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地方动态

变废为宝秸秆变身生物炭 新技术落地天津可年产万吨生物炭

2016-07-27 14:42:02       来源: 天津日报    作者:陈忠权

  “秸秆焚烧,污染环境;而采用炭化技术,却可以变废为宝,生产出优质生物炭,可肥田、改良土壤。这项成果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发明的,刚刚投入生产。”日前,记者一走进天津市农业局试验林场生物碳生产车间,负责人刘文政就介绍起这个神奇的项目。记者看到,一袋用秸秆刚生产出的生物炭,由很多黑色的小块组成,握在手里特别干爽。

  一座6米多高的灰色生产设备矗立在车间正中央,秸秆在这里是怎样变成生物炭的呢?刘文政说:“第一步要在右前端的小型燃烧装置里装入引火燃料,生产出700度的高温烟气,然后把烟气输送到中间这台炭化炉里,这时就可以装进秸秆进行炭化生产了。秸秆在炭化炉里要进行高温燃烧、快速烘干,然后自动进入下一个环节:高温冷却,最后就可以生产出生物炭了。这套设备是陈温福院士发明的,工艺设计简单实用,成本也不高,整套设备只需投资80万元左右。”

  “这些生物炭,主要用来肥田,改良土壤,作用非常明显。”市土壤肥料工作站专家郑玉锁兴奋地说,“具体说就是用生物炭为基质,生产缓释肥和土壤改良剂进行还田。生物炭具有极好的吸附缓冲能力和保肥保水性能,可有效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肥力、解决土壤退化问题,从而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刘文政补充说,施用生物炭后土质更疏松了,有机质含量大幅增加,促使农作物增产达到20%以上。还可以间接地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施用量,特别环保。

  市农业局副局长陈吉顺介绍,生物炭是指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在缺氧和一定温度条件下热解形成的富碳产物,可以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是本市现代都市农业急需的新技术。为了加快引进,他们积极和中国工程院陈温福院士对接,多次邀请他来天津考察,最终于今年6月在本市落地生产,每年可生产1万吨的生物炭。目前本市年产秸秆270万吨,如果全部实施这项新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将会非常显著。

  “用稻壳生产的生物炭,除用于农业生产以外,还可以用于钢铁辅助生产,每吨售价高达1800元左右,农户又多了一条增收渠道!”刘文政笑着告诉记者。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