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的灯笼挂起来,炖好的排骨、肉端上桌美味飘起来,醇香的家乡美酒端起来……甘肃省徽县的一个个村庄沉浸在喜迎新春的喜悦里。2月7日晚上19时,徽县大河店乡王河瓦泉村的车荣兄弟姐妹4家,相约在县城新盖的二层楼房团聚,准时吃饭、喝酒,等待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
这时,老人说道:“哎,不知在深圳比亚迪公司上班的二儿子咋过年呢……本来说好的今年春节一定回家和大家一块过年的,但由于公司的事临时出差,没赶回来。” 车荣立刻拿出手机,打开视频,让没能赶回家过年的二弟与父母视频通话。
“爸妈新年好!我在深圳这边挺好的,请家人放心。”视频中,二弟对父母说。
“看你现在比去深圳前胖了,说明你现在工作、生活还都可以,爸妈就放心了。你也新年好,以后还要多保重身体呀……”通话后,老人高兴地对大家说,科技发达了,老百姓越来越富有,日子越过越红火。以前住老家的瓦房子,夏天漏雨冬天漏风,如今的日子真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二儿媳妇说,“爸妈,其实你们穿的新鞋子,就是老二从网上购买的。腊月间,你们看好款式,他网上付钱后,不到三四天时间就快递到徽县家里了。”她还说,正月十二,她就从陕西咸阳机场坐飞机去深圳,看丈夫去呢,飞机票在去年腊月二十就通过网络订好了……
老人接过话茬说道,怪不得老家你们舅爷养殖的几十箱蜜蜂产的“土蜂蜜”去年收入4万多元,腊月间还没货了。也没见他去过市场上卖“土蜂蜜”,原来是他的儿孙们,通过网络把“土蜂蜜”销售到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去了。
“我给女儿从网上购买了一条围巾,才3天就送过来了。过去过年,得走一个多小时山路才能到乡里买点年货,现在,只要走几分钟到电子商务服务点,选好商品下订单就行了,太方便了。”想起自己网购年货的经历,村民李玉龙说。
徽县,位于嘉陵江上游的徽成盆地,温暖湿润的气候孕育了木耳、银杏、核桃、蜂蜜、野山菌等类型多样、品质优良的农特产品。但是,由于种植分布零散、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因素,这里的农特产品长期以来都难以转化为农民的实际收入,严重制约着当地脱贫的步伐。
徽县大河店乡柳树村与王河瓦泉村基本相似,村支部书记李锋说:“精准扶贫行动开始实施后,村上通往乡里、县里的水泥路修通了,带来了信息、技术,更带来了发展的路子和新的生活方式。大家在网上买的东西很快就能送到手。现在村里建立了电商服务点,既帮乡亲们卖特产,也帮他们在网上代购。今年网购年货的村民就很多,特别是年轻人,网购已经成为他们新的生活方式了。”
为了破解农特产品有量无市、有质无价的困境,徽县把目光投向电子商务领域,探索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协会运作、微媒助力“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并出台一系列规划和扶持政策,县政府每年设立100万元电商发展专项资金,力争全县15个乡镇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80%以上,物流配送实现全覆盖。截至2015年底,全县共开设网店863家,线上交易额突破5000万元。
在如今这样一个“互联网+”的时代,电子商务不仅带动了徽县原有产业的振兴,也让新兴产业找到了商机,实现了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并改变和影响着乡村原有的产业结构,最终形成了全新的“互联网+各种产业”的电商发展模式。目前,徽县正朝着“一乡一个示范点,一村一品一网点”的目标谋划电商发展新格局,计划培育示范网点40个,以带动农林特产、苗木花卉、手工艺品等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使其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又一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