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云南开远:“改革+配套” 破除农村发展制度性障碍

2016-06-14 07:56:41       来源: 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活动领导小组    作者:赴云南调查组

  近年来,云南省开远市紧扣“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试验主题,紧紧围绕“推进城乡居民同权同利、建立良性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三大课题,探索实施“6+2”的改革措施,即“六类改革举措+两大配套措施”,着力破除束缚和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推进开远市城乡一体化进程。

  第一类改革:实施城乡户籍管理制度。以“鼓励进城、自由下乡”为基本原则,全面取消城镇落户限制条件,完善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城乡双向自由流动的户籍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合法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农转城”6.1万余人,城镇化率达73.4%。

  第二类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城乡教育奖补体系。推动城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辐射,继续实行城乡医疗机构新型委托管理模式,保障优质资源覆盖到农村医疗机构。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与发展。

  第三类改革:推行农村社区化管理。将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理念引入社区,完善农村社区党组织、自治组织、协会组织建设,强化村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能力,实现社区社会管理职能与经济管理职能分开,建设管理科学、功能完善、和谐文明的新型农村社区。

  第四类改革:深化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障方面,在全省率先实行“城乡居民住院费用同比例报销”政策,使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农村居民。养老保障方面,探索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使退休保障制度覆盖农村居民。住房保障方面,建设农村保障住房,推进棚户区改造,对“农转城”人员优先提供保障房,启动农村公租房试点。

  第五类改革:扶持农村“两新组织”发展。健全完善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全面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运转、提质升级扩面。完善农村新社会组织管理机制,通过财政补贴和开辟绿色通道等方式,鼓励农村中介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各类群众组织蓬勃发展。

  第六类改革:创新城乡干部配置管理机制。创新城乡公务人员管理机制,将公务员编制向乡镇倾斜,不断优化基层班子建设。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实行农村公共服务人员“双述双评双挂钩”考核管理制度,不断建立健全村社干部的选拔培养、教育培训、激励约束和监督考核的长效机制。

  上述六类改革举措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居民同权同利,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建立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增加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改革涉及领域广、牵涉环节多、触及矛盾深、推进难度大,两大配套措施的制定为推动六类改革举措的落地实施,提供了保障、增添了动力。

  第一大配套措施:产权制度配套改革。成立了全省首家县级产权交易平台—“开远城乡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开展农村宅基地片区内“农对农”跨村组流转试点,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权等多权同确。

  第二大配套措施:金融制度配套改革。着力推进以农村房屋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质)押融资为突破口的“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省级试点工作,设立涉农贷款风险财政补偿金等政策制度,鼓励开展银保合作。

  “6+2”的改革措施,使开远市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效。调查组认为,完成试点试验任务,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密切配合是组织保障,城乡统一规划、强化机制创新是制度保障,财政重点投入、金融积极参与是经济支撑,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扎实推进是关键所在。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