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纪念《农村工作通讯》创刊60周年暨“三农”期刊宣传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农业部党组书记、部长韩长赋寄语中国农村杂志社“传承光荣历史,再谱时代新篇”。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余欣荣出席座谈会并作讲话,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尹成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潘岗、中国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余昌祥出席会议。
韩长赋在寄语中说, 60年来,《农村工作通讯》坚持“为农村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广大农村干部服务”的办刊宗旨,大力宣传党的农村方针政策和农村改革创新经验,为推动农村改革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强调,农业新闻宣传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胸怀全局,统筹谋划“三农”宣传工作,履职尽责做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坚持改革创新,提高“三农”宣传工作水平,在宣传的形式和内容上突出特色、精准定位,要适应分众化和差异化的趋势,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大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坚持讲好“三农”好故事,唱响“三农”好声音,更好地担当起“三农”新闻宣传“挑大梁”、“主力军”的职责;坚持提升自身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切实提高业务能力,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不断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带着泥土芬芳的作品。
1956年5月20日,由毛泽东主席亲自提议创办并题写刊名的《农村工作通讯》创刊。创刊初期,得到毛主席的亲切关怀和邓子恢、谭震林等老一辈领导人的悉心指导,毛主席多次在刊物发表的文章上作出重要批示,《农村工作通讯》很快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刊物。改革开放后,《农村工作通讯》坚持“为农村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广大农村干部服务”,突出政策性、指导性、权威性,在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先后获得“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15年获“中国百强报刊”称号。目前,中国农村杂志社除主刊《农村工作通讯》外,还办有《农民文摘》、《农产品市场周刊》、《农村经营管理》、《农村财务会计》、《农业部公报》、《美好生活》、《中国村庄》等8种公开发行的期刊。并创办了中国农村网、“微观三农”微信公众号和“三农头条”APP,初步形成刊网融合,全媒体传播。
座谈会上,余欣荣代表农业部党组向《农村工作通讯》创刊60周年表示祝贺。他说,一本杂志60年来始终是我国“三农”期刊界的“常青树”,这是件了不起的事情。这离不开广大读者的厚爱与推崇,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办刊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与坚守。《农村工作通讯》被广大农村干部称为“三农领域的党刊”、不可或缺的“工作参谋”,根本在于坚持特色。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主动适应时代变革,传承光荣传统,面向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需求,强化舆论引导,创新传播方式,为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余欣荣说,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步入新的历史变革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强调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小岗座谈会”释放的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信号,为农村改革鼓与呼,是包括《农村工作通讯》在内的“三农”媒体的神圣使命。他说,做好农业宣传,当前要突出新思想新理念,要注重新探索新实践,要注意新苗头新问题。余欣荣要求中国农村杂志社继往开来,勇于创新,努力开创“三农”宣传工作新局面。要站在新的起点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为新时期“三农”改革发展推波助澜。要努力做到坚持党媒姓党,守土有责;坚持正确导向,传播正能量;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坚持改进作风,多出精品。
中国农村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王太在致辞中说,经过60年风雨洗礼,《农村工作通讯》和杂志社宗旨一直没有变,始终坚守“三农”新闻宣传舆论阵地,始终做党的主张的忠实传播者,始终做农村干部群众的知心朋友,与全国农民心连心、共命运、同发展。我们要传承光荣历史,坚持办刊办社宗旨,以导向为灵魂,以真实为生命,以农民为中心,以改革为重点,与时俱进做“三农”舆论的引领者,打造“三农”改革发展的思想库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信息源,为“三农”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舆论支撑,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有用的政策信息服务。他说,我们要密切关注“三农”发展进程,深耕“三农”沃土,为农村改革和发展鼓与呼;要紧盯农业的大事、讲好农村的故事、摸准农民的心事,坚持“为农民说话”、“让农民说话”、“说农民的话”;要坚持看农业用专业的眼光,看农村用全国的眼光,看农民用历史和世界的眼光,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三农”新闻宣传队伍。
座谈会上,段应碧、尹成杰、郑新立等老领导深情回忆了与《农村工作通讯》结下的深厚情谊,热情肯定了杂志对“三农”工作的推动作用,并对办刊工作提出希望和建议。安徽省农委副巡视员胡桂芳、湖南郴州市农委综合科长曾双红、宁夏西吉县委政研室主任高凌贵、山东济南市历城区港沟村党支部书记范而刚分别代表地方有关部门及基层读者作了发言。
会上,农业部办公厅主任叶贞琴宣读韩长赋部长的寄语。农业部财务司司长陶怀颖、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副司长郭永田、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杜建辉、发展计划司副司长陈章全,农民日报社社长唐园结、总编辑孙林,中国农业出版社副总编辑宋毅及部分地方农业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座谈会由中国农村杂志社总编辑冀名峰主持。来自各省市区农业部门的代表和各地通讯员代表,中国农村杂志社领导班子成员、部分编辑记者及离退休老同志参加了会议。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们:
60年之前这本刊物在毛主席的关怀下,经毛主席的提议,当时中央农村工作部创办了《农村工作通讯》。到今年5月《农村工作通讯》已经出到了第678期,60年以来通讯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一代又一代以办刊的方式全身心的投入到党的“三农”事业中来,记录和见证了我国农村巨大的变化和发展。我们刊物对推动我们“三农”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可以说60年以来《农村工作通讯》没有辜负组织的重托,没有辜负各级领导的希望,在上级的领导下,在各方面的帮助下,很好的完成了所承担的“三农”宣传重点,受到了广大农村文化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欢迎。我们举办60年纪念,邀请在京有关领导、专家以及有关省、市、区农口系统及基层同志相聚在这里,与杂志社同志一起缅怀《农村工作通讯》60年的风雨历程,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继承优秀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强化办好刊物的责任意识,更好的发挥《农村工作通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三农”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今天到会的领导有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余欣荣同志;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同志;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国务院参事、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尹成杰同志;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中国记者协会书记处书记潘岗;中国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余昌祥;中国农村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王太。
出席今天座谈会的还有农业部有关部门的领导,他们是:农业部办公厅主任叶贞琴主任,农业部财务司司长陶怀颖司长,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副司长郭永田,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杜建辉,发展计划司副司长陈章全。参加会议的兄弟新闻单位的领导有: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总编辑赵泽琨,农民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唐园结,农民日报社总编辑孙林,中国农业出版社副总编辑宋毅。代表我社重点宣传发行地区参加会议的农口部门领导同志有:天津市农委副主任李金田,宁夏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罗全福,安徽省农委副巡视员胡桂芳,重庆市农委主任助理陈建生等等。
还有杂志社老领导代表有:杂志社原社长李文学,原副社长高冰,副总编辑傅康俊、苑体强、辛燕,党委成员李炜等。还有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出席今天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最热烈的欢迎!
