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何处安放的童年

——四川省宣汉县留守儿童现状调查

2016-04-01 15:06:42       来源: 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牛震 李刚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四川省宣汉县,县域经济薄弱,农业生产条件落后,产业化程度不高,由此农村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经商,他们的未成年子女也因此而成为留守儿童。据统计,宣汉县18岁以下未成年人有21.4万人,其中10.3万名就学适龄儿童成为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近年来,宣汉县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积极整合资源推进宣汉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护机制和救助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环境。宣汉当地留守儿童现状究竟如何?近日,记者前往当地一探究竟。

  留守的花季

  “叔叔,你知道吗,我家里养了一条狗,五只鸡,还有两只鹅,平时爸爸妈妈都不在,都是我在照顾它们的生活……”10岁的刘家佳告诉记者:“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奶奶、爸爸、妈妈、弟弟一家五口人能团聚在一起。”

  刘家佳是位于芭蕉镇新农中心校的三年级学生,父母在家佳3岁的时候离婚了,哥哥跟着妈妈去了成都打工,家佳跟了爸爸。父女俩便从开江县高湾村老家搬到了芭蕉本地,家佳的父亲早些年在宣汉当地的矿上找到了一份拉煤的工作。她口中的弟弟,是父亲后来与继母成立家庭生的孩子。

  家佳与3岁的弟弟关系不错,因为弟弟出生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是由奶奶和家佳照顾。那个时候,继母在镇上打工,照顾不上弟弟。年幼的家佳用稚嫩的肩膀背着弟弟,总是跟在奶奶身后,或干点农活,或游玩于山间田野,抓几只蚂蚱,采几朵野花,来逗弟弟发笑。然而,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段时间后,为了照顾弟弟,继母把弟弟接到了镇上租的房子里,自己带起了弟弟,与奶奶和家佳也少了走动。除了过节的时候,一家人相聚的时候越来越少,家佳见到弟弟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有几次,家佳为了看望弟弟,放学后来到继母租住的房子,而继母对于家佳的来访却有些冷淡,用家佳的话说就是“妈妈不怎么喜欢我”。后来,远在重庆的爸爸知道后,打电话嘱咐家佳:“尽量别去妈妈那边打扰,她比较忙,照顾不了你。以后放学晚了,离家太远,可以去镇上的大姑家借宿。”这一切,乖巧的家佳总是不情愿地默默接受了,“要听大人的话嘛”。

  “叔叔,你看到前面那座山了吗?就是上面黑黑的,中间有房子的那个,那就是我家。”家佳指了指前面的一处山头说。从新农中心校到刘家,开车大约用了四十分钟的时间,因为山路崎岖不平,雨后更加难行。

  “这段路怎么也有20多里,真难以想象这个女娃子平时周末放学是怎么回家的。”同行的司机师傅对记者说。其实,这段路本就没修公路,只不过是早些年拉煤的车来得多了,硬是压出了一段山路。

  天黑了,打起手电筒,哼着山歌给自己壮胆,天真烂漫的小女孩走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这样的画面难以想象。“每次走回家得用三个多小时吧。你们走肯定走不过我的,因为我有近路。”家佳自豪地说。其实有一段路是可以坐大巴车的,但是为了省下两元钱的路费,每逢周末,家佳总是一个人走完这段路回到家。

  走过很长一段掺杂着煤渣和石子的山路,转过几个山弯儿,两间破旧的砖瓦房子出现在一处山坡上,往上看是废弃的煤厂,四周到处林立着采煤机械,这里便是刘家佳的家。

  跑到窗户台边找到钥匙,打开木门,从屋子里的一处角落里再打开一个编织袋,从里面捧出几把苞米撒在院子里的鸡舍旁边,打开栅栏,让鸡舍里的鸡放出来。来到刘家,家佳不再叽叽喳喳地和记者聊天,开始熟练地做起了这些,这一切家佳做起来很是熟练。“每次回家都要先做完这些再做饭,吃完饭写作业。”家佳把院子里的黄狗从铁丝绳上解下来放风,黄狗似乎看到几个来访者有些许陌生,死死地盯着,汪汪叫着不肯离去,此时的家佳回过头来把黄狗赶走,又把两只鹅从另一处栅栏里赶出来,喂了几把苞米。

  走进刘家屋子,略显阴暗潮湿,三十瓦灯泡发出的光线明显不能将屋里的犄角旮旯照到,这间稍微大些的房子是奶奶住的。外屋既是卧室也是储藏室,几张掉了漆的木质板凳散落在客厅,一张木桌显然很久没有打扫。里屋是厨房,黑乎乎的灶台上放着凌乱的碗筷。大屋旁边的侧屋便是家佳的住处,七八个平方的屋子里除了一张桌子、一张木椅、一张单人床外再无大件家具,桌子下面杂乱地放着一捆电缆,床上只有一层薄薄的棉被,既没有夏天用的风扇,也没有冬天用的火炉。

