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新疆“红老板”:一摞“白条”账记录下的民族团结情

2016-06-15 16:40:04       来源: 新华社    作者:于涛

  不管认识不认识“红老板”,只要找上门来,打一张白条,按个手印,写上借款金额马上取钱,不需要利息,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还。周围各族乡亲都知道,有困难就找“红老板”,他一定会出手相助的。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依干其乡,认识赵红光的人都习惯喊他“红老板”。这不光是因为他的名字中有个“红”字,更因为他20年来扶危济贫、带领各族村民脱贫致富。乡亲们说,他有着一颗红灿灿的心。

  一根粗糙的手指,伸到口中蘸下唾沫,搓开账本中的一页,“除了这个借款数字‘40000’外,里面这些维吾尔文写的内容和名字我都不认识。”年逾五旬的赵红光笑着,又搓开了另一页。

  “红老板”赵红光手里拿的是一本“白条”账,每笔账目只有简单的一两行字。这样的账本很多,记了20多年。不仅有当地人,还有很多人来自周边村镇,赵红光以前根本没见过,对着账本也叫不出名字,但这些并没有妨碍他慷慨解囊,全力相助。

  这么多年下来,到底借出过多少钱,赵红光居然没有细算过。“估计借出了几百万元,现在可能还有几十万元欠款。秋收以后,一些人会陆续还上。”他说,这里的农民虽然贫困,但从来没有过恶意拖欠。只是有的借了药费的病重患者已经离世,所欠下的债务,他也就再没提起。

  阿克苏市依干其乡绝大多数都是维吾尔族居民。汉族的赵红光是外来户,1994年他孤身来到这里,靠着48亩荒地起家,种果育林、艰苦创业。随着他的果园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08年他牵头成立了阿克苏市多浪红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2015年营业额过了亿元大关。赵红光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苹果大王”。

  富裕起来的赵红光没有忘记身边这些朴实的维吾尔族父老乡亲。“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赵红光20多年来一直践行着自己的理想。在这厚厚一摞白条账本里,记录的不仅是一次次雪中送炭,更体现了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各族群众之间的亲密友善、真诚信赖。

  “‘红老板’就是我们的银行。”村民阿曼古丽·艾力亚孜过去每当年关将至,都会向赵红光借钱。“年底‘红老板’资金也紧张,但钱还是尽着我们花,资金短缺造成亏损他自己担。他对我们的帮助,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底。”阿曼古丽·艾力亚孜说。

  村民艾孜买提·尼亚孜母亲去世,妹妹重病。写一张白条,赵红光立即提供了6万元借款,为他修建了安居富民房,此外又提供2万元的各项资助。艾孜买提·尼亚孜学历低,脱贫门槛高,赵红光决定“授之以渔”,手把手教授果树剪枝技术,并帮助其成立了剪枝队,现在已发展到10个人,艾孜买提·尼亚孜任队长,2016年收入预计能达8万元。

  艾孜买提·尼亚孜与赵红光的儿子年龄相仿,兄弟俩一起长大。每当谈到自己的家庭生活,艾孜买提·尼亚孜总是说,他有两个爸爸,“一个维吾尔族,一个汉族。”

  多年来,每年春节、古尔邦节等节日期间,两家人都会聚在一起,载歌载舞,欢度佳节。艾孜买提·尼亚孜说,这是他最快乐的日子。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