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0 16:26:05 来源: 果壳网 作者:
畜牧业的生长激素一直是大家所忧虑的问题,作为餐饮业的巨头,肯德基表示其在美国的大约1.4万家餐厅将在接下来的两年内逐渐停止采购使用了“对人类用药有威胁的抗生素”的鸡肉。
此消息一出,西方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中文媒体也紧跟其后。有不少中文报道称,麦当劳将要“停止使用含抗生素的鸡肉”,然而这种说法其实是对原文内容的曲解。麦当劳在声明中也指出,在限制使用对人类重要的抗生素的同时,养殖户也会继续合理地使用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来保持鸡只健康。
麦当劳公司的新闻发言稿里表示,此项新的措施是根据公司本周颁布的行动计划制定的。在这份文件里,我们可以找到对这项举措的具体解释:
禁止给动物使用在WHO规定的对人类用药极其重要并且没有被兽医批准的抗生素(说明一下,WHO根据人类用药的重要性将抗生素分为极其重要,高度重要,重要三个等级) 。
对于批准了可以给人类和动物使用的,为了治疗或者预防动物疾病的抗生素必须在兽医指导下尚可使用。
禁止使用一切用于促进动物生长的,WHO规定的对人类用药重要的抗生素 (参照以上分类,也就是最低等级的,所以可以理解为全部抗生素)。
利用可能减少抗生素使用的生产措施去降低抗生素的使用总量,分享这些经验。
这4条标准里,核心在于第3条。类似的呼声至少在1970年代就已经广为出现。麦当劳的这一决定,无疑将从产业链的末端对上游产业造成巨大影响,迫使他们淘汰促生长抗生素的使用。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的食品和农业项目主任乔纳森·卡普兰对此评价说:“一个新的行业标准即将建立,这是改变整个家禽业的重要节点事件。”
读到这里,或许很多人会有疑问:动物养殖业能用多少抗生素?促生长抗生素又是什么呢?抗生素为什么会促进动物生长?使用抗生素促进动物生长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各个国家的相关政策又是如何演变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好好说说。
1.动物养殖业用的抗生素很多么?
答案是:确实很多。在美国,约80%的抗生素都用在了家畜和家禽身上。
人类给农场动物使用抗生素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治病、防病、促生长。“治病”好理解,生病了当然要治,而且要短时间用够药,这部分使用是必要而且合理的,麦当劳也没有对这部分使用进行很多限制。所以,国内有些媒体报道中“停止使用抗生素”的说法是错的。实际上,只要是规模化的禽畜生产方式,都因为生产规模、密度的问题而无法完全脱离抗生素的使用——而这一切,是为人们提供价格合理的肉类食品的前提。
而“防病”和“促生长”则是小剂量、相对较长时间的使用。2012年FDA动物食用抗生素相关报告估计,用于防病和促生长作用的抗生素占到动物动物抗生素总用量的70% 。
说到这里,作为消费者的你一定很紧张。这么多抗生素用在禽畜身上,一定会造成大量残留,这样的肉,被我们吃进肚子里,等于我们吃了那么多抗生素,那还了得?其实,这一点倒是不必太担心。肉类等畜禽制品都有相应的抗生素限量标准,养殖者也要遵循用法用量和“停药期”的规定,因此合格畜禽产品中的抗生素残留不足以对食用者造成直接的健康损害。研究者更关注的是它们造成的间接危害:耐药性。过多的抗生素使用会加剧细菌耐药性,这是在一个区域内产生的整体影响,而不是针对某一个个体的。当小剂量、长时间使用时,这样的问题更加明显。抗生素进入环境的渠道多种多样,难以防范,尤其通过排泄物进入水土空气,因为量太大,这也是一直让养殖业头疼的问题。
2.抗生素如何促进动物生长?