今天的会议有以下几个日程。第一播放《农村工作通讯60年》专题片。
(播放VCR)
下面由农业部办公厅主任叶贞琴宣读韩长赋部长寄语。
2016-05-20 09:31:06
《农村工作通讯》是毛泽东同志1956年亲自提议并题写刊名创办的,至今已走过60年风雨历程。60年来,刊物坚持“为农村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广大农村干部服务"的办刊宗旨,大力宣传党的农村方针政策和农村改革创新经验,为推动农村改革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农村工作通讯》传承光荣历史,再谱时代新篇。
第一,坚持胸怀全局,统筹谋划"三农"宣传工作。作为农业新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新闻宣传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瞄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贯彻五大发展新理念,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从"三农"工作大局出发,全面谋划宣传工作,履职尽责做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
第二,坚持改革创新,提高"三农"宣传工作水平。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读者需求层次多样,涉农媒体要不断创新理念,创新方法机制,在宣传的形式和内容上突出特色、精准定位;要适应分众化和差异化的趋势,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大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激发事业发展活力,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完善体制机制,打通并用好同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信息交流的新渠道,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努力拓展农业新闻宣传新渠道新阵地。
第三,坚持讲好"三农"好故事,唱响"三农"好声音。"三农"期刊是农业新闻宣传的重要阵地,要更好地担当起"三农"新闻宣传"挑大梁"、"主力军"的职责,以生动鲜活的故事传播"三农"正能量,争取全社会对"三农"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要强化"阵地意识"和"引领意识",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鼓与呼;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历史责任感,大力宣传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亿万农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创造的新经验,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涌现的先锋人物,讲好"三农"好故事,唱响"三农"好声音,为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撑。
第四,坚持提升自身能力,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三农"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农业新闻宣传工作者要爱农、知农、护农,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对职业负责、对新闻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要加强道德修养,保持一身正气,严守宣传纪律,勤学苦练,切实提高业务能力,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为农民说话,为农业执言,不断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带着泥土芬芳的作品。谢谢大家!
2016-05-20 09:38:21
谢谢韩部长,谢谢叶贞琴主任,下面进行第三项议程,请中国农村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王太致辞,大家欢迎!
2016-05-20 16:05:29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我们大家齐聚一堂,以热烈而简朴的方式纪念《农村工作通讯》创刊60周年。首先,我代表中国农村杂志社向出席今天座谈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农村工作通讯》是一本底蕴厚重的刊物,在“三农”宣传领域具有长期而广泛的影响力。60年前的1956年5月20日,《农村工作通讯》创刊,由毛泽东主席亲自提议创办并题写刊名,是当时中央农村工作部指导全国农业农村工作的刊物,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创办的面向全国农业农村的刊物。创刊初期,得到毛主席的亲切关怀和邓子恢、谭震林等老一辈领导人的悉心指导。毛主席曾嘱咐身边工作人员,每期刊物都要送给他阅读,并且多次在刊物发表的文章上做出重要批示。《农村工作通讯》很快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刊物,受到读者的欢迎。改革开放后,《农村工作通讯》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坚持"为农村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广大农村干部服务",突出政策性、指导性、权威性,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报道亿万农民群众和广大基层干部的探索与创新,交流各地农业农村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各级领导和广大读者的厚爱。
透过60年来678期《农村工作通讯》杂志,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农业农村政策的轨迹和“三农”理论与实践的演变,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沉淀的是中国农民和农村干部的不懈奋斗史。可以说,在“三农”发展的每一个历史关头和重要的时间节点,都有《农村工作通讯》的声音,《农村工作通讯》也因此成为党的农村宣传工作的喉舌和联系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纽带。
60年来,《农村工作通讯》和杂志社经历了国内外形势和“三农”形势的风雨洗礼;主管部门也发生了几次变化,从当初的中央农工部到现在的农业部;《农村工作通讯》和杂志社自身也经历了创刊、休刊、复刊以及改版、扩版、增刊等成长变化。虽然经历了很多变化,但《农村工作通讯》和杂志社的宗旨一直没有变,始终坚守“三农”新闻宣传舆论阵地,始终做党的主张的忠实传播者,始终做农村干部群众的知心朋友,与全国农民心连心、共命运、同发展。
经过几代办刊人的精心培育,《农村工作通讯》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三农”政策宣传的主力军,先后荣获"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15年荣获"中国百强报刊"称号。中国农村杂志社期刊队伍不断壮大,目前,除《农村工作通讯》主刊之外,还办有《农民文摘》、《农产品市场周刊》、《农村经营管理》、《农村财务会计》、《农业部公报》、《美好生活》、《中国村庄》等8种定期出版、公开发行的期刊。在新媒体建设上,杂志社官方网站中国农村网、"微观三农"微信公众号和"三农头条"APP成功上线运行,点击量和影响力快速提升。杂志社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三农"期刊"国家队"。
