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的故事——

汤俭民:“取得农民信任比什么都珍贵”

2016-03-03 12:19:26       来源: 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李锦华

  头戴草帽,肩挎背包,脚蹬自行车,驮着种子袋,“叮零零”、“叮零零”……这就是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汤俭民。他中专毕业,但是荣获了省劳模、国务院表彰的先进工作者和国务院津贴专家等重量级荣誉。他培育的品种和推广的技术在湖北省累计应用1800余万亩,为农民增收20多亿元,他35年如一日“把农民当父母,把种子当儿抚,把自己当农夫”。走近这个瘦弱、执拗的农技推广员,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感动。

  把农民当父母,取得信任

  1980年,22岁的汤俭民从孝感地区农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城南郊的孝感县农业局三军台农科所。在农村医院当医生的父亲叮嘱他:“干了这一行,就要拿出‘定盘心’,农业总得要人干,要干就干好。”父亲的话,犹如一粒种子,埋进了汤俭民的心田。不论日后有多少转行的机会,甚至出国学习的机会,都被他一一拒绝。后来,调入农技推广中心粮油作物技术站后,汤俭民更是明白,做农技推广工作一定要取得农民的信任,为农民负责。

  “刚开始推广良种时,有农民以为我是骗子。”汤俭民曾经驮着一袋杂交稻种子免费送给白沙镇金港村农民。半个月后,当他再到金港村询问长势时,一位村口的老人告诉他:“喂鸡了。”原来,村里人曾经被卖种子的骗过几回,这次把他也当成了卖假种的骗子。后来,汤俭民索性把种芽催好播到农民的田里。收获时,村干部高兴地告诉汤俭民:“一亩田多打了一担谷!”这还真应了“种子换一换,谷子多一担”的农谚,从此杂交稻在这个村顺利推开了。“用事实说话,让农民说服农民”,这是汤俭民通过实践总结出的工作原则。

  为打消农民“尝试新技术怕失败”的顾虑,汤俭民向农民提供绝对可靠的增产增收技术。对农民负责,是他心中35年来不敢放松的一根绳。他说:“取得农民信任比什么都珍贵!”但是怎么才能做到呢?他心中有一杆秤,那就是所推的新东西,能给自己的父母用,就能给每一位农民用,也就是说把农民当父母。

  为取得农民的信任,他与2000多位农民长期交朋友,把他们培养成科技示范户。“凡是想与他见面、要求帮忙的农民,只要事先来电话约定了时间,他都见面交谈,帮助解决问题;凡是走进他办公室的农民,汤俭民都无偿送少量种子、种苗给他们试种,成功后再发展。”汤俭民的同事们看到他这样的工作风格,无不默默竖起大拇指。汤俭民每年无偿赠送的种子就达3000多斤。

  多年来,汤俭民义务承担了农广校、阳光工程、市区党校的兼职教师和省级农技110咨询专家等工作,累计开展农业技术培训300余场次,培训农民6万余人次。

  把种子当儿抚,悉心培育

  从事农技推广工作让汤俭民了解到农民对良种的渴望,也认识到良种对农业生产能产生巨大的作用。由于他在三军台农科所曾跟随前辈学习杂交稻培育,这让汤俭民有兴趣、有胆量尝试着去从事育种事业。“中专文凭还想当袁隆平!”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他通过加倍的努力,默默前行。农民的一点点肯定,就是对他莫大的支撑。

  20年前,粮食市场发生逆转出现了“卖难”。经过调查,他发现原因:“大家不缺粮吃了,开始选好吃的米了!”于是,他朝着“育出好吃的米”的方向前行。八次下广西,十次渡海南,为了育种工作,曾经将婚期一拖再拖,至今还惹得妻子埋怨不断。