  “住在这屋里冬天冷吗?”对记者的问话,家佳边摆放桌椅边回答:“住习惯了就不冷。”“平时晴日里还好些,回家总是有电的,有时候下大雨,山上要停电的。”家佳告诉记者,山里停了电只能靠电瓶灯照明了,电瓶用完了电就只能点蜡烛。

  今年春节过后不久,奶奶因为身体不好生病住院了,从此刘家的主人便成了眼前这个十岁的孩子。“因为爸爸上次在电话里说,在那边还没有找到新的工作。”刘家佳告诉记者,虽然很想家人们团聚在一起,爸爸能从外地回来,但是这个愿望目前似乎不可能实现,“希望以后有机会家人能多些时间聚在一起吧。”谈起在医院的奶奶和远在重庆的爸爸,一向坚强的家佳竟然啜泣起来。一旁的杨友周老师赶紧安慰她:“家佳不哭,你忘了你是咱们班上最坚强的孩子了?你会做饭,做家务,独立生活的能力特别强,劳动成绩又好……”

  留守孩子的守护者

  “像家佳这样的孩子我们学校有很多。家佳的情况我们也是刚刚知道的,去年走访留守学生登记入册时,她还和自己的奶奶住在一起。”新农中心校老师杨友周告诉记者,新农学校的留守学生每周周一到周五都是住校的,只有周末回家。

  拥有20年教龄的杨友周平时都是和自己的学生住在一起的。为了照顾好留守学生,他不但放弃下班后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在课外时间额外给学校留守住校的学生辅导功课,还要在平日里照顾孩子们的起居生活。在学生的每个宿舍里,还买来治感冒、发烧的常用药,建起了“百宝箱”:“孩子们平时有个小病什么的,都不用跑很远去医院的,这里就有药。”

  “一个班级难免有一些特殊的孩子,如残疾学生、智力缺陷儿童,对于这些学生,我们更应该关爱他们。”杨友周说。

  2012年9月,杨友周接手六年级。上课一两天后,发现班里有一个名叫周秀娟的智力缺陷儿童,已经十五岁了,话都说不清楚,名字也写不来,周围的同学对秀娟也不算友好。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责任驱使杨友周不能放弃她。

  “利用休息时间我把秀娟叫到办公室,和她说话,教她认字、数数。”为了让秀娟不孤独,杨友周决定“运用集体的力量”。他找来了一个笔记本,对孩子们说:“同学们,大家都了解周秀娟的情况,我们应该关爱她,老师准备了一个笔记本,这个本子就叫它‘秀娟日记’,今后你是如何关心帮助秀娟的,都可以写在这个本上。”随后在“秀娟日记”的第一页,杨友周写下了第一篇“秀娟识字”的日记。“后来发生的事,让我倍感惊喜,因为同学们都来帮助秀娟了,有的教她写字,有的教她说话,有的和她一起玩。大家纷纷将帮助秀娟的感受写在‘秀娟日记’上,仅两周时间,便写了五十多页日记。”翻开这本厚厚的“秀娟日记”可以看到,王玲玲同学写道:“今天,我教秀娟同学写‘十’字,她很快就学会了,还写得很漂亮,我很高兴。原来帮助别人是多么快乐呀!”

  据了解,在宣汉当地,近年来涌现出了一批像杨友周这样的老师,像清溪镇小学的陈云昌、冉启琼等等,都是因为关爱留守学生被传为佳话。

  宣汉县教育科技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罗朝阳告诉记者:“在我们这里,无论是中心校还是各个教学点,最缺的就是‘万金油’类型的老师,既能教语文,又能教数学,既能完成教学任务,还能给学生做饭照料起居生活,做好老师又能当父母,成为留守儿童的守护者。”

  留守儿童的阵地

  宣传县清溪镇小学现有学生1700余人,其中留守类学生超过850人。副校长桂福华告诉记者:“我们学校的留守学生大部分属于寄养在亲戚家的。”

