洼里乡曾经位于北京城中轴线延长线的北端,是一个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由于地势低洼广种水稻而闻名,曾被誉为“千亩水稻第一田”。如今,走过北京奥运村,我们看到的是“鸟巢”“水立方”“奥林匹克公园”,那里早已不见曾经的洼里乡的影子。一个叫杨德禄的洼里人,为了将这段已经消逝的村庄记忆保存下来,在昌平的土地上亲手创建了如今的洼里博物·乡居楼。乡居楼总体分为两大区域,一个是就餐和住宿区,另一个是休闲游乐区,两个区域之间有一座小石桥相连。
这里有特色的农家菜、乡村农具展、洼里乡情村史陈列室、乡村游乐场、儿童乐园、小动物园、采摘、垂钓……人们在这里感受到了久违的乡村味道。
2006 年,在昌平区文明办的扶持下,杨德禄开始在乡居楼内筹建洼里乡情村史陈列室,前后共投入资金300 余万元,占地1200 平方米。经过两年的规划建设,陈列室于2008年7 月18 日开馆。
洼里乡情村史陈列室外表看起来似蒙古包,这是因为它原来所处的地势为盆地,而那里最有名的是一座清朝年间的公主坟,因此建造者特意将陈列室的外观修建成蒙古包状。走入陈列室,迎面是一幅巨大的洼里行政区版图雕塑壁画,如一头铜牛,象征着洼里人舍去家园,支持奥运的奉献精神。穿行在陈列室九曲回肠的展厅里,仿佛在穿越洼里历史的时光隧道。陈列室分为12 个展厅,以洼里的历史沿革为中心,展现了洼里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风貌,每一块展区都有一个突出的展品让人过目不忘。比如在介绍“文革”时期的展区,设计者特别扎就了一个身着红卫兵制服的稻草人,既形象又有趣;再比如在介绍改革开放之前的洼里乡村民居洼里的展区,就搭建了一座仿造当年的起居室,其中的土炕、炕桌、针线笸箩、箱柜等陈设与当年别无两样,让人忍不住想体验一把当年的乡村生活。洼里的历史文化故事配合着多种表现手法,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有播放历史纪录片的影视厅,有可翻动的大型故事书,有木质打谷机、大花轿、织布机、纺线车等大型老物件,还有墙面上展现的洼里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珍贵老照片……这些丰富的展示手法立体再现了当年洼里人民的生活场景和洼里的历史风貌。
有心人统计过,这里展出的各类古老乡村农具大约有500 多件,而这些农具很多就来自当年的洼里。除此之外,这里展出的乡村老照片大约也有1000多幅。
开馆至今洼里乡情村史陈列室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从耄耋老人到学龄孩童,从国内游客到外国友人,从政府官员到平民百姓,都对洼里乡情村史陈列室表示了由衷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