  最初,他只能在别人的试验田里“搭厢边”、“开窗口”,悄悄搞人工授粉杂交试验。30多年来,他每年的春夏都在孝感试验,秋天下广西“加代”,冬季转海南繁殖,就这样追着太阳,几乎一年四季在酷暑中度过。“从海南、广西带回的试验材料,需要先一粒粒剥掉谷壳,才能在孝感播种。”汤俭民说,每年仅从海南带回的试验“材料”,就有1000多份,每份都要用手剥出100粒,还不能剥碎。他的右手大拇指不知被谷种磨损得破了多少次皮,流了多少次血。

  他像照顾儿子一样悉心照料种子。家里,办公室里,地上摆的、墙上挂的、柜子里藏的,都是牛皮纸包的种子袋;就连办公室楼顶,也被他当作了“试验田”。但他对儿子的无暇顾及让妻子满腹怨言。在儿子中考、高考这两个关键时期,他都一心扑在育种上,没有悉心教导,如今儿子未能考上理想学校,让汤俭民万分内疚。

  春华秋实,种子没有让他失望。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汤俭民育出了13个水稻新品种(其中11个属香稻),均通过了省级以上审定,其中6个获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证书,5个获武汉市科技成果证书。特别是他选育的“广两优香66”通过了国家审定,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水稻品种最高荣誉),连续三年被省农业厅确定为中稻主推品种(其中2014年和2013年均排名第一,2012年排名第二)。“鄂晚17”的育成,填补了湖北省没有自主培育的一级香型粳米品种的空白。这些成绩让汤俭民更加坚定了“把老百姓碗里的饭搞香”的决心。

  但归根结底,最能带给他安慰的仍然要数农民的增产增收。2012年毛陈镇大桥村农民周尚文种了260亩他选育的香稻品种,比上年增收4万多元。汤俭民非常高兴还做了打油诗:无边垄亩金秋日,香稻爸看香稻儿。稻儿丰硕表现好,稻爸心潮逐浪高。

  把自己当农夫,泡在田地

  为育种,他二十多年冬渡海南,不能和家人过春节;为育种,他把全部业余时间搭了进去,戒烟、戒酒、戒棋、戒闲谈;为育种,他多次感染血吸虫,弄得一身毛病,体重不足47公斤。进入社会后,他的工作岗位变换了4次,职务变动了4次,但脚步一直在农田,头上始终戴“农”帽。即使已经取得诸多成绩,升任孝南区农业局副局长,但他仍然说,“要把自己当农夫。”

  当副局长十多年,他很少坐小车下乡。在农民朋友的印象中,他经常就是一辆自行车,嗖嗖地来,又嗖嗖地走了。“他经常直奔田里,别人还没反应过来,就甩了鞋子,呼啦跳进田了。”农民说,这样的局长多一些该多好!

  孝感的夏天,炎热难耐,水稻中午开花,汤俭民就在40度的高温下授粉。一个中午做100个杂交组合,200个来回之后,已到下午两三点。10多天的太阳晒、水汽蒸、稻叶扎,手臂上全是血痕。这都不算什么。在广西南宁育种时,蚂蟥成灾,鞋口翻进去会狠狠地叮着腿,一扯血一喷,至今汤俭民的小腿上还到处是伤疤。

  一年四季300多天在农村跑,在水田里泡,比一个农民干的活、沾的泥巴还要多。同事毛慧明心疼地说:“他有严重的结肠炎不能吃肉,身体又不好,这么拼命地干工作,我们真的很担心。”但汤俭民却心甘情愿,还曾作诗自勉:“春暖花开好时光,我却年年无心赏。日也忙,时也忙。忙来忙去为哪桩?百姓若满意,我心才舒畅!”

  “做领导了,就少去下面跑吧,身体要紧。”面对亲友的劝说,汤俭民回答:“不管农疾,不问农桑,那算什么农业局副局长?”不论是育出多骄傲的香稻种子,不论多少人羡慕他上了《新闻联播》,汤俭民始终告诫自己:职务变高了,一定要警惕!千万不能让自己走出群众的行列。如今的汤俭民依旧置身泥土,守望垄亩,忙碌在稻禾丛中。他会永远恪守自己的誓言:不惜汗水洒禾土,但求稻菽遍地香。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