《农村工作通讯》和杂志社发展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农业部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广大读者的真心厚爱;既是全社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同志、历届领导班子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关心重视、地方各级农业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借此机会,我们向广大读者、向多年来对杂志社给予关心和支持的各位领导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正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农民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在新的形势下,《农村工作通讯》和杂志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一方面,我们的读者群体和读者需求已经或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需要我们正确认识新一代读者,把握他们的各种关注点和兴奋点,适应差异化、分众化的读者需求;另一方面,期刊媒体市场和社会舆论场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各种新媒体、自媒体正以我们意想不到的节奏向人们走来,传统媒体受到新兴媒体的挤压挑战。因此,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新变化,顺应数字化、网络化、全媒体传播的发展趋势,加快创新融合,建立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利用既有资源,打造新的优势,发挥好“三农”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传承光荣历史,坚持办刊办社宗旨,牢记职责和使命,以导向为灵魂,以真实为生命,以农民为中心,以改革为重点,与时俱进做"三农"舆论的引领者,打造“三农”改革发展的思想库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信息源,为“三农”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舆论支撑,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有用的政策信息服务。
我们要继续紧跟"三农"发展进程,深耕"三农"沃土,为农村改革和发展鼓与呼;我们要紧盯农业的大事、讲好农村的故事、摸准农民的心事,带着对亿万农民的深厚感情,坚持为农民说话、让农民说话、说农民的话,让每一期刊物既接“天气”又接地气;我们要坚持看农业用专业的眼光,看农村用全国的眼光,看农民用历史和世界的眼光,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三农”期刊宣传队伍。
岁月甲子又轮回。回顾过去,我们感到光荣与辉煌,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与希望。我们要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好韩长赋部长和余欣荣副部长对杂志社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在农业部党组的领导下,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努力推动“三农”期刊宣传事业再上新台阶,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的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2016-05-20 09:53:04
刚才王太同志做了一个很好的致辞,等一下还有我们来自基层的同志,特别是部里我们的农村工作战线作出贡献的几位老领导,他们的讲话代表着对我们历史一种回顾,更重要的是对我们今天的工作的一种指导和对我们农村杂志社的一种期待。
认真的总结办刊的经验,继承和发扬农村工作通讯的优良传统。《农村工作通讯》是我们工作的良师益友,我更愿意作为一名多年奋斗在农口战线的工作者,为《农村工作通讯》送上一份真诚的祝福。编者、作者、读者是办刊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一本杂志60年来始终是我国“三农”期刊的长青树,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这离不开广大读者的厚爱和推崇,更重要的是我们农村杂志社的历届的一代又一代的辛勤的耕耘,矢志不渝的追求创新。
六十年宗旨不改历史厚度。1956年毛泽东同志亲自提议创刊,并且题写刊名,作为当时中央农村工作部的机关刊物,《农村工作通讯》在宣传中央政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长期以来,刊物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传播基层创造的先进经验,为推进农村改革作出积极的贡献。近年来,部党组韩部长对办刊工作一直给予高度重视,部党组提出农村杂志社一定要坚持“为农村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广大农村干部服务”的方针,立足于服务“三农”,推动“三农”工作。《农村工作通讯》没有辜负众望,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责、作用,为我们国家粮食的年年增产,农民的持续增收作出应有的贡献。
60年历久弥新坚持特色。特色是刊物的灵魂所在,《农村工作通讯》被广大农村干部称之为“三农”领域的党刊,不可或缺的工作参谋,我以为这种评价就在于他鲜明的个性。这些年我们《农村工作通讯》坚持了政策性、工作性,并且以“权威性、指导性、新闻性、思想性、实用性”为一体,在解读政策、交流经验、探讨问题、推进工作上发挥了自己的独特作用,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发挥了担当性的作用,同时力求做到准确客观的将农民群众的呼声反映给了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搭建起了群众和政府沟通的桥梁,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60年风雨同舟、与时俱进。《农村工作通讯》的60年也是中国农村杂志社的60年。60年来中国农村杂志社的媒体资源不断壮大,由当初的一本期刊发展到了现在的八刊一网,各有重点、各有特色。农村杂志社已经成为实至名归的“三农”期刊的国家刊物,并且在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融合发展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步入新的历史变革的时期,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包括农村工作通讯“三农”媒体认真总结经验,主动适应时代的变革,传承光荣传统,面向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需求,强化舆论引导创新传播方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最后祝愿中国农村杂志社事业更上一层楼,祝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6-05-20 10:09:26
下面请地方通讯员、读者代表发言。首先请省级通讯员代表安徽省农委副巡视员胡桂芳。
2016-05-20 11:06:1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今天很高兴,也很荣幸在这个座谈会上代表一位老通讯员来说几句话。本来有一个稿子是我们汪洋同志帮我写,写的非常好,但是感觉在这个会场念稿子实在念不出来,为什么呢?不敢念,因为刚才有那么多的领导对我们这个杂志做了非常高的评价,我怎么讲也达不到他们的高度,我们是农民,来自基层,说一点感受。我想三个小故事,三点小感受,一点小新意。
