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徐闻菠萝”事件的多重启示

2016-06-21 15:49:23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施 维

  市场总是刀光剑影、荆棘密布,无论出发点多么美好,最终都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在“徐闻菠萝滞销”中,我们既不能简单归咎于果农,也不必否认爱心助农的价值和意义,而是要加强农产品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符合市场规律的建设,让每一份爱心都不被辜负。

  广东省徐闻县是我国主要的菠萝产区,今年由于气候影响和集中上市,导致全县数万亩菠萝滞销。5月8日,一家生鲜店把滞销菠萝摆上网络平台,以29.9元/10斤的包邮价,卖了60万斤。但紧随其后的,是大量用户投诉收到腐败变质的菠萝。商家因此亏损严重,指责农民坐地起价、掺杂熟果;当地有关部门表示正在调查,而也有人认为把责任全都推到农民头上不公平,电商经验不足、包装简陋也是原因。一件看似简单的“消费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网民们的关注和热议。

  这件事情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却也充满很多必然因素。抛开更多情绪化的解读,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其中所反映出来的实际问题以及对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启示。

  首先,电商发展要理清市场和公益的边界。我们都希望市场的归市场,公益的归公益。但是实际操作中,却很难具体区分,尤其是这一类带有“公益色彩的市场行为”。所以常常出现商家觉得很亏,农民也觉得很冤的情况。对于农民而言,价跌的时候就“拥抱公益”,价格回暖就“回归市场”确实有点说不过去,但是徐闻菠萝价格的回归不仅得益于一些电商企业的加入,更源于政府、市场、协会、媒体各方面的努力。据《羊城晚报》报道,为了解决菠萝滞销问题,徐闻县总商会举办首届菠萝文化旅游节,此外,还组织了徐闻农民竞技赛、千人菠萝宴等活动,吸引了多家媒体的报道,大大提高了徐闻菠萝的知名度,有效促进了菠萝销量的增长和价格的上涨。既然市场价格上涨了,又没有签订合约,从这一点看,似乎也很难认定农民就是“坐地起价”。换个角度看,如果是正常的市场收购,那么农民随行就市的行为是否就可以被认可呢?其实不管商家促销的初衷为何,既然是市场交易行为,就应该按照市场的规则去操作,诚信经营要以合同和法律为保障,这样商家就能少了些许侥幸和盲目,农民更能公平对话,对于双方都是有力的保障。

  其次,农产品电商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性。做农产品电商,品质把控是非常重要的。这一事件发酵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电商没有把品质控制好,大量熟果夹杂其中,经过长途运输之后,买家收到的菠萝大部分坏掉,导致“电商不仅收到大量差评,且支付大笔的赔偿”。细究根源,虽然这其中有农民或者中间商不诚信的行为,但是作为电商经营者把最重要的品控工作交给代办去负责,把希望寄托于经营者的自觉,这本身也是不负责的行为。而据了解,该电商团队26名成员,无一人负责品控,出现问题恐怕也是必然的。另外,产品的包装过于简陋、当地没有适合的快递资源也是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无意批评这家电商,满怀理想、热情而来,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仅有善的初衷,没有专业的精神和能力,最后的苦果还是要自己来买单。现在很多新农人纷纷投身电商,实在值得从此次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

  最后,农产品电商应如何对接区域性卖难这个问题更值得深思。电商兴起,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但是,在此类“卖难”事件中电商平台究竟能够发挥多少作用?徐闻是我国重要的菠萝产地,此次卖难不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或者物流不畅,而是由于近年来当地种植面积发展过快,加上今年收获时节天气原因导致菠萝的品质下降,以及菠萝集中上市带来的市场供大于求。在这种情况下,电商销售其实是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的。总消费量是一定的,线上卖多了,线下就会卖少,你家多卖了,他家就可能少卖。这种销售模式对于解决区域性的农产品卖难其实是杯水车薪。当前农产品卖难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的结构性、区域性和季节性过剩,解决这个问题,电商固然可以发挥相当作用,但是也不能指望“一网就灵”,患上电商依赖症,而是要在科学的种植规划、农民组织程度提升、完备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