟泰村的探索彰显出重要意义。

  此外,昆山的乡村还呈现很多的亮点和特色。

  为人所熟知的千灯镇大唐村,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村里参与建设了占地3100多亩的大唐农业生态园,成为集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园区。

  泾河村处于昆山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借助区位优势,兴建工业区,发展经济,更重要的是,该村“以文化引领村风民风,以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进行了创新,较好地落实了村民自治制度,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周市镇市北村是新农村建设的老典型,也是苏州市“十大幸福乡村”,受到过国家领导人的关注。该村发展路上不停歇,树立“跳出市北、发展市北、壮大市北”理念,不断加大富民强村载体建设。在城市路口投资近亿元兴建了17层的市北大厦,依靠出租的租金收益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近千万元。

  锦溪镇长云村是一个纯农业村,在单纯发展农业上也走出了自己的独特路子。它创新经营模式,探索农地集体合作经营,采用入股农民按包工定产办法参与生产的方式,建设合作农场,搞集约化经营。进而,将党支部建在农场,“农场+支部”,发挥干部的带头引领作用,提升集体合作农场经营水平。

  巴城镇东阳澄湖村是传统的大闸蟹养殖村,村子紧跟时代脉搏,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和原始经营模式,发展电子商务,借助互联网在网上销售大闸蟹。通过“互联网+”经营销售策略,全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7000多万元。进而举办“互联网阳澄湖蟹文化节”,吸引游客,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旅促销,以销带旅,形成独到特色。

  金华村、晟泰村、大唐村、泾河村、市北村、长云村、东阳澄湖村是昆山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大潮中绽放的花朵,是众多村庄发展的缩影。详细考察昆山的村庄发展特色,我们有以下感知:

  其一,昆山已经初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差异逐步消失。在昆山行走,难见衰败的乡村,城乡之间的分野不明显。随着一波并村和村改居的推进,多数村庄实现集中居住,形成了城市社区模样,硬件基础设施得到了提升,村民的生活水平和方式向城市看齐。我们注意到一个数字,一个与我们距离较近生活有感的数字,2015年昆山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75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3623元,前者较后者不到1.3倍。它们分别是同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772元的大约二倍与三倍。相对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两倍来看,昆山是收入高而贫富差距相对较平衡。这一方面是经济较为发达,劳务性工资收入差别小,另一方面则是村庄能为村民提供股金、社金、福利等收益,拉近了与城市的差距。

  其二,昆山正在就“三农”领域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有益尝试探索。比如,对于传统农业生产问题,昆山尝试了“农场+支部”模式,市里出台了八项扶持政策,专门支持合作农场的发展,并要求乡镇用好用足政策。比如,化解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谁来种田”问题。昆山全市有农业从业人员1.6万人左右,只有总人口的百分之一,其中50岁以下不足2000人,45岁以下不足600人。昆山为此出台了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着手建立完善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等机制,强化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激励和生活保障,加快引导学历高、年纪轻、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职业农民队伍中来,并探讨决定村干部以后主要就在新型职业农民里产生。比如,集体资产有效管理问题,昆山将组织对镇级集体资产进行清理,探索将有条件的区镇镇级集体资产份额分配到村,固化到村民,收益由村民共享。比如,经济薄弱村的发展问题,昆山探索依据村情,精准施策,集中力量使薄弱村脱贫致富。市里文件规定,将全市范围内的新增加油、加气及充电站点等特许项目经营权,专门授权由薄弱村联合发展,组织对外租赁,使薄弱村获得资源配置上持续稳定的收入。

  其三,昆山镇村干部具有谋事创业精神,不断进取。昆山的乡村干部给我们的印象是有想法、有思路、有魄力,他们并不坐享其成,止步不前。昆山曾经经历过集体资产转制,让村级集体资产陡然减少,但乡村干部抓住昆山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利用并村和村改居节约的土地、土地流转政策等,重新发展厂区租赁、兴建工业区、三产商业等,甚至跳出村域范围而到城市、外村求发展,从而增加集体性资产和村级集体收入,转而为村民提供福利、分配收益。我们见到了2008至2015年市北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一览表,从中可见在2013年前二者一直是增长的,呈正相关关系。2014年,该村集体可支配收入由上年的3454万元降到1244万元,下降原因是将积累的资金投资转化为资产,建设市北大厦对外出租,此举能在将来能带来巨大稳定收益。这反映市北村干部是有所作为的,村民的利益得到保障。

  昆山的村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的小康,未来发展着力的方向,可以侧重于以下方面:一是村庄的美化提升,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做好村庄规划,提高设计标准,注重细节,融入传统的历史人文因素,全覆盖地进行美丽村庄建设,让广大村庄变身乡野公园,进而与城市互补。二是社会福利保障水平提升,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量入为出,逐步提高村民享受的福利保障水平;做好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工作,让村民将自身发展与村庄发展统一起来,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三是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准提升,积极引导乡村文化建设,提高村民的思想意识和文明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风尚。

  昆山,创造出了奇迹,未来还会给我们惊喜,因为它是一片生机与希望的土地!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