第一个小故事就是我第一次接触《农村工作通讯》那是80年代,安徽省推行农科教统筹结合,那时候我作为省农科教工作小组办公室的一名普通人员,按照领导的要求到当时的省农经办去对接工作,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了《农村工作通讯》杂志。作为教育系统的对农业是知之甚少,这本杂志一拿到手上我立刻被深深的吸引住了,临走的时候我就给农经办宣教处的领导说能不能送一本?宣教处的同志很客气就送了我几期杂志,回去之后,可以说我刚刚接触农业,而且必须深度的了解农业,所以我就把《农村工作通讯》当做学农的第一个读本,以后我们处里和办公室也都订了这本杂志。2000年机构改革的时候,省农科教办公室划转到省农委,到了农委以后,很荣幸的成为《农村工作通讯》杂志的一名通讯员,这几十年来,《农村工作通讯》始终是案头必备的读物,通过这个杂志观天下,知农情,学知识,学理论,释疑解惑,提升自己的素质能力。所以我感到《农村工作通讯》是带我入农门、学农学的第一个老师,《农村工作通讯》杂志是一本启蒙读物,对不是学农的我来说,因为我是学中文的,我感觉到它是我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老师,也是参谋,这是我第一点感受。
第二个故事是刚刚我们余部长刚到安徽省,从江西调到安徽,担任省委常委副省长,上任刚刚一个礼拜,他的秘书打来电话,要把今年以来的《农村工作通讯》找一套送给他,当时我们办公室的秘书,我给他交办任务的时候,省长为什么要《农村工作通讯》呢?我说省长他在江西的时候,在省委农工部工作过,他了解这本杂志的分量,这个分量到底有多重呢?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也在思索这个事,因为我们的几任分管的省长,包括省委的分管领导和主要负责同志经常给我们打电话,省长对《农村工作通讯》做的批示、批件,有的时候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之后,省委办公厅通知,分管秘书长讲要把书记在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摘要送给《农村工作通讯》杂志,能不能发表?所以我感到这份杂志在领导心里是沉甸甸的,到底有多沉,为什么在领导心里是沉甸甸的呢?我后来在小岗大包干纪念馆里找到答案,在纪念馆新馆建设之后,我实际上也是第一次去参观大包干纪念馆,那次是陪领导进馆,进馆之后首先看到的讲解人介绍的是18位农民的红手印,到我们看侧面墙上的时候,在讲述大包干前后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的时候,之后我们看《农村工作通讯》杂志上发的几篇文章,讲解人特地说《农村工作通讯》发的这几篇文章是当时历史的见证,所以说我当时看到十八个红手印和《农村工作通讯》在一个展厅展出,再现当年改革开放后农村改革的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对我来讲感到很震撼或者我想我们《农村工作通讯》是历史的积淀,他记载的是我们厚重的农村改革发展史,见证的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风云,因此,我那一刻后来就想各级领导这么看重《农村工作通讯》,体现了不仅是他的权威性,那么这些领导看重的更是他对共和国农业发展史的真实解读,这是第二个故事和第二点小感受。
第三个故事是2014年我们习总和我们杂志社的几位同志到安徽去调研,在绩溪那一天他们去参观,我是应一个合作社的理事长的邀请到他深山的茶叶基地去,从绩溪县坐了二十多小时的车子,一路颠簸到他深山那里,在他简陋的办公桌上,他给我烧水泡茶,尝一下他的新茶,在他的办公桌上我看到了一本《农民文摘》,当时我就拿出来我说天天在看农民文摘,他说是,我是白天看农民文摘,我家里还有一本《农村工作通讯》,看农民文摘主要是学技术,了解技术,《农村工作通讯》是了解党的“三农”的大政方针,要了解典型,这个故事当时使我感到我们《农村工作通讯》看来不仅是我们的干部需要,我们农村的合作社的社员、理事长们、农民也同样需要。所以当时就想怎么能让这个杂志能够走进农民的心坎,所以后来和我们杂志社,在我们杂志社共同商议,能不能在安徽开展一些送刊下乡活动,于是这几年我们陆续在杂志社的支持下,在绩溪等等开展了一些送刊活动,还建立了调研基地。这几年每年《农村工作通讯》都有几十篇文章刊发报道安徽农村改革的发展经验,这里面既有党政领导的文章,又有基层干部群众,特别是新农人的他们的创业史,他们“三农”工作的酸甜苦辣,所以这里面我就感觉到《农村工作通讯》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这可能是《农村工作通讯》能够成为期刊中的长青树的一个原因。
这几天我们在筹备安徽省的农业信息化协会的换届工作,我们省里的行业协会的会长到我那里去,因为他是协会的会员,这个是常务理事单位,他看到《农村工作通讯》,结果他看过之后就说这本杂志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你送我一本,我说肯定送你好几本,他说我想这个杂志作为我们行业协会来讲恐怕要让协会的会员能够给他们推荐,让他们也经常学学这本杂志,这可能是我们协会的工作能够更加贴近党的方针政策,把协会工作办的更好,我们要向我们的协会会员推荐。这个故事给我的一个感受就是杂志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够走到人民的心坎里,才能够为农村的干部群众所欢迎、所接受,成为他们工作、创业、创新必不可少的伴侣,这是第三点感受。
最后一点期望,杂志60年一甲子,我本来在准备提纲的时候就忽然想起几句话,60甲子方做实,更激荡三年情怀,愿我们的杂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唱好大农乡音,谱写美丽中国新篇章。作为一名农村工作通讯员,我想借此表达我对我们这本杂志的深深的祝福,谢谢大家。
2016-05-20 11:13:11
长期以来,胡主任对《农村工作通讯》给予了大力支持,对于《农村工作通讯》及其他各刊在安徽的宣传,对《农村工作通讯》及其他刊网更好的宣传安徽的“三农”工作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胡主任是带着感情做的工作,《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杂志社在目前的形势下能够依然保持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与以胡主任为代表的中国农村杂志社编外的领导同志的坚强支持是分不开的,再次感谢胡主任。下面请地市级通讯员代表湖南省郴州市农委统筹城乡发展科科长曾双红同志发言。
2016-05-20 11:16:10
尊敬的各位领导:上午好,在《农村工作通讯》创刊60周年之际,我非常荣幸作为一名地市州的读者代表参加今天的座谈会,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农村工作通讯》的心得体会。
一直以来,《农村工作通讯》带着对亿万农民的深情厚谊,以丰富的情感、睿智的眼光、饱满的笔触,大力宣传党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方针、实践经验与探索创新,由于其独特的理论性、前瞻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深受广大读者,特别是"三农"工作者的喜爱。目前该期刊在湖南省郴州市的征订基本实现了领导干部、农口系统和乡镇的三个"全覆盖"。许多干部成为了《农村工作通讯》的忠实读者,他们将其放在办公桌上经常翻看、反复阅读,而且有的领导还会认真圈阅、作出批示。
近年来,我市各级干部通过认真研读《农村工作通讯》,提高了谋划工作、推进工作的能力,"三农"工作迈入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一是现代农业发展形成了"郴州特色",成为全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新典型。二是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郴州经验"。三是生态文明创建形成了"郴州品牌"。森林覆盖率提升到67.71%,先后荣获全国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中国50大氧吧城市等荣誉称号。
本人作为《农村工作通讯》的一名80后超级粉丝,也是直接受益者。1998年在乡镇政府参加工作时,我还是一名刚跨出校门的懵懂青年,对农村工作一无所知。受一位领导的影响和推荐,本人将《农村工作通讯》作为启蒙之书认真学习,不断提升了自身的理论素质和工作能力,工作受到了领导的青睐和群众的肯定,工作岗位在十多年间实现了从乡镇到县级、再到市级的变化。
郴州干部以及我个人通过《农村工作通讯》的学用结合促进工作水平的提升,是全国众多读者的一个缩影。60年沧桑巨变,60年笔墨流香。《农村工作通讯》已经成为了全国"三农"工作者的良师益友,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借此机会,我们衷心祝愿《农村工作通讯》越办越好、再创辉煌。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工作顺利、幸福安康。来北京之前,一些领导和同事专门叮嘱我,一定向中国农村杂志社的领导说一声谢谢,并诚挚邀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到郴州指导工作!谢谢大家!
