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层实践

2016-01-12 15:50:13       来源: 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记者魏登峰 许雪亚

  2015年12月9日,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光明日报社联合举行第二次政策科学论坛,来自农村改革发展第一线的10个党委和党支部书记,结合自身实践,畅谈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经验体会,为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言献策。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通过三转促三化,推进了一体化。一是实施产业转型,加快了新型工业化进程。以“数量转质量,体力转脑力”为举措,拓展了旅游服务、金融投资、仓储物流、远洋海工、农产品批发市场及矿产资源等一大批新兴产业。二是推动村庄转型,提高了新型城镇化水平。从第一个“15年远景规划”时的“目标五个一”,到“南京雨花台宣誓”时的“争创一个亿”;从“三化三园”新农村,到“五容五子”第一村;从70年代“造田”,到80年代“造厂”;从90年代“造城”,到新世纪“育人”。华西一次次的转型发展,不仅使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在迈向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三是抓牢人的转型,助推了农村现代化建设。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紫云乡紫云村过去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和上访村。采取“典型引路、合作社聚力”的办法,2010年,紫云村组建了全区第一个猕猴桃专业合作社,采取现金、果园入股等形式吸纳社员,把农户分户种植组织起来,从技术培训、物资供应、病虫防控、品牌培育、产品营销等五个方面统一服务,带着农民抱团干。2015年猕猴桃交易市场交易额达600万元以上。大力发展果园风情采摘游、新村农家休闲游、湖色观光垂钓游等乡村旅游,拓展农业发展功能,一产三产有机融合。目前,村年接待游客逾万人次,旅游收入40余万元,带动了紫云村经济的再次飞跃。2015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位于河北省平泉县的偏远山区的桲椤树社区坚持规划先行、产村共建、人口聚集、资源共享的中心村建设思路。实施人口聚集,一栋楼房就相当于过去一个生产队,置换土地700多亩,节约土地1120亩。通过人口集聚,节约了土地,使农村就地实现城镇化。建设了万亩富硒苹果产业园区和双千亩地栽香菇产业园区,采取“公司+合作社+专业户”的经营发展模式,进行系统化经营管理。目前,他们初步形成了人口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新格局,农村的生产方式和农民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转变。

  河南省新乡市七里营镇刘庄村长期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实行专业联产承包”这一符合本村实际的经济模式,把一个穷刘庄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典型。他们坚持为群众谋福利,使刘庄村走上了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民知识化、经济市场化、生活城市化、管理民主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轨道。

  吉林省梨树县霍家店村根据“打造梨北新城、建设魅力新村、培育具有现代服务功能的宜居、宜游城镇化”的发展定位,确立了“一城辐射、各业并举、多轮驱动、凸显特色”的小城镇发展目标,把“打造梨北新城、建设魅力新村”作为特色城镇发展方向,突出商品贸易、文化教育、工业生产、居民住宅、休闲游乐五大功能。他们坚持以特色城镇化为抓手、以农村工业化为支撑、以城乡一体化为方向,形成了以产业建园扩大城镇规模、以旅游促服务丰富城镇内涵、以项目带就业集聚城镇人口、以绿化靓丽环境提升城镇品位的发展模式,成为中国特色经济强村、最具魅力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法治示范村。

  九间棚村地处沂蒙革命老区腹地,隶属于山东省平邑县地方镇。过去的九间棚,荒山秃岭,缺水没电。由于环境恶劣,村子里的人一直过着艰难贫困的生活。1991年,他们走出大山,在县城先后开办了“花岗石厂”、“工程机械配件厂”、“塑料厂”、“金银花茶厂”等企业。通过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实现了从穴居山洞到美丽乡村的巨变,成为全国文明村、全国幸福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级旅游景区。

  上世纪80年代初,在农村改革大潮中,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创造性地实施了一套适合本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三田到户、五统一、一集中”的新机制。之后,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村里的主要干部全部献出了个人企业,退出承包的土地,集中精力为集体办企业,为群众搞服务。这可以说是一个由干部带头富向带领群众共同富的典型。

  天津市静海县范庄子村坚定不移走集体化集约化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走服务业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走全民小康道路,按照城市高档社区打造花园式明星小镇、全面实现城镇化。

  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乡始终秉承村民集体致富、均衡致富的宗旨,通过建设现代化农业、调整并发展工业、发展养殖业、开发旅游业、发展金融业及建筑业等做法,使得乡集体经营管理体制保留至今,创造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广大农民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

  黑龙江省黑河市本着“一家独富不是富,全村村民都富才叫富”的理念,通过不断壮大合作社,带动了大桦林子村的发展,使桦林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广大农村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改革和发展的先进典型。这些村子,分布在全国不同的地方,虽然自然禀赋和其他条件各不相同,发展的具体路子和经验也各具特色,但都有着共同的特征:一是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相互融合,二是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三大产业同时发展,三是集体经济与个体经济相互结合,四是各种生产要素相互联合,五是现代农业已初具轮廓,六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七是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良性互动,八是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九是个人致富与共同致富相互促进,十是党政基层组织不断巩固。这些共同特点,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展示出了当今中国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的时代风貌,同时也昭示着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定具有光明而美好的未来。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方立指出,在30多年的实践中,各地农村的先进典型都注重强村富民、注重发展现代农业、注重城乡经济融合、注重生态环境整治、注重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注重农村的经济文化社会全面进步、注重党政基层组织建设。在实践中,有“五个结合”尤为重要: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主体地位相结合。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二是坚持集体创业和体制创新相结合。就是要有一个带领村民集体创业的坚强领导班子,有一个促进集体创业的社会氛围,有一支带动集体创业的专业化队伍,有一套支持集体创业的措施和制度。三是坚持个人致富和共同致富相结合。四是坚持重点突破和协调推进相结合。关键是要把握优势、统筹兼顾,立足当前、长远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习总书记和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是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相结合。要坚持以人民为本,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造福人民,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改善民生,不断促进农村经济繁荣、村民共同富裕、农村社会和谐。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农村要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终必然要实现从一家一户为主要经营单位的小生产、小农经济,走向广大农户联合起来、各种生产要素联合起来的社会化大生产、大农经济的历史转变,完成这一转变也必然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农村的先进典型,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艰苦创业、奋力开拓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真实写照,也是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伟大实践的先行者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鲜经验的创造者。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