美国的养殖户在1940年代就发现了抗生素促进动物生长的作用,并将其应用于畜牧业。科学家对抗生素促进生长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研究,他们发现这种促进功能大多和抗生素对肠道细菌的作用相关。具体的机理很多种,而且相互作用,并没有达到共识的唯一机制。但总的来说,抗生素减少了胃肠道中的细菌和轻度的感染,改变肠道菌群组成,促进了营养的吸收。常用于此目的的抗生素包括金霉素、土霉素、青霉素、杆菌肽素、链霉素、泰乐菌素和竹桃霉素。这些抗生素在人类的医疗中也有不少应用,在WHO的抗生素重要性分级中,链霉素、青霉素、泰乐菌素和竹桃霉素被列为极其重要,而金霉素、土霉素被列为高度重要。
有意思的是,科学家发现促生长抗生素的效果和动物生长的环境清洁度相关:只有在常规的集约养殖环境中,低剂量抗生素才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而在无菌环境里抗生素却不具有这样的作用。将促生长抗生素使用在不干净的环境里的动物比将其用在生长在干净隔绝的环境的动物更有效。同时,在不使用促生长抗生素的情况下,无菌环境比常规环境更利于动物生长。
集中动物喂养系统当然有其必然性和优越性,如前所述,正是这种生产方式,为消费者源源不断地提供者价格合理的肉食。但这种方式难以避免的一点就是动物们挤在一起,个体生活空间很小,很难保持足够清洁,容易滋生细菌、互相传染。就像上一段那些研究证明的一样,在不够清洁的环境下,抗生素的促生长作用似乎成了一种“必须”。
3.西方国家的政策是如何变化的?
动物使用促生长抗生素近些年来一直是利益相关方争论非常激烈的议题。无论是有影响力的组织,比如NRDC、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 还是环境、食品、公共健康学者, 比如马里昂·内斯特尔、迈克尔·波伦都积极地参与了信息传播和政策倡导。他们呼吁,应该停止对家畜和家禽使用促生长抗生素。辩论的另一边主要是肉类加工和家禽家畜养殖业的从业者。他们对政府进行大量游说,强调会谨慎使用促生长抗生素,抵制对促生长抗生素使用的禁令。
在公共政策制定方面,欧洲秉持的是预防原则。简单说就是在环境、健康等议题上,哪怕科学界尚有争议,也要采取保护公众健康的政策,降低风险的可能性。早在1969年,英国的斯旺委员会就将耐药菌增多和促生长抗生素的使用联系了起来。从1972年开始,欧洲逐渐开始禁止这样的用法。1986年,瑞典成为了第一个完全禁止将抗生素用于促进动物生长的国家。此后,丹麦(1995年)和德国(1996年)也出台了同样的政策。在此同时,科学家们也对这些国家颁布禁令前后的细菌耐药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是丹麦历时五年的DANMAP研究,该研究结论认为,禁用促进生长抗生素有利于减少细菌的耐药。从2006年开始,欧盟禁止将抗生素用于促进动物生长。
和欧洲不同的是,美国方面在政策制定中更重视证据。在科学界缺乏定论的情况下,相应的政策调整很难发生。1940年代抗生素的促生长作用被发现,1950年代FDA批准抗生素用于促进畜禽生长。1973年, FDA确定,将青霉素和四环素用于促进动物生长是不安全的。但争论博弈一直在进行,政策也一直停滞不前。虽然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都曾提出在动物身上大量使用抗生素(尤其是作为促生长剂使用)会加剧细菌耐药问题,但直到2013年底,FDA才宣布将在未来三年内逐步取消促生长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使用。FDA计划要求兽药企业在标签上明确药品的作用,同时他们也要求养殖户凭兽医处方获得抗生素,而不能再继续自行购买抗生素给动物使用。尽管这项措施的有效性仍然受到一些质疑,但是这已经是美国在1970年代以来最有力度的举措了。
4.麦当劳新决定的意义
近年来已经陆续有肉类企业或者餐饮企业表明自己将不再收购用抗生素作为促生长剂的肉类,但是作为餐饮业最大的巨头,麦当劳的表态无疑会对整个养殖业起到更大的带动作用。在倡导淘汰促生长抗生素的组织和科学家眼中,麦当劳这一决定的作用甚至可以媲美政策上的改变。这也解释了这条消息迅速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原因。
对于促生长抗生素的使用,欧洲已经禁止,美国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中国的情况怎样呢?很遗憾的是,和很多其他公共问题类似,我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抗生素使用相关基础数据的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