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镰刀弯”地区农民如何看

仁发老李 “早是经验,晚是教训”

2016-03-11 11:02:24       来源: 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陈丽娜

  黑龙江省克山县位于“镰刀弯”地区的东北冷凉区,积温低,玉米产量低而不稳。2015年农业部提出进行“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意见,东北冷凉区的调整也备受关注。作为“镰刀弯”地区的“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李凤玉的仁发合作社过去一直以种植玉米为主,近些年来他们也在进行着调结构的探索。“调结构这个事儿,就得调得快,才能抢市场。早是经验,晚是教训。”老李总结道。或许老李的总结道出了很多镰刀弯地区农民的心声。

  2016年的春节前夕,克山县仁发合作社的理事长李凤玉特别忙。刚在北京参加完黑龙江绿色食品博览会,他就飞回了黑龙江,没两天,他又出现在了北京。他又来北京干什么?听说是跟荷兰一家公司洽谈,想引种荷兰品种的马铃薯。几番周折记者逮到了他的行踪,这回可得听他唠唠他们那儿今年打算种点啥。

李凤玉(右二)在中荷马铃薯全产业链合作签约仪式现场

  “玉米可不是我们那儿的强项”

  甫一见面,老李就跟记者抱怨起玉米行情。“每市斤掉了1毛多钱,掉的价格可是纯收益的一半啊!亩产1400斤的话,每亩就少收入140多元啊。”一提起2015年秋天开始下降的玉米价格,老李就一片痛惜。“2015年国储还是收了玉米,如果以后国储不收,那我们种那么多玉米怎么办?”老李对此有清晰的认识。“玉米可不是我们那儿的强项,也是这几年种植面积才增长的。我们那儿的积温才2250℃~2300℃,达不到很好的玉米生长有效积温。国家有保护价,我们才种。”

  “那您就没想过调减玉米种植面积?”记者问。“怎么没想过?2013年的时候我就想减少玉米种植面积了。不过5.6万亩土地,哪是一下子就能调过来的?”老李给记者分析了他调玉米的思路,主要是往鲜食玉米调。2015年,仁发合作社把籽粒玉米调减至3万亩,另外种了3000亩的鲜食玉米,包括2000亩甜玉米,1000亩粘玉米。“鲜食玉米能卖上价钱,不愁出路。”老李告诉记者,社员们还是愿意种鲜食玉米的。“2016年,我们还打算继续减少籽粒玉米,把已有的3000亩鲜食玉米扩展到5000亩。”老李心里已有了打算。

  此外,鲜食玉米的秸秆还派上了大用场。2015年,仁发合作社建起了2000头肉牛养殖场。鲜食玉米的秸秆刚好可以作青贮饲料,用来养牛再合适不过,然后牛的粪便再还田。这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态闭环。对此,老李认为,“我们适当发展畜牧业,能够把低质的农作物转化为奶和肉,两全其美。”

  “克山土豆全国有名”

  记者问起他此行来北京的目的,老李顿时兴奋起来,向记者描绘起了他的宏图大业:“我们克山县和荷兰夸特纳斯集团刚签署了《中荷马铃薯全产业链合作协议》,这个项目规划在克山地区注资50亿元,建设一整套国际水平的马铃薯生产线。”“我们这次还得就进一步合作计划展开会谈,我们县长也一起来了呢!”老李的话语中掩饰不了心中的激动。

  怎么突然要发展马铃薯产业?老李对此一点也不意外,“土豆才是我们的强项,克山土豆全国有名,日本人就曾经在我们这儿建过马铃薯研究所。”克山县地处北纬47度,适宜种马铃薯。“现在国家又把马铃薯作为第四大主粮,有政策扶持啊。我们克山县委县政府对我们合作社期望可高了,希望我们以合作社为载体,走出国门,把克山马铃薯的知名度打出去。”老李对于下一步克山县的马铃薯发展充满期待。

  与荷兰的合作也不是一拍脑门的决定。2015年9月,老李就曾去荷兰考察过。“我们这也是顺应了‘一带一路’合作的大趋势。”老李道。老李看上了荷兰的马铃薯品种和技术设备。“人家的品种就是产量高,4~5吨马铃薯就能产出一吨全粉,我们的品种得6~7吨才出一吨全粉。”老李介绍,跟他们合作的荷兰公司,人家的董事局主席可是世界马铃薯协会会长,这个公司在农业及食品加工机械设备的销量全球领先,权威得很。“跟人家签订合同,光技术转让费,我们就花了一两千万呐!”老李咂咂舌。

  “我们提供土地和人力,建好基础设施,如全粉加工车间、种子繁育室等,荷兰这边投入机械设备和技术指导。我们再通过电子商务,建立旗舰店,打造克山县的马铃薯品牌,实现繁育、加工、市场相结合的一二三产业融合。”老李为记者描述了合作的美好图景。

  老李告诉记者,2015年,仁发合作社种了5000亩马铃薯,2016年准备扩展至1万亩。“荷兰的马铃薯品种产量高,效益好。如果跟他们合作的马铃薯品种繁育成功,3年以后我们就不再种普通籽粒玉米了。”老李豪言道。

  “我们要种本地大豆”

  大豆,这个黑龙江省的传统优势作物,这几年也逐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对于大豆的种植,老李也有自己的思路,概括起来就是“稳大豆”。“稳大豆,可不是瞎稳,主要是得提高质量。”老李告诉记者,他们合作社已经跟黑龙江绿色食品销售基地签订了有机大豆订单合同。

  2015年合作社只种了4000亩大豆,他打算在2016年扩种至12000亩大豆,其中7000亩是普通大豆,保证绿色高蛋白;另外5000亩按照欧盟的标准,人工除草等,种植有机大豆,通过黑龙江绿色食品销售基地外销。“不过1万2千亩这个数还不确定,也许我到时候再增加1万亩大豆也说不定。”老李犹豫着告诉记者。

  不光这些,老李的“结构经”多着呢。2015年,合作社还种了1000亩白瓜,跟河北签订了销售合同,2016年打算扩展至3000亩。豆类,老李还计划2016年种两三千亩杂豆,包括黑豆、红豆、谷子等。“有些地今年种马铃薯,明年种大豆,后年可以种玉米,掉掉茬儿,土地更有劲儿。”老李一肚子的计划。

  说起这两年的种植结构转型,老李把自己的方针总结为:“压玉米,稳大豆,扩马铃薯”。作为全国知名的合作社,老李认为自己有责任带头进行种植结构转型,他也希望调结构能够为“镰刀弯”地区合作社闯出一条新路子。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