  清溪镇小学六年级的桂福丹和李文燕告诉记者:“叔叔,我们的校服是学校外的叔叔阿姨们送来的。”这是怎么回事?事情还得从该校的唐爽老师说起。刚开学那段时间经常下雨,一天,下着大雨,离清溪镇街道30多里的常宁村小学,身为31名留守孩子的村小校长唐爽老师带着3位老师,采购了学生中午营养餐的材料,搬到学校去。瘦小的唐老师扛着一袋米,打着伞,其他每一位老师都搬着东西,艰难地行走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爱拍照的唐老师就顺便拍了几张晒在了朋友圈。哪知,这一举动不是引得朋友点赞而已,而是大家纷纷慷慨解囊,还转发号召他们朋友的朋友,把爱心无限扩散下去。2015年10月13日,这天对于清溪镇常宁村的小朋友来说就像过年一样快乐,他们兴高采烈地迎接来自重庆的叔叔阿姨们的到来。以赵冬平为首的10人从重庆自驾三辆小车载着衣服、鞋、文具、玩具、零食及满满的“爱”来到清溪镇最偏远的常宁村小……

  2016年元月8日,虽然天气异常寒冷,但清溪小学校园内处处洋溢着欢乐和温暖,由共青团宣汉县委发起的“温暖过冬天——关爱边远留守学生”壹基金温暖包捐赠仪式在该校举行。团县委、清溪镇党委政府负责人亲自为受助学生发放爱心温暖包。据了解,每个壹基金爱心温暖包里都装有一件棉衣、一双棉鞋、一支防冻霜、一条围巾、一副手套、一个耳套、一个玩偶、一个书包、一本减防灾儿童读本,总价值388元。

  “为了让留守学生能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我们还发放了免费电话卡,在校园周围安放插卡电话。这张电话卡不限制时间和金额,可以随时拨打。有的学生不小心遗失了电话卡也没有关系,即使不能尽快补办,我们还在学校门卫处放了一张备用的电话卡,学生可以随时借用。”贵福平告诉记者,“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能只靠学校和政府部门,还要借助全社会的力量才行,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全社会的留守儿童阵地。”

  拿什么破解“留守儿童”难题?

  据宣汉县教育科技知识产权局最新统计数字统计,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有13.8万人,高中生(含职业高中)有2.8万人,学前教育幼儿4.8万人,这其中10.3万名就学适龄儿童成为留守儿童。那么,宣汉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生活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当地相关部门与负责人。

  宣汉县委常委、县总工会主席李良告诉记者:“近年来,宣汉县妇联、县妇儿工委办针对留守儿童具体情况,以让每一名留守儿童都‘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为目标,把强化管理、服务儿童、培养儿童自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要破解留守儿童难题,李良建议“应全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监护网络和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长效机制”。将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纳入相关的法律保障。在新的立法中,要将留守儿童的合法利益纳入其中。已有的法规,应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经费投入机制。各级政府把留守儿童工作纳入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中长远规划,纳入正常财政预算支出范围,确保相关工作的资金投入。除此之外,还应广泛激励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要制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让更多的农民工回乡创业,发展当地的经济,使更多的农民能在家乡找到工作。要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先进典型的培养与宣传,积极营造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经济、社会环境。

  今年1月27日部署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说,当前中国处在特殊发展时期,大量外出务工人员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特殊贡献,但也因多种复杂的现实原因,形成了数以千万计的留守儿童,这种现象短时期内恐怕难以消除。他说:“决不能让留守儿童成为家庭之痛社会之殇!”为适应未成年人保护新形势的需要,民政部今年2月首次设立未成年人(留守儿童)保护处。未成年人(留守儿童)保护处的主要职责中就包括“开发管理未成年人保护和留守儿童、留守妇女信息系统”。该处还将具体承担起成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各地建立党委政府领导的协调机制、开展全面摸底排查、完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功能以及协助国务院开展专项督查等工作。

  2016年3月26日,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倪春霞在天津大学一场有关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的研讨会上透露,我国今年将首次摸清留守儿童底数。来自全国人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民政部、团中央、全国妇联以及高等院校的20余位与会者在天津大学发布了一份“全社会都来关爱农村留守、城市流动儿童倡议书”。与会代表在倡议书中指出,我们对留守、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问题的社会治理还处于较低水平,强烈呼吁各界人士对此持续高度关注。他们倡议完善现行儿童保护法律,尽快建成我国儿童保护的法律体系,特别倡议出台专门的《儿童保护法》《社会救助法》等,为留守、流动儿童的特别保护、社会救助管理提供清晰明确的法律框架;呼吁建立社会力量参与留守、流动儿童管理机制,鼓励成立为留守、流动儿童服务的社会组织;倡议建立从省级到社区的四级留守、流动儿童保护网络。

  全国究竟有多少留守儿童?一直缺乏权威数字。倪春霞表示,此前使用的都是估计的数字,民政部已与教育部、公安部等决定今年开展留守儿童全面摸底排查工作,从而实现精准帮扶。由27个部门参加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即将开始运行。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