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直播摘要

缩小城乡差距才能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2016-06-03 12:15:31       来源: 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郑新立

首先祝贺《农村工作通讯》创刊60周年!在这个重要时刻,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于进一步办好杂志,发挥《农村工作通讯》在中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非常有意义。《农村工作通讯》创刊于1956年,当时我正在读小学五年级,我认为那个时候的农村是新中国以来农村最好的时期之一。因为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之后,劳动积极性非常高,以后又搞互助组、合作社,从初级社到高级社,农村热火朝天。之后,由于“左”的经济指导思想,我们总想让合作化搞得快一点,三步并做两步走,最后大搞人民公社、“一大二公”,走到反面去了。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后,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搞家庭联产承包,农村工作才回到了正确道路上来。

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发展,今天,农村改革发展又进入到一个关键时期。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现在农民的人均收入只有城市人均收入的31%。要实现全面小康,保证“一户不落、一人不落”的小康,关键就是要有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也只有农村的发展水平赶上城市,才能跃升为高收入国家。去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8000美元了,距离1.2万美元的高收入的分界线还有一个大台阶。但是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只有二三产业的28%,农业劳动力还有2.2亿人,农村人口还有6亿多,占全国人口的47%。

最近我们做了一些课题研究,比较了世界各个国家的发展历程,发现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跨入高收入行列的国家,有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凡是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跨入高收入行列的国家,都比较成功地解决了城乡差距问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接近甚至超过了二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农民的人均收入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基本拉平;凡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城乡差距。所以,我国能不能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到2022年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关键就看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对农业农村发展做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最近在小岗村又召开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座谈会。去年4月30号下午中央政治局学习,习总书记作了一个关于城乡一体化的系统讲话,他提出了“新四化”的概念,即要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这是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方向和要求,我们要按照这个方向来努力工作。加快农村改革发展,还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农村改革的各项部署,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有关精神。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着三大历史任务:

第一个历史任务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化、集约化、社会化大农业,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通过不断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来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最近我将中国农业跟荷兰农业做了一个对比,发现差距太大,不是一般的大。荷兰只有25万农业劳动力,比我们一个中等县的劳动力还要少,去年荷兰出口了820亿美元农产品。荷兰进口了一些粮食和饲料,通过转化增值,扩大出口,去年农产品贸易顺差400多亿美元,平均一个农业劳动力一年创造了4万多欧元的增加值。在荷兰,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于二三产业,农民收入高于城镇居民。我国共有2.2亿农业劳动力,去年农产品出口700多亿美元,比荷兰少了110亿美元,农产品贸易逆差达400多亿美元。说明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十分薄弱的。几年前,我曾随全国供销总社白立忱主席到法国、荷兰专门考察过合作社。法国和荷兰的农业基本上是农户加合作社,种养环节以农户为基础,加工和销售是以合作社为主体,合作社有自己的商品品牌,法国合作社销售的食品占全社会的80%。我们应通过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吸引高素质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真正使农民成为一个体面的职业。我想这是我们要干的第一件事。

第二个历史任务是新农村建设。我们沿海地区农村已经建得比较漂亮了,中西部农村脏乱差的状况跟城市相比差距太大。怎么加快新农村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提出了一个改革的新思路,如果我们能够以农村承包地的经营权、宅基地的使用权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经营权作为质押,撬动银行贷款和社会投资,投入到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就有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十三五”期间如果能以“三块地”为质押,吸引银行贷款和社会投资20万亿元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农村面貌就会发生重大变化。

今年5月16日,我参加了国家发改委主持召开的一个优化城乡要素布局的讨论会,介绍了11个典型经验,其中重庆有一个区,农户退出宅基地、承包地以及林地,获得的补偿平均达到54万元。这笔钱成为农民进城落户的安家费,重庆市政府还为进城落户农民提供了各种社会保障。

国开行金融公司提出建设市民农庄的动议,他们算了一笔账,把现有大城市周边向外延伸100公里,形成一小时生活圈,按照发达国家农村投入强度来计算,约需投资130多万亿元。如果把这盘棋搞活了,就如同在城市资本堰塞湖上炸开一道缺口,产生一个瀑布效应,城市的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力就能迅速流向农村各个角落,我们就能用五年到十年的时间把农村建得比城市更宜居、更漂亮。这不仅关系到农村发展,更是关系当前稳增长的重大举措。

我们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一位领导同志曾建议和预测,如能像改革初期那样,再次聚焦农村改革,把农村搞活,足以支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到2030年。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城市有大量资本闲置在那里找不到好的项目。现在新农村建设已经涌现了大批典型,重庆就是一个说服力很强的案例。重庆去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领跑全国,主要原因就在于连续7年进行了城乡一体化的改革,近几年重庆已有300多万农村人口到城里落户。

第三个历史性任务,就是把已经进城的2.8亿农民工和6000万留守儿童、4300万留守妇女、4000万留守老人共4亿人口的户口逐步迁到城镇,圆他们的全家团圆梦。农民要想进城落户,光靠工资是不行的,他们的财产就是在农村的承包地的经营权、宅基地的使用权以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经营收入和集体经济收入的分配权,如能有偿退出,拿到几十万元,就能为他们融入城市提供资金支持。

《农村工作通讯》应当为实现这三大历史任务鼓与呼,一些好的经验应大力宣传推广,特别是各地从本地实际出发创造的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做法,我们的记者、编辑应深入调研,用事实说话,引导人们转变传统思维定式,鼓励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求实创新,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决定精神,以深化改革促进发展。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