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30 14:29:10 来源: 新华社 作者:程楠、张文静
位于大山深处的甘肃省渭源县元古堆村,寒意还没有退去,但村民们的心早早就火热了起来。眼下,他们正热火朝天地平整山坡上的土地,准备建光伏电站。
“跟着张书记‘有肉吃’。”兴奋写在村民马岗的脸上。马岗口中的“张书记”正是从北京来到元古堆村进行扶贫工作的“80后”女干部张婉婷。
三面环山的元古堆村,曾经写满了“远古”“落后”和“闭塞”,全村1917人中扶贫对象就占到1098人。
2013年以来,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元古堆村破茧而出,迎来崭新的面貌。但由于自然资源极其有限、交通条件不便利,元古堆村尚未整体脱贫。
2015年8月,在北京一国家机关工作的张婉婷暂别繁华的都市和办公室生活,挂职元古堆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我来的时候大部分村民已脱贫,所以我更关注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张婉婷告诉记者,帮助老百姓从“输血”扶贫走向“造血”扶贫是她的梦想。
张婉婷如是说,如是做。元古堆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考虑到未来整村脱贫后,国家给予的扶贫资金会有所减少,结合自己过去的项目运营经验,她提出因地制宜发展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元古堆村日照时间长,可以进行光伏扶贫。”
恰逢甘肃省有这个项目,张婉婷说干就干,成功为元古堆村争取来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她告诉记者,这个项目占地10亩左右,可持续运行15到20年,发电后并入电网出售。
“按照国家2015年的补贴政策,元古堆村每发1度电,国家就补贴0.57元,上网电价是0.38元,两项之和让村里每度电收入0.95元,这样每年就可以给村里带来20万元左右的收入。”
“我希望用这笔收入的80%扶持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让他们发展生产养殖、种植等生产项目,而不是一味的进行金钱上的补助。”张婉婷说,余下20%将用于村里基础设施的维护。
“日光能挣钱”这一想法一提出,村民便乐开了花,“天暖和了,我们就干起来,让项目尽早落地。”元古堆村党支部书记贾元平说。
张婉婷的“思路宽、想法多、眼光远”让当地村干部佩服不已。“城里来的干部就是不一样。”贾元平说,“工作起来很攒劲。”
看到元古堆村不少村民发展肉羊养殖,张婉婷专门找到一家北京的网络直销公司,希望他们可以从今年起销售元古堆村生产的羊肉。按照她的预想,不久的将来,村里的养殖业就能实现“订单养殖”。
“她适应能力很强,给村里带来了新鲜血液,也让我们明白,脱贫以后要干的事还很多。”贾元平感慨地说。
张婉婷坦言,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她更多的是从决策者的层面考虑问题,往往会忽略扶贫政策落地之后的效果。而在元古堆大半年琐碎而忙碌的工作中,她深刻体会到基层的真正需要,“提升‘造血’能力才是彻底脱贫的‘法宝’。”
她告诉记者,在任期内,她打算认真的梳理国家扶贫政策如何落实到村,如何更有效地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和致富。“只要这里还需要我,我就继续坚守下去,当好‘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