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2 09:14:37 来源: 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刘柱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在农业进入新常态以后,就如何深化农村改革,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等问题,笔者于2014年12月22-12月27日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进行专题调研,与当地30多名入社成员和农民进行了座谈。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齐齐哈尔市的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非常有特色,当地农民的参与热情非常高,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齐齐哈尔市土地规模经营的主要特色
1. 经济效益特别好
从调研的实际情况来看,齐齐哈尔市克山县的农村合作社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人均收入、耕地亩数、人均耕地亩数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笔者实地调研了3个合作社,仁发、新兴、三合,这3个合作社人均收入2013年较2012年分别增长108%、62.7%、57.6%;总耕地亩数增长60%、74.5%、31.8%;人均耕地亩数增长66.6%、74.5%、49.3%。而入社社员的收入相较不入社社员的收入也是增幅明显。仁发合作社社长李凤玉算了一笔账,入社社员一户的收入能达到5.8万元,是不入社社员收入的1.5倍。这也从根本上提高了农民参与合作社经营的积极性。
2.社会影响力比较大,农民参与热情非常高
调研发现齐齐哈尔市涌现出了一大批像克山仁发这样的优秀合作社典型。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在入社社员现身实地的受益影响下,当地农民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非常高。目前(2014年),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709个,比去年增加681个;入社农户82.11万户,增加5.74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93.4%;入社耕地2921.14万亩,增加251.2万亩,占全市集体耕地面积的91.7%。全市平均每个村有合作社4.53个。据调查,全市规模经营面积达233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5.1%。可以说,合作社规模经营已经成为齐齐哈尔市农业发展的主体成分和主流趋势。目前,全市平均每个合作社经营面积达5116.7亩,亩均分红超过500元,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平原土地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作业
齐齐哈尔市克山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是典型的农业县份。全县幅员3320平方公里,辖6镇9乡122个行政村和9个农林牧渔场,有耕地面积302万亩,人口50万,其中农业人口36.7万。在调研中我们实地看到,当地土地面积辽阔,地块平整,非常适合大规模机械作业。目前仁发合作社固定资产3789万元,入社农民2638户,入社土地5.4万亩,有大型农机具113台套,农机作业50.8万亩。2013年,社员亩均分红710元,资金回报率达33%,2014年,社员亩均分红854元,比2013年上涨20.3%;资金回报率达22.6%,比2013年的总收入提高了12.5%。大规模的机械化运作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也为发展现代大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组织形式多种多样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齐齐哈尔市在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上把合作社作为优先方向和主打形式,不搞一刀切,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因地制宜,当地主要形成了四种合作社模式。
一是能人领办合作社模式。以克山县仁发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典型。该合作社始建于2009年10月,其带头人名叫李凤玉,在干合作社之前是一名拖拉机手。目前该社拥有土地耕种面积达5万3千亩,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社员有45人,从事劳动的社员人均种地面积达1177亩。拥有固定资产3789万元,拥有马铃薯组培楼1800平方米,仓储窖4000平方米、日生产500吨和1000吨的玉米烘干塔各1座,仓储库7200平方米,机械装备113台套,总动力3128.7千瓦,辐射作业面积达41.2万亩。2013年效益总盈余达5300万元。
二是村集体组建整村推进合作社模式。典型代表为克山县新兴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村集体作用带领农民加入合作社。该合作社于2008年3月成立,是克山县集体领办型合作社的代表。目前,该社拥有固定资产2366万元,其中国投资产1453.5万元、集体投入资产912.5万元,有各类大中型农机具57台具。
三是种田大户模式。以农民冯国斌等为代表。冯国斌自2010年开始承包土地进行农业种植至今已有5年。由当时承包1万亩土地发展到年承包土地2.8万亩。承包土地位置由当时一个乡镇发展到四个乡镇;由两个村发展到七个村;承包农民土地户数由100多户发展到800多户。并与多个农机合作社建立了长期耕作关系;与省农资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农资供应合作关系。成为当地远近皆知的名符其实的种粮专业大户。2013年为了扩大经营自筹资金800多万元,新上了玉米烘干存储项目,建设了日处理400吨玉米烘干塔和6000平方米的玉米仓库。
