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移民新村的6张图

2016-02-04 15:12:37       来源: 山西日报    作者:记者 班彦钦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移民新村的6张图

  山西太原忻府区的大庄村并不大,60户人家,百十多口人,是个从山上搬下来的移民新村,也是一个贫困村。一条大街,两厢各11排轩敞的水泥平板房,几乎家家高门楼、红漆门,搁过去算得上“豪宅”。街巷干净整洁,不输城市社区。

  腊月廿四,记者在这个村遇到的第一件稀罕事,是城里人到乡下倒走亲戚。一拨赶一拨,1月21日,忻州市主要领导来了,问寒问暖,问计问策,还开了个驱穷致富座谈会,把乡亲们的心点亮了。紧接着区委宣传部和新闻办又带来了文化食粮,还议定办一个图书室。就在前一天,忻州市青年创业领航协会的年轻人给20多户人家送去年货七大件。记者进村前,忻府区政协副主席秦丽已先行一步,慰问了结队帮扶贫困户。随她来到老光棍马银田家,这是一处没有圈起围墙的新房子。红砖盖顶,迎面落地大玻璃明晃晃的像面镜子,老汉心情不错地说,花了八万块,政府给划了地,还帮衬危房改造款近万块钱。简直从土窑洞里住进“金銮殿”。同行的党支书马银旺打趣地说,就差找个老伴儿,相度夕阳红了。

  说起过去在山上住土窑洞的伤心日子,63岁的老太太马成灯眼睛红了。她告诉记者,大庄村原来叫大沟村,立地条件恶劣,人称讨命崖。1985年,12岁的姑娘马便芳坐在马扎上玩耍,一仰身子掉到四五丈深的崖底要了命。打那以后,老两口立誓要离开伤心之地,没想到这个过程用了20多年。

  老马两口子领记者来到新居,五间正房、五间配房,阔大敞亮。喜得是搬迁新居,愁得是收入有限。她老伴叫马拴宝,前几年跑工地打零活,年纪大跑不动了,在村里侍弄十几亩地。去年种玉米,逢干旱,收成减了三成,价格又跌了三成。还好,老两口有政府每季低保金1000多块,温饱没问题。

  怎样把普通群众渴望富裕的热情凝聚起来,让大伙儿看得见、摸得着,动起来?忻州市举全市之力,打响脱贫攻坚战。做决策,优先脱贫攻坚;办事情,突出脱贫攻坚;动资金,保障脱贫攻坚;用干部,挂钩脱贫攻坚;抓考核,强化脱贫攻坚。区乡村三级动了不少心思,描摹出6张蓝图。村党支部书记马银旺拿出一张图解释。第一张是产业扶贫图。全村1075亩,改种500亩玉露香新品种梨,新栽500亩大葱。以葱为例,亩产在2500公斤以上,每斤秋冬均价1元以上。此外,利用倒茬地引进优质高产张杂谷。第二,配套水利灌溉图。投资40多万元,引进膜下滴灌工程,让旱地变水地,梨树能高产。第三,土地整理图。削梁填谷,平地962亩,再打三眼机井,提升土地产出率、利用率。第四,村巷田园林路图。新修道路13905米,有沥青路、水泥路、红砖路、砂石路等。第五,户户光伏发电图。引进上海光伏发电企业联户扶贫,开发绿色能源。第六,移民新村拓展图。利用村东与另一个村新整合的80多亩地,吸纳边远贫困的12个村移民。

  乡党委书记任明生告诉记者,这个偏僻穷村为摆脱贫困,曾经历两次迁徙,三代人努力。上世纪80年代首次迁出10多户,未能拔掉穷根。2010年之后,全村绝大多数人终于搬进离城不远的创业新家园。然而,贫乏的土地资源,单一的种植模式,村民由争地陷入争斗,成为远近闻名的上访村。从揭盖子,公开公平解决承包地纠纷,到换班子,公正公信选拔当家人、领头雁,再到闯路子,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可以说,靠得是上级党委政府越来越大的指导、帮助、扶持,靠得是普通群众越来越强的心劲和干劲,一路啃得都是“硬骨头”。他们的想法是通过苦干实干,把大庄建成率先脱贫示范村,光伏扶贫试点村,小村并大村中心村。

  雪后的山川薄施脂粉,农家的院屋飘逸出年的味道,大庄移民新村家家户户都在等待和盼望,而记者的眼前是6张蓝图变现的情景。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