2016-05-20 11:17:44
下面请县级通讯员代表宁夏自治区西吉县委政研室主任高凌贵发言。
2016-05-20 11:18:3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作为来自西部贫困地区的一名基层工作者,能参加这次座谈会感到非常荣幸,首先向《农村工作通讯》创刊6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
西吉县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总人口51.1万人,是宁夏人口第一大县。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区、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加强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始终把《农村工作通讯》的征订与学习运用作为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举措,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是在指导县域经济发展上起到了思想库的作用。通过学习掌握《农村工作通讯》传递的权威信息,解读党的农村方针政策等,我县从中汲取丰富营养,把中央和区、市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同县情紧密结合,制定了"4156"发展战略,即围绕建设"四个西吉"战略目标,以脱贫攻坚为统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基础提升战、产业升级战、环境整治战、项目大会战"五大战役",深入实施劳动力素质提升、两个带头人、民生改善、金融扶贫、社会治理、凝心聚力"六大工程",从而成为凝聚全县人民意志和力量的行动纲领。
二是在深化农村改革和服务"三农"工作中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通过《农村工作通讯》这一渠道,使我们对全国各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有了更多得了解与掌握,全县各级组织和干部群众对贯彻中央精神、推动农村各项工作落实的方向更明了,办法更多了。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中,涌现出了中国最美休闲乡村龙王坝,高同度假村、葫芦河回族人家、龙泉湾山庄等"金牌农家乐",同时还涌现出了以现代循环农业为发展方向的宁夏向丰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等一批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目前,全县龙头企业19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达到了1172家、家庭农场48家、种养大户138个。《农村工作通讯》已成为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离不开的政策手册、致富向导、科技宝典、生活益友。
三是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起到了领航标的作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胜阶段,通过《农村工作通讯》这一平台,使我们深切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重要思想,使我们及时学习了解全国精准扶贫工作新机制、新途径,正是在这一刊物砥砺下,使得我县结合实际,建立了以部门组团、乡镇负责、项目捆绑、资金整合、整村推进"六项机制",探索总结出"43210"特色产业扶贫模式(明晰"肉牛+马铃薯+X、黑山羊+马铃薯+X、珍珠鸡+马铃薯+X、马铃薯+肉驴+X"四种路径;做好"资源、市场、生态"三篇文章;强化"内生动力、外部助力"两个保障;推广"驻村帮扶、金融扶贫、能人引领、龙头带动、科技支撑、休闲旅游、托管种养、全赠半返、红利反哺、劳务创收"10种精准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西吉实际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路子。
今后,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六盘山精神,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己任,发挥好《农村工作通讯》这一桥梁和纽带作用,使之成为农村工作者的好参谋、农民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好帮手。谢谢大家!
2016-05-20 11:19:40
县一级是通讯报道的重点,同时也是我们通讯宣传发声的基础,下面请基层村干部代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港沟村党支部书记范而刚同志发言,大家欢迎。
2016-05-20 11:56:0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上午好!我叫范而刚,是济南市历城区港沟村一位党支部书记。非常感谢中国农村杂志社给了我这次机会,能在这里向领导和同志们做交流汇报。这些年,《农村工作通讯》一直伴着我成长,它就像一片沃土,让我不断的从中汲取营养,让我不但充实完善自我,从而出色的完成了村里的各项工作任务。可以说,《农村工作通讯》真正是我工作上的好助手。
我以前是做企业的,是村里的老党员和村民邀请我回村干村书记的。做企业我是成功的,回村里干书记我觉得应该轻轻松松就能驾驭。然而真正接触到村里的工作后,我才发现自己有点想当然了,就像时下流行的一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面对村里千头万绪的工作,我有点手忙脚乱。就在这个时候,一份刊物成了我在村委会工作的指明灯,那就是《农村工作通讯》。
记得我看到的第一份《农村工作通讯》是2010年5月份的一期,其中有一篇写我们山东招远的一篇文章《不让村民富了口袋空了脑袋》,讲的是该村实行村民素质教育的经验,看完后我不禁眼前一亮。是啊!村民才是建设的主力军,村民的素质决定了村里建设的进程和质量。村委会要构建和谐团队,就必须提高每个成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村民的素质教育,才能使村民变成新形势下的新农民,这样才能实现村福民安,保持村集体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借助该村的经验,我们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先后多次组织村民学习,并邀请山东省委党校的教授专家到村里授课,使得村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整体提高,为村级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效保障。
刚回到村里工作的时候,我对三农工作理解的不是很透彻,对中央的三农精神领会的不够深刻。而《农村工作通讯》恰好成了及时雨。比如2015年刊发的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黄守宏和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关于怎样做好农村调查的的文章,没有套话空话废话,堪称调查话题的精品力作,学习后我也写了村级发展的问题和对策,报告给有关部门和领导,供他们参考;2015年、2016年,《农村工作通讯》邀请中央一号文件的有关起草人员对一号文件进行独家系列解读,让我和村委会的成员彻底了解了当前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部署和总体思路,学政策是为了指导工作,不至于让我们多走路、走弯路。
从我接触《农村工作通讯》以来,所看到的《农村工作通讯》解读政策让人解渴,交流经验让人可学,每期我们都翘首以盼,一睹为快。
今天,《农村工作通讯》迎来了创刊60周年的华诞,作为最基层的村书记,我由衷的向中国农村杂志社,以及《农村工作通讯》编辑部的编辑记者们表示最真挚的祝贺和感谢!60年,《农村工作通讯》无愧于领军中国三农期刊的一面旗帜,也是我们村官的政策词典和知识宝库。我们愿与《农村工作通讯》常伴守,一起迎接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谢谢大家!