四是家庭农场模式。以时中乡共荣村农民吉朋贤为代表。几年来,吉朋贤依靠党的政策指引,在现代化大农业的道路上抢抓机遇,从一个只有几千元家产的农民发展到已经拥有200多万元固定资产的家庭农场。他现在不仅拥有1800亩土地的经营权,两台804型机车和配套机具,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600亩林地,而且还创办了千头养猪场,开发了池塘养鱼。
通过以上几种模式,现在齐齐哈尔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5709个,入社农户82.11万户、入社耕地面积2921.14万亩,分别占全市农户总数和集体耕地面积的93.4%和91.7%。全市由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的规模经营面积达1768.9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0.5%。农村劳动力人均耕种面积达62.5亩、是原来的3.81倍,克山仁发合作社靠40人耕种了原来2638人耕种的5.4万亩耕地。
对当前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启示
1.农民的自觉参与是合作社发展的前提。仁发合作社在成立之初只有7户农民入社,租种的1100亩土地没有连成片,大机械作业派不上用场,还要花钱雇“小四轮”耕种,年末算账亏损187万元,有的社员还提出退社的要求。面对困境,拖拉机手出身的李凤玉并没有退缩,他心中坚信规模化经营是一条可以发家致富的好路子。经过分析,他找到了症结所在:合作社没有与更多农民合作,土地经营规模太小,没有发挥现代农机的作用,自然就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为此,合作社印发了《致全体农民的一封公开信》,7名社员逐村逐户宣传讲解“七条承诺”,“七条承诺里面”最吸引老百姓的是,入社土地保底价350元/亩,而当时土地流转最高价才为240元/亩,有的流转给亲戚才100多元一亩。为了扩大影响,李凤玉想方设法与在外打工农民取得联系,多次到哈尔滨、沈阳、秦皇岛等地面谈,在他的努力下在秦皇岛打工的39户村民以870亩土地入社,不到两周时间,入社村民307户,涉及临近3个村庄,连片土地经营面积1.5万亩。到第二年,合作社就实现扭亏为盈,盈余2700多万元。由此可以看到,农民的自觉参与是发展合作社规模经营的前提。而像李凤玉这样懂农业生产、自觉去做村民思想工作的合作社合伙人,也正是从广大农民中走出来,引导村民发家致富的。
2.土地规模经营是合作社生存发展的基石。土地是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最主要的制约性因素。没有规模的土地,合作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仁发合作社积极引导农民带地入社,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方式,向土地规模经营要效益,提高了农村组织化程度。由2010年组建初期的7户1100亩耕地入社,发展到2014年末的2638户54000亩耕地,有效实现了土地的规模经营,使生产关系更适合生产力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土地规模经营是合作社生存发展的基石,发展合作社不能强制,只有在不改变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采取符合法律政策规定、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有效整合农民手中少而散的土地,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才能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科技化水平,才能推行现代经营管理方式、不断转变增长方式。
3.利益共同体是合作社生存发展的根本。仁发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公积金量化到个人等同于投资、所有财产全部量化到人,没有“无主”财产等办法,有效整合农户的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将长期分散经营的农民,利用一定的利益联结模式联合起来,使农民认识到自己是合作社的一员,自己的利益和合作社是捆绑在一起的,农民自愿积极参与生产,主动留存公积金,积极参与企业发展规划。仁发合作社将3000万元的国投资产平均量化到每个成员,合作社没有“无主”财产。近两年提取公积金1260万元,全部盈余通过保底分配、二次分红分配各合作社成员,剩余盈余始终为零,有效连接合作社与成员间的利益关系。2011年至2014年成员亩均分红分别为710元、730元、922元和854元。由此可以得出:合作社只有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责任同系的经济共同体,才能取得合作社的长远生存发展。
4.规范化运作是合作社生存发展的关键。只有一手抓效益,一手抓规范,才能使合作社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壮大。仁发合作社坚持依法治社、民主管社。一是严格民主议事制度,成立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实行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不按出资额表决,而是一人一票,重大事项提交社员代表大会集体讨论通过,由监事会全程监督执行,这从根本上保证了合作社的规范运作和可持续发展。由此,可以启示我们:只有确保成员的主体地位,处理好能人治社与民主管理之间的关系,建立现代管理模式,在规范的制度框架之下组织生产经营,做到产权明确、分配合理、权力平衡、管理规范,才能不断提高合作社的经营和管理水平,确保合作社沿着规范健康有序道路不断发展壮大。
5.金融支持是合作社发展的命脉。调研发现,这3个合作社取得成功都离不开县政府对它们金融方面的支持。仁发合作社的李凤玉介绍说,种子、化肥等农资采取现金购买和赊欠购买相比,价格往往相差一半甚至几倍。新兴合作社的宋金贵和三合合作社的邢相国也说到,购买大型机械多则几百万少则几十万,单靠个人的能力是很难满足合作社发展的需要的。必须得有政府和银行在金融上为他们保驾护航。调研发现为了满足农机合作社规模经营的资金需要,克山县一手抓“政府做环境”,一手抓“银行做产品”,打造信用平台,加大金融服务农机合作社的力度。按照“先评级、后授信、再用信”的原则,鼓励合作社以信用作为申请贷款的重要依据。可以说,克山县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克山县政府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