2016-05-20 11:59:54
基层干部是我们杂志社,也是我们工作和刊物的服务对象,请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宣读贺电(有稿子)我们感谢他,大家给他鼓掌。下面进行最后一项议程,请长期以来一直关心和支持、指导我们《农村工作通讯》及中国农村杂志社工作的老领导讲话。首先农口系统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中农办原主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同志,下面我们欢迎段主任讲话。
2016-05-20 12:01:05
作为《农村工作通讯》的老读者,我首先要向通讯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你们多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敬意和感谢。我最初接触这本杂志是1959年,那年我进入了当时的四川财经学院学农业经济工作,有一天在图书馆的期刊上看到一个刊物就是《农村工作通讯》,因为我本人又是在农村长大的,又学农业经济,我就拿起来看,一看大概半天的时间我全读完了,我感觉里面的内容太丰富了,很多说的都是我们农村的事,从那以后我就和《农村工作通讯》刊物结下了不解之缘。整个大学四年除了下乡整风几个月之外,我是基本上做到了每期必看,从这里面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在书本里没有的知识,里面有领导的讲话,中央国务院农村工作部领导同志的讲话稿上面都有,中央有关的政策文件上面都有,当前还在上一年的农村的情况那里面有,还有农村一些政策,不仅讲政策,还讲为什么立这个政策,还讲了某一些地块的经验和新鲜的做法,这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可以说除了专业课程之外,是《农村工作通讯》指引我以后一生从事农村工作,是为我这样一个老农村工作者打下了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国家农委,1979年初农委刚刚恢复,我当时就到了农委政策研究室,我们研究室的一些领导,当时有十几个局长,就我一个兵,后来又加了一个,他们那些大多数都是过去在农村工作部工作过,我就听到他们经常议论看来需要恢复《农村工作通讯》,当时研究室的谢华等同志,他们给农委领导讲过这个事,后来就说跟陈平说,你正式汇报一次,有一次开会就当场恢复复刊,然后就办手续了。复刊以后,我基本上又是每期必看,当时就不像大学那样每篇都看,只是重头文章都要看。在我的印象当中《农村工作通讯》1979年年底复刊,一直到整个80年代的农村改革当中,这个刊物是办的非常的红火,有声有色。当时中央有关农村的方针政策,包括很多文件都在那里刊物上发表,特别是80年代初期,农村改革初期,农村改革当中有很多问题与争论,《农村工作通讯》都能够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写一写文章出来,我觉得对统一基层干部的认识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对包产到户的问题,对乡镇企业的问题,对改革农产品制度体制的问题,还有农贸市场的问题等等,很多文章不长,但是讲的很透。所以我认为在推动我们国家农村的改革发展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通讯复刊之后这三十多年我还是一直关注通讯,我是觉得这本刊物在我们众多的刊物当中,就农村政策宣传来说,就农村改革发展的创新经验的宣传来说是最出色的。复刊三十多年来,通讯面向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坚持办刊的方针宗旨,及时的宣传党和国家的“三农”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经验,对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可以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就有通讯的功劳。
在这里我还想提几个事,我在中农办工作期间,每一年都要得到杂志社对于工作的大力支持,具体来说每年搭一个便车,利用杂志社召开会议的机会,把各省,包括部分市县农村工作部门的负责同志请来开几天会,听取他们对农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因为从他们那里了解农村改革发展的情况。当时我采取这种方式,当然也是处于减少烦琐的会务工作的考虑,但更重要的还是他是非正式性,几天时间都是听各省农村负责同志谈情况、讲意见,他们可以畅所欲言,比那种正式汇报要好得多,这对我的帮助很大,所以利用这个机会我还要再次的表示感谢。
我衷心的希望《农村工作通讯》杂志社继续坚持办刊的方针和宗旨,发扬优良传统,在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谢谢大家。
2016-05-20 12:05:28
谢谢段主任,段主任关心通讯工作几十年,不论是支持通讯工作,不论是担任重要领导工作期间,还有退居二线以后,几十年不改初心,对通讯和杂志社始终充满了深情厚谊,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工作的重要指导者,也是我们重要作者,同时也是我们的重要宣传推广者,让我们再次感谢段老精彩讲话。
下面请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国务院参事、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尹成杰同志发言。
2016-05-20 12:07:0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很高兴参加《农村工作通讯》创刊6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此我对通讯创刊60周年和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刚才观看了纪录片,回顾了《农村工作通讯》创刊、复刊的发展历程,看了以后很受教育、很受启发,特别是刚才听了韩部长的寄语,余部长的讲话和各位的发言很有启示。
作为我听了基层同志,我们省里的胡主任、市里、县里,包括村里的书记,他们谈的切身感受都是接地气,有实践的经验和做法,我听了他们讲话,我觉得彰显了《农村工作通讯》在基层“三农”工作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各级“三农”干部对通讯的厚爱和支持,所以我们“三农”工作通讯经过60年的历程,加快发展,很重要一点也得到了我们基层的各级“三农”干部的支持和广大农民的支持。
回顾这个历史,我觉得体现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和传统就是我们党历来重视“三农”工作的宣传,把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说到广大农民的心坎上,以此来调动和鼓励发挥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来开展“三农”工作。所以我们党在“三农”战线上的一个重要的一个宣传工具就是《农村工作通讯》这个杂志60年来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现在我觉得新闻媒体面临着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特别是我学习了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宣传工作做的重要指示,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同时也是对“三农”工作宣传问题指明了方向,所以现在面临着新任务、新要求,三农战线的宣传工作也要不断的加大力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一直对《农村工作通讯》这本杂志有着深厚的情感,我接触这本杂志不像段主任那么早,我是在80年代初期,在吉林省委农村工作部工作的时候接触到这本杂志,当时我们《农村工作通讯》在吉林的记者站就设在省委农村工作部的政策研究处,当时站长老魏同志,我还陪他一起下过乡,做过调研,搞过采访。更感到巧合的是我们省委农村工作部的史部长,原来就是我们《农村工作通讯》杂志的领导,后来派到吉林省委农村工作部做部长,那时候他去了之后经常给我们讲农村政策的重要性,怎样深入实际,了解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一些政策性的建议,对《农村工作通讯》杂志刊登的一些重要的文章和典型有时还要做出重要的批示,要求当时农村工作部的同志学习和研究。那时候一个处只能订一本杂志,所以杂志来了之后得大家借着看,轮着看,谁要是下乡了到农村去了,要带上这本杂志还得跟处长打个招呼才能带走,因为当时由于条件所限,如果说哪一篇文章确实好要发给各位,还得由打字员把它打出来,因为那时候也没有复印机,还没有电脑,办公条件落后,所以现在回顾起来《农村工作通讯》杂志,从他诞生那天起到复刊就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得到了“三农”干部的重视和厚爱,所以我体会到一个人的成长,一项事业的发展,往往离不开重要的一些期刊和杂志给提供的精神食粮,有幸的是当时记者站因为设在政策研究处,我成了当时我们这个杂志的特约通讯员,所以从那时候起《农村工作通讯》就成了做好工作的老师,确实像我们刚才胡主任讲的那样成了我们工作上的良师益友,非常受教育,帮助非常大。今天再看一下我们这本杂志60年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在新时期,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农村工作通讯》这本杂志在“三农”战线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们中央和部里指导“三农”工作的主流期刊了。我们原来在部里面,也经常出差,到一些地方看,如果你找一点杂志看,你准能在县里或者是乡里能够见到这本杂志,所以成为解读党的农村方针政策,传递权威信息,宣传中央和农业部的重要工作部署,交流各地改革发展的典型经验的这样一个重要期刊。特别是我觉得我们这个杂志在改革开放以来,一代一代的通讯人的努力之下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回顾这个历史,我觉得我们这本杂志特色非常鲜明,我认为一个是它有传统特色,是一个金色的品牌,毛主席给题写的刊名,《农村工作通讯》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个特色是非常鲜明的。第二个特色是为农特色,无论从过去的杂志还是现在的杂志,我们整个看来它都是为了“三农”工作,就是解决为了谁的问题,非常鲜明的坚持为农民、为农业、为农村服务的宗旨。三是创新特色,今天我收到这期杂志,我们看了以后开拓创新,同时我们也打造了农村改革发展论坛这样的品牌,刚才段老也谈到了农村改革发展论坛每年要开一个会,把各个方面的意见汇集起来,为起草中央1号文件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样的建议。第四是权威特色,应该说刊物的权威性、实效性、理论性、指导性进一步提高,政策有高度,理论有深度,实践有广度,基础有厚度,是我们特色鲜明的这样的一本重要的期刊。
当然在我们这本期刊前进的征程上我们还面临着新任务、新挑战,比如说我们现在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农村建设小康是重中之重,面对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城乡一体化这些重大的课题还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总结一些典型经验,所以衷心的希望,就像段主任讲的那样我们这本杂志认真的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发扬优良传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把杂志越办越好,为我国的“三农”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预祝我们《农村工作通讯》杂志在原来的基础上,在新的征程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最后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2016-05-20 12:11:59
谢谢尹部长,尹部长对于推动杂志社的发展,对于帮助杂志社的走过纸媒市场解决了很多的实际困惑,近年来尹部长一直关心杂志社的关注,一些重要的稿件,提升我们刊物的质量和权威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谢谢尹部长。下面请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2016-05-20 12:12:53
首先祝贺《农村工作通讯》创刊60周年,在这个重要的时刻,我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于进一步办好杂志,发挥农村工作通讯在中国农村的改革发展中的重要的作用是非常有意义的。《农村工作通讯》创刊于1956年,当时我正在读小学五年级,农村我认为那个时候是新中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因为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之后,劳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以后又搞互助组、合作社,从初级社到高级社,农村的热火朝天,但是以后由于左的经济指导思想所干扰,我们对合作社合作化总想让它快一点,三步并做两步走,最后导致人民公社、“一大二公”走到反面去了,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后,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搞家庭联产承包,农村工作才走到了正确的道路上来。
经过几十年的曲折的发展道路,可以说今天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又进入到一个关键的时期,我们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关键在农村,我们现在农民的人均收入只有城市人均收入的31%,所以要全面小康一户不落、一个人不落的要实现小康,关键就是要有农村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我们避免落入中等收入的陷阱,根据我的计算,我们去年人均GDP都已经达到8000美元了,但是我们农业的劳动生产力只有二三产业的28%,农业的劳动力还有2.2亿人,农村人口还有6亿多,占全国人口的47%。
最近我们做了一些课题进行研究,比较世界各个国家,凡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和跨入高收入国家的各个国家进行了对比,比较来比较去发现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凡是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都是比较成功的解决了城乡差距问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接近,甚至超过了二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农民的收入跟城镇居民的收入基本拉平,凡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都是城乡差距不断拉大,所以我们从人均8000美元跨入到人均GDP12000美元还有一个大台阶,这个台阶能不能跨上去关键看我们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对农业农村的发展有一系列的重要讲话,最近在小岗又召开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座谈会,去年4月30号下午中央政治局学习,习主席做了一个关于城乡一体化的系统讲话,他提出了“新四化”的概念,我们要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第二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三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第四要实现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他提出这样的一个新的四化的要求我想是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个总体的方向和思路,我们要按照这个方向来努力。加快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我们要贯穿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农村的各项改革,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有关的精神。我觉得当前我们农村的改革发展面临着三大历史任务,第一就是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要培育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化、集约化、社会化的大农业,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要通过不断完善农村的生产关系来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我最近把我们中国的农业跟荷兰做了一个对比,一对比感到差距太大,不是一般的大。荷兰不是我们老家河南,荷兰只有25万农业劳动力,比我老家县的农业劳动力还要少,比一般的农业县劳动力还要少,只有25万个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去年出口了多少东西呢?出口农产品820亿美元,他进口了粮食和饲料,通过转化增值,扩大出口,所以去年他农产品的贸易顺差400多亿美元,一个农业劳动力一年创造了4万多欧元的增加值,在荷兰的农业劳动生产量高于二三产业,农民收入高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咱们2.2亿农业劳动力,去年农产品出口是700多亿美元,比荷兰少了110亿美元,特别是我们搞了2.2亿农业劳动力搞了400多亿美元的逆差,所以就国际竞争力来讲我们跟荷兰的比较不是一般的差,是差的太远。我还没有退休之前,随着供销社白主席到法国、荷兰专门考察过他们的合作社,法国和荷兰的农业基本上是农户加合作社,种养环节以农户为基础,加工和销售是以合作社为主体,所以我们如何通过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另外通过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吸引高素质的劳动力从事农业,使农民成为一个体面的职业,我想这是我们要干的第一件事。
第二个历史任务是新农村建设,我们沿海的农村已经搞的不错了,但是中西部的农村我觉得脏乱差的情况跟城市相比差距太大,不是一般的大。怎么加快新农村的建设?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提出了一个改革的思路,如果我们能够以农村的承包地的经营权,宅基地的使用权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经营权作为质押,撬动银行贷款和社会投资,投入到新农村建设,我们新农村建设就有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如果以三块为质押,撬动银行贷款和社会投资20万亿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农村的面貌就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上个礼拜5月16号,我在发改委,他们主持开了一个优化城乡要素布局的一个讨论会,这个会介绍了11个典型经验,其中重庆有两个经验的介绍,重庆有一个区农户退出宅基地和他的承包地以及林地,获得的补偿平均达到54万元,54万元成为他进城落户的安家费,而且为重庆的农民进城提供了社会保障。
国开行他们提出建设市民农庄,他们算了一个账,以现在的大城市划出100公里,以一小时的生活圈,按照现在发达国家的农村的投入强度来算需要投资130万亿,所以把这盘棋搞活了,就可以打开一个缺口,产生一个很大的效应,城市的资本、技术、劳动力可以迅速的流向农村,把我们农村用五年到十年的时间能够建的比城市还要更宜居更漂亮,这个不仅关系到农村的发展,更是关系到当前稳增长一个重大的举措。
我们的一个领导同志给我们讲,他提建议,他说如果我们农村这块搞活了,可以支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到2030年,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城市大量的资本在那里闲置找不到出口,所以新农村建设可以说现在已经有一些典型,重庆就是一个典型经验,重庆去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领跑全国,主要原因就在于他连续7年进行了城乡一体化的改革,重庆300多万人这几年农村人口到城里落户,所以我说的我们农村面临的第三个历史性任务就是把现在已经进城的2.8亿农民工,把他们留在农村的6000万留守儿童,4300万留守妇女,4000万老人,有相当一部分把他们送到城里去,跟进城的农民工全家团聚,进城要落户,光靠挣的那几个工资是不行的,他的财产就是他在农村的承包地的经营权,宅基地的使用权以及集体经营型建设用地,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的分配权,如果这些他要进城落户变成市民,享受城里的社保,农村的这些权益就可以有偿退出,退出拿了几十万,就能够实现他们全家团圆梦,所以我认为未来十年中国农村面临着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工市民化的三大历史人物。
《农村工作通讯》应当为这三大历史任务的实现鼓与呼,一些好的宣传经验可以推广,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的一些具体的落实的情况,我觉得咱们杂志要积极的宣传和推动,要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式,鼓励我们农村的广大干部群众,按照中央决定的精神来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谢谢大家。
2016-05-20 12:18:44
谢谢郑主任,我到杂志社工作的第一天,看到的第一篇文章就是郑主任的,我印象非常深。郑主任不但熟悉“三农”工作,对“三农”问题的深入研究,他还熟悉宏观经济管理工作,对宏观经济也有深入的研究,这些年以来经常持稿通讯,但是我们觉得还是不够,这对通讯工作的重要支持。谢谢我们郑主任,刚才他又对我们杂志怎样做好报道,怎样进一步开展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谢谢郑主任,希望郑主任继续给予大力支持。今天上午的议程全部进行完毕,谢谢大家。
2016-05-